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最近熱播的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由於製作精良、演技精湛備受觀眾歡迎。


其背景設置在陝西地區,那裡地處黃土高原,在歷史上是不少朝代的興盛之地。


在《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第七集中,鏡頭以回憶的形式交待背景。


重要人物搬山魁首鷓鴣哨為尋找雮塵珠,拜已經金盆洗手的摸金校尉了塵大師為師。鷓鴣哨是,了塵大師是。


據稱雮塵珠在西夏黑水城,於是師徒爬山涉水來到這裡尋找。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最終師徒二人連同一個半路認識的外國人來到這裡,並下到地窟。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就從這裡展開。


大家都注意到,鏡頭中的建築主體是類似於錐形且造型精緻的泥土堆積物。相信不少人以為這只不過是作者虛構的東西,現實世界並不存在。


然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鏡頭中的建築物不僅存在,而且是國家文物。


它就是西夏王陵。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由於造型龐大且精緻,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由此可見,《龍嶺迷窟》中設定的地窟位於這樣的建築物下面,還是很有考究的。


影視劇的西夏黑水城儘管只是略帶一筆,但充滿了神秘色彩。而我們今天的提到的西夏國同樣十分神秘。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打開歷史書上常見的中國歷史年表,我們根本找不到西夏國的蹤影。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那麼,西夏到底是什麼時期的王國?又位於哪裡呢?為何今天的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呢?


作為90後的我,小時候看過《大英雄狄青》這部動畫片。影片塑造狄青這一英雄形象,還在黃沙漫漫中,宕開一筆,描寫了狄青與百花公主的愛情悲劇。這裡的百花公主就是歷史上西夏王朝的一個公主。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事實上,狄青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狄青由於赫赫戰功被譽為“北宋第一名將”。


《宋史·狄青傳》記載: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騎射。寶元初,詔擇衛士從邊,以青為延州指使。時偏將屢為 賊敗,士卒多畏怯,青行常為先鋒。凡四年,前後大小二十五戰,中流矢者八。嘗戰安遠, 被創甚,聞寇至,即挺起馳赴。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史書記載,狄青被任命為延州指使。延州也就是今天的延安一帶。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延州在北宋邊境線上相當重要,其主要面對的就是來自西夏的軍事力量。北宋與西夏長期兵戎相見,大小仗打了幾百次。西夏兵力強悍,北宋吃了不少敗仗。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王朝。党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

党項羌”的稱謂。党項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帶。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党項族

公元881年,彼時中原還是唐朝,西域也處於唐朝的管轄之下。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天下大亂,皇帝逃出長安都城,號召各地勤王。一個叫拓跋思恭的党項人響應唐朝中央政府,起兵與黃巢作戰,最終戰死。


戰後,唐僖宗追贈他為贈宥州刺史,賜姓李給拓跋思忠之子李仁顏,又封李仁顏為銀州(治今陝西榆林)防禦使。 此後這一脈人一直世襲該職務。


《宋史·夏國傳》 載:“拓跋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靜五州地”。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夏州節度使更名為定難軍節度使。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隨著時間推移,這一族人漸漸發展壯大。即使在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他們依然牢牢掌握以夏州為中心的定難。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混亂的五代十國終於被趙匡胤給掃清了,天下同歸大宋。不過,宋朝也僅僅是掌握了中原及南部地區,西北地區依然不太平。


前面提到的割據世襲的党項族這時被一個叫李繼的人所控制。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他決定歸順北宋,獻出祖地。宋太宗當然十分樂意,授其彰德軍節度使。隨後,宋太宗屯兵夏州邊境進行威懾,並派人進入夏、 銀、 綏、 宥、靜五州,勒令李氏家族離開祖地去開封。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當時,李繼的族弟李繼遷率部駐守在銀州,聽到了族兄歸順的消息,十分不滿。不過由於自己的力量此時還太小,難以成事,因此只能先出逃養精蓄銳。


