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尤科夫是蘇聯莫斯科情報處的一名基層幹部,自打1941年6月以來已經沒怎麼好好休息過了,昏昏沉沉的他還要從海量的情報中選取真實有效的逐級審批上報,望著雪片一樣的各種情報尤科夫簡直痛不欲生,這時敲門聲響起,“主任,南線緊急軍情”,一個軍官急匆匆的跑進來,“先放一邊!沒看我正忙著呢麼”尤科夫怒道,“可。。。。。我建議您先看一下”軍官小心翼翼地說道,尤科夫皺著眉頭拿過電報,讀了起來,十幾秒鐘後,尤科夫的表情僵在了臉上,一屁股坐了下來,嘴裡喃喃道“西南方面軍完了、基輔完了、蘇聯危矣”。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瓦礫中作戰的蘇軍戰士


綜述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試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至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 65萬人被俘。

戰役中幾乎整個蘇聯紅軍最精銳的西南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蘇德戰場的走向從此更加撲朔迷離。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中的蘇軍俘虜


戰起

烏克蘭首都基輔位於傑斯納河與第聶伯河的交匯處。第聶伯河由北向南彎曲注入黑海,與其上游的支流傑斯納河構成了一個大S形。德軍計劃目標是奪取基輔,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西南方向是德軍進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蘇聯紅軍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烏克蘭,有西南方面軍(第5,第6、第26、第12集團軍)、南方面軍(第18、第9集團軍)計6個集團軍,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由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指揮。方面軍的任務是在1941年7月9日前以野戰軍隊佔領構築於舊國界的科羅斯堅、沃倫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舊康斯坦丁諾夫、普羅斯庫羅夫等築壘地域,並在這一線組織堅固防禦。

預定在基輔方向行動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第6、第17集團軍,司令分別為賴歇瑙上將、施普拉格上將)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蘇聯紅軍在舊築壘地域一線的正面,前出至基輔地域,奪取第聶伯河的登陸場。然後突擊集團轉向東南進攻,以阻止西南方面軍主力向第聶伯河對岸退卻,並從後方實施突擊將其消滅。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蘇聯西南方向最高指揮官布瓊尼元帥


1941年7月5日,德軍開始進攻,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在該方面軍完成退卻和在築壘地域一線展開前即已到達。早在1941年7月7日,德軍以坦克兵團為第一梯隊,突破了蘇聯紅軍在新米羅波爾以北的防禦,傍晚奪佔了別爾季切夫。次日。又在沃倫斯基新城以南實施突破,1941年7月9日,奪佔了日托米爾。1941年7月11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隊在兩晝夜內前進110公里,進抵基輔以西15—20公里的伊爾片河。在此,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被蘇聯紅軍阻於基輔築壘地域的外層圍郭。德軍從行進間奪取基輔的企圖被打破。此時,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建議斯大林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衛莫斯科。但被斯大林斷然拒絕,朱可夫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1941年7月16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兵團攻佔了斯摩稜斯克,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正當古德里安等德軍官兵躊躇滿志地準備殺向莫斯科時,希特勒卻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方向的作戰,而以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他始終認為這兩個目標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不顧他的將軍們的再三勸說,發佈了第與南方集團軍群合作,對基輔附近的蘇軍進行一個大包圍戰。 自對蘇開戰以來,倫斯德的德南方集團軍群進展不如中央集團軍群那樣順利,雖然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一路向東南挺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左翼第6集團軍卻在基輔前方的第聶伯河西岸被阻。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軍迷們還原的蘇德戰爭


進展

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和多次反突擊,使“南”集團軍群左翼的進攻受到長時間的遲滯,迫使德軍統帥部從莫斯科方向調“中央”集團軍群的一大部分兵力——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里安上將)來對付西南方面軍。德軍的計劃是,坦克第2集群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內;第2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坦克第2集群的右翼;坦克第1集群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列緬丘格向北進攻,與坦克第2集群在羅姆內和洛赫維察地區會合,把第聶伯河西岸的蘇聯紅軍切斷在大河曲一帶;第17集團軍負責把蘇聯紅軍牽制在切爾卡瑟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坦克第1集群的左翼;第6集團軍向東,渡過第聶伯河,進入基輔,並開始圍殲這批蘇聯紅軍重兵集團。1941年7月21日,德軍統帥部下令加強蘇德戰場南北兩翼的攻勢,並從北、南兩面沿第聶伯河東岸對方面軍進行深遠迂迴。

1941年8月8日,德軍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團軍開始向斯塔羅杜布、科諾託普方向和戈梅利、切爾尼戈夫方向發展進攻。此時,蘇聯紅軍識破了德軍企圖,於1941年8月19日命令將西南方面軍各集團軍撤至第聶伯河對岸,沿東岸組織防禦。在西岸,蘇聯紅軍僅應堅守基輔地域的陣地。為了掩護方面軍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來的兵團重新組建的第40集團軍,在科諾託普以北沿傑斯納河展開。大本營責成布良斯克方面軍防止德軍從北面突向西南方面軍後方。但該方面軍未能完成所受領的任務和阻止德軍的翼側運動。1941年9月初,德軍進抵傑斯納河,並在紹斯特卡、科羅普、維布利等地域進行了強渡。1941年9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隊在西南方面軍後方奪取了羅姆內市(該市距離克列緬丘格據點足有180公里)。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被擊毀的蘇軍KV-1坦克


