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漢獻帝“衣帶詔”事件,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就是“衣帶詔”事件!“衣帶詔”,顧名思義就是詔書,藏在衣帶中的詔書。曹操迎奉漢獻帝於許都後,專權跋扈,引起了漢獻帝的不滿,遂招國舅董承入宮,寫下“衣帶詔”,董承私下與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謀殺曹操。最終事發,除劉備逃到徐州,其餘人皆被曹操處死。

這件事徹底為曹操掃清了東漢朝堂的反對勢力,此事過後,曹操全心投入到與袁紹的戰鬥之中,終於擊敗袁紹,初步統一了中國北方。


深析漢獻帝“衣帶詔”事件,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官渡之戰示意圖


“衣帶詔”發生時東漢的形勢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東漢王朝的形勢,大致分為以下幾大勢力:1、坐擁冀、幽、青、並的袁紹,是當時最強諸侯,也是最有機會統一全國;2、“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曹操佔據“正統”,以天子的名義討逆;3、荊州的劉表;4、江東袁術已經窮途末路,“小霸王”孫策即將統一江東;5、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關中軍閥等。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發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袁紹此時剛剛擊敗公孫瓚,意氣風發!而在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朝臣紛紛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人心浮動。


深析漢獻帝“衣帶詔”事件,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曹操與袁紹


董承拿到“衣帶詔”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史書記載,“衣帶詔”發生在官渡之戰前後,董承等人被誅殺是在建安五年(200年)正月。當初,董承拿到“衣帶詔”的確切時間史書並未記載,且不同史書記載甚至存在矛盾,我們可以推測大概在建安四年(199年)上半年。

《後漢書•獻帝紀》: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三國志武帝紀》: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靈要之。會術病死。......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六月,至江亭。坐簀黙而嘆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歐血死。

《吳書》: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欞床上,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鬥餘而死。

《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了兩點:1.董承等人死在建安五年正月;2.董承拿到“衣帶詔”後聯絡了劉備,說明當時劉備應該還在曹操身邊,此時曹操聽聞袁術要去投靠在青州的袁譚,便要求劉備堵擊袁術。《吳書》和《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都是記載袁術死於盛暑(六月),由此可以推出,董承在建安四年上半年拿到了“衣帶詔”!

“衣帶詔”真的出自漢獻帝的手嗎?

通過史書的推測,當時曹操的處境其實十分危險外有強敵環顧,內有反叛未除,稍有不當,便有滅頂之災!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迎接獻帝,不久便遷都到了許,而曹操也被封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後又封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總領百官。建安二年正月,曹操討伐張繡;九月,曹操東征袁術。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東征呂。建安四年,曹操擊破眭固,取得河內郡。從上面時間線可以看出,曹操自迎接漢獻帝后,幾乎大半時間都在打仗,所謂“飛揚跋扈”、“欺辱幼主”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再來看,漢獻帝投向曹操之前,四處顛簸,逃避戰亂,食不果腹,甚至有大臣餓死,知道曹操迎接才有安身之所,對於經歷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亂的獻帝來說,這絕對是“天堂”!

所以,我認為這段時間仍然是獻帝和曹操的“蜜月期”,當時天下大亂,軍閥割據,即使除了曹操,還有其他人,何況當時曹操對獻帝不錯。

《三國演義》中將董承塑造成了一個“忠誠”,可真的是這樣嗎?恐怕並非如我們想象!先來看董承的出身,董承最早投入西涼軍,是董卓女婿牛輔的手下。後董承護送獻帝東歸洛陽,因功封為衛將軍,車騎將軍。自獻帝遷許都之後,朝廷實際為曹操掌控,引起了諸多大臣的不滿,相信其中有董承!而董承由於是“國舅”,自然有機會接近獻帝,也許某日兩人在聊天時均表達對曹操專權的不滿,一拍即合,董承想“代替”曹操的位置,東漢近兩百年的時間,基本是宦官和外戚輪流坐莊,作為外戚的董承,自然想做恢復“外戚的榮耀”,掌握朝政!所以,便勸說獻帝除掉曹操,而獻帝肯定“順水推舟”,畢竟被自己的“老丈人”控制,總比被外人控制好。


深析漢獻帝“衣