“六比六看”二十年 和諧山村煥新顏

吳志華

浙江省慶元縣荷地鎮楊橋村,距縣城45公里,全村僅261戶614人。但就是這個“偏、遠、小”的山村,卻屢屢斬獲全國無邪教示範村、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10餘項榮譽。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短短90個字的“六比六看”——比誰法制觀念強,看哪家遵紀守法好;比誰致富門路多,看哪家經濟效益好;比誰集體觀念強,看哪家無私奉獻好;比誰教育子女好,看哪家兒孫賢才多;比誰尊老愛幼好,看哪家鄰里和睦歡;比誰團結互助好,看哪家文明風氣新。

時間指針撥回20世紀8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楊橋,山林承包到戶給這個山林面積8122畝的窮山村帶來機遇,“木頭經濟”“香菇經濟”讓楊橋村“紅極一時”。

“當時的楊橋村,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富裕村。”時任楊橋村黨支部書記的練榮達帶著黨員群眾大力發展香菇產業,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幾乎戶戶都買了“三轉一響”(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

但由於缺乏合理的開發機制,楊橋村生態資源被嚴重透支,相伴而來的是日益敗壞的村風民風:村民爭山、爭水、爭林、爭墳、爭客商現象十分突出,個別村民遇事不講理不依法,靠“比誰的拳頭硬、比誰的門頭高、比誰的宗族強”解決問題。

“‘五爭三比’亂象背後,其實是少數群眾先富起來心態發生了變化。楊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諧穩定是重中之重。”1990年,楊橋村黨支部書記練珍文一上任,就帶著村民在自留山上種毛竹,發展了高棚香菇,引進錐慄產業,鼓勵有意願的村民搬遷進城。

倉廩實而知禮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