1941年9月11日,蘇聯紅軍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察覺到處境危險,向斯大林請求東撤,同樣遭到斯大林拒絕,斯大林命令死守基輔(後來證明這是個傳言,斯大林並沒有固執己見,明令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基輔,他只是對撤退提出了要求,他們必須沿第聶伯河一線保持防禦,並對前進中的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發起反擊。而且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不得放棄基輔,也不得放棄任何橋樑)。13日,斯大林認為布瓊尼消極避戰,將其免職,由西方向總司令和西方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揮。

在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南翼,德軍於1941年8月30日晚強渡了第聶伯河,並在克列緬丘格地域奪取了一個登陸場(後來被稱作是克列緬丘格據點)。在此地行動的第38集團軍(由大本營預備隊轉隸該方面軍)未能清除這個登陸場。1941年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從該登陸場向盧布內總方向發起進攻。蘇聯紅軍此時面臨被合圍的危險,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為保存蘇聯紅軍有生力量,不顧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自行下令部隊全線後撤,但這一命令卻很快被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給撤銷了,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反而要求西南方面軍要實施更加積極的戰術,對德軍發起反攻。蘇聯紅軍錯過了最後時機。1941年9月16日,由於布良斯克方面軍的葉廖緬科未能實現他向斯大林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證,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群在洛赫維察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於是,西南方面軍4個集團軍,即第21(1941年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軍轉隸西南方面軍)、第5、第37、第26集團軍,陷入了合圍。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在烏克蘭作戰的紅軍戰士(身後為被擊毀的德軍坦克)


死局

1941年9月16日,戰爭史上最大的圍殲戰開始了。自9月16日起,德軍以第2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為主,對被圍之蘇軍第5、第21、第38、第26等5個集團軍發起圍殲作戰。困守在袋形陣地的蘇軍拼死抵抗,蘇軍在無燃料又無彈藥的情況下,端起刺刀整營整營地向德軍的坦克、大炮和機槍發起多次勇猛攻勢,企圖突破包圍向東撤退。然而血肉之軀終究不敵鋼鐵,蘇軍在德軍坦克的炮擊、掃射和碾壓下,成千成萬地死傷,除少數部隊得以逃脫外,其主力仍處於圍困中。1941年9月20日,基輔城被德國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企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西南方面軍的部隊迅速被德軍分割包圍,陷入了一片混亂。1941年9月17日,斯大林讓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軍突圍,但為時已晚。1941年9月19日,基輔陷落,第37集團軍被迫向亞戈京地區轉移。西南方面軍在被合圍中繼續戰鬥。為其解圍的嘗試由於兵力不足而無結果。1941年9月16日至20日,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分割成六股防禦力量,其中駐守在亞戈京地區的第37集團軍最終堅守到1941年9月26日。

僅部分軍隊得以分成小群向東突圍,共有2萬官兵最後得以突出德軍重圍。1941年9月20日,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布爾米斯堅科和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在突圍戰鬥中陣亡,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將被俘,1941年9月26日,西南方面軍基本被殲。1941年9月27日,由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接替指揮的西南方面軍(第40、第21、第38、第6集團軍),受領了在別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諾格勒一線組織堅固防禦的任務。 此戰,落幕。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德軍走向陣亡蘇軍坦克手(後為被擊毀的蘇聯BT坦克)


評說

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紅軍損失人數一直眾說紛紜,蘇聯解體前夕檔案證明,西南方面軍總人數在9月初有67萬人,9月底已有15萬人在包圍圈外,再加上一些零星突圍,最後統計是包圍圈中共有45.2萬人未能撤出,除去犧牲人數,德軍俘虜人數應在40萬以內。德軍擊毀或繳獲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可謂戰果輝煌。德軍亦損失10萬餘人。基輔戰役蘇軍的失敗其實從它打響起就已經註定,缺乏運輸工具的基輔地區蘇軍嚴重缺乏機動能力,在德國奪取了戰場制空權的情況下這種狀態更加凸顯;而基輔地區特別的地形也為兵器機動佔優的德軍以少圍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斯大林優先從政治上考量堅持基輔地區的蘇軍不得撤退,他擔心蘇聯主動放棄基輔這樣的大城市會讓西方英美對蘇聯的抵抗決心產生懷疑,從而對蘇聯爭取外援和英美開闢第二戰場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基輔地區龐大的蘇軍集團也使得斯大林盲目自信,以為德軍無力吞下能有效的長期拖住德軍的腳步。

目前主流的說法是雖然蘇軍在此戰的失敗,使南部戰線陷於崩潰。但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的“閃擊戰”計劃起了重要作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龐大兵力用於突擊西南方面軍翼側,使德軍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進攻受到了遲滯。但換句話說,如果指揮得當,將西南方面軍收回,用作拳頭,在德軍另一個方向出擊,效果是否會更好,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的是,此時的歷史走向了一個意料之中又出人意料的方向。

第聶河畔上演的史上最大圍殲戰——基輔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油畫


拓展

有關這場本該大書特書的最大圍殲戰的文化作品少之又少,這裡推薦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第二季,基輔1941,從另一個角度還原和思考整場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