李繼遷等人逃到當時被稱為地斤澤的地方,距夏州三百里左右。他們以此為根據地,準備反宋,收復五州之地。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李繼遷不斷整合族人力量,一方面在軍事上不斷侵擾北宋邊境,一面又向宋朝假意佯和。後來,他又發現北宋的最大敵人是北部的遼國。


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策略,李繼遷再次轉投遼國。遼國封他為定難軍節度使、都督夏州諸軍事,後又被封為夏國王。後來,李繼遷又通過聯姻成為遼國的皇親國戚。


李繼遷在這些年裡,儘管對於宋朝的態度反覆變化,但其目的都是為了恢復祖地。他指揮軍隊不斷襲擾北宋邊境,對北宋的邊境造成極大的侵擾。


公元1003年(北宋鹹平六年)正月,軟弱的宋朝不勝其擾,遣使議和。當時的宋真宗授李繼遷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五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


至此,李繼遷終於通過軍事攻擊和其他手段將五州祖地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宋朝天真的以為,到這種程度李繼遷應該心滿意足了,這恐怕真是一廂情願。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


公元1038年,這塊割據力量的掌握權已經到了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手中。也正是這一年,李元昊宣佈正式建立大夏,他的爺爺李繼遷被追諡為神武皇帝,廟號太祖。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而一段屬於這個王國的歷史則正式開始。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西夏國曆十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西夏能夠在北宋、遼、金群雄鼎立的環境中堅強生存二百年,本身就說明這個國家有過人之處。


這種生命力最終體現在與戰無不勝的蒙古之間的較量上。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成吉思汗

蒙古在征服歐亞的過程中,先後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親征。1227年,成吉思汗包圍夏都興慶府達半年,西夏人拼死抵抗,蒙古軍隊損失慘重。成吉思汗都憤憤不平地說:“每飲則言,殄滅無遺?以之、以滅之”。


西夏王朝和它存在的痕跡建築被付之一炬,歷史悠久的党項族也被蒙古騎兵消滅殆盡,歷史上從此再也沒有党項族。


不僅如此,也許是出於對出征西夏損失慘重的報復,中國曆來講究後朝為前朝修史的傳統,而元朝在滅掉了宋、遼金和西夏,主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卻唯獨沒有為西夏編修專史,僅僅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國傳》、《西夏外紀》、西夏傳》。


人為的遺忘最為致命,西夏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從歷史上被抹去了。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五百年後的1804年,清朝學者張澍在涼州大雲寺遊覽時發現了一個被磚封閉了幾百年的古亭。出於好奇心,張澍想打開看看,但寺內僧人卻告訴他打開古亭會招致災禍。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不過,最終經不住張澍的苦力相勸,僧人扒開磚頭,一塊塵封已久的碑得以面世。但碑上的文字卻無人能識,被視為“天書”。


好在富有學識的張澍見碑陽文末尾有“天祐民安五年歲次甲戌十五日戊建”落款,“天祐民安”為西夏年號,於是確定此碑為西夏碑文。


1908年4月,一個俄國的學者科茲洛夫來到西北的黑水城。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1914年黑水城

在這裡,他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文字。帶回歐洲後,引起轟動。因為在此之前,西夏文且在1898年被法國學者確認這是消失的西夏文。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科茲洛夫的發現對於西夏文物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西方學者對於遙遠東方的文物早就覬覦已久,科茲洛夫走後,不少西方的探險家接踵而至,他們掩人耳目大肆盜掘中國文物,其中就包括“黑水城”的文物。


不少文物要麼被嚴重損壞要麼流失海外,至今難歸。如今,中國學者研究西夏曆史,還反而需要向海外機構求助獲取“影印本”。


實際上,這不僅是西夏文物的悲涼,更是其他歷史朝代文物文物的悲涼。

《龍嶺迷窟》提到的西夏國,被元朝滅掉毀蹤滅跡,到清朝才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