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書

——全國“書香之家”家庭成員燕昭安談讀書故事

讀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書

燕昭安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文/圖】讀書是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許多人通過讀書實現了人生理想和價值。淇濱區居民燕昭安便是如此,目前他是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他的家庭曾獲第三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4月22日,燕昭安向記者分享了他的讀書故事。

閱讀時要去偽存真

4月22日下午,記者一走進燕昭安的辦公室,便感受到了濃濃的書香氣。書櫃裡、辦公桌上、窗臺上擺滿了書,他則戴著老花鏡伏案讀著《林堅公大典》。

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疫情防控期間是絕佳的靜心閱讀期。燕昭安在疫情防控期間受朋友之託,研究林姓始祖文化與朝歌文化的關係。幾個月來,他閱讀了大量關於朝歌文化的書籍,並整理出十幾萬字的資料。“感覺十分充實,對閱讀也有了更深的體會。”燕昭安說,通過反覆閱讀和求證,他越發體會到閱讀要有選擇,要做到去偽存真。

“網絡近年來發展迅速,人人可以在網上發佈文章,但有些內容的真實性有待考量,有些甚至明顯是錯誤的。”燕昭安感慨,網絡上有不少人為了自身利益忽略客觀事實,盲目迎合受眾心理,使用猜測、斷言、感覺等表達方式博取讀者眼球。這就需要讀者在閱讀時多加考量,儘量汲取“真”知識,這樣才會有“營養”。

對於如何辨別內容真假,燕昭安除了建議大家選擇公信力強的大網站外,還推薦了《後真相時代》一書。“這是我近段時間比較喜歡的書。該書作者用大量實例總結出誤導者慣用的伎倆,同時告訴我們如何智慧地洞悉真相。”燕昭安說。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讀書應該是件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的事,儘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談到如何才能讀得進去書,燕昭安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燕昭安的父親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愛好讀書、寫作。雖然父親在他十幾歲時就去世了,但他奶奶立了規矩:飯前必讀書。“我們家這個習慣保持了很多年,就連大年初一早上也得讀書。那個時候時間自由,有大把時間和精力,所以讀的書比較雜。”燕昭安回憶,工作後時間不自由了,為了提高效率,他閱讀時比較專一,精力多放在歷史書籍上,他把《資治通鑑》《左傳》《戰國策》《史記》《中國通史》等書看了多遍。這段讀書經歷讓他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才有了現在的成績。“後來我上了年紀,網絡逐漸發達,我開始通過微信公眾號閱讀。長時間閱讀眼睛受不了,我就聽書,我常用喜馬拉雅App聽書。”

燕昭安認為,閱讀不一定非要看紙質書,選擇自己感覺最舒服的方式就行。選擇書籍時,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入手,不要盲目跟風。

讀自己喜歡的書

“當下不少人認為‘反抗就是正義’,他們的作品存在偏激、片面和狂躁情緒,讀者也會受影響,難免變得狂躁。”燕昭安說,對於書籍的選擇,要讀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書。“眼下不是開卷有益的時代,讀書得有選擇性。一本好書應該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人閱讀後感到充滿了力量,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讀書後要多感悟能讓自己‘有勁兒’的章節或片段。”

“孫犁的作品樂觀、清新,描寫逼真;賈平凹的小說文風自然、輕鬆、接地氣兒。《主角》和《遠見》這兩部小說就很好。”燕昭安建議,閱讀時以名著和獲獎小說為主,名著是歷經多代人選擇後沉澱下來的瑰寶,讀小說則可以擴展生活閱歷,瞭解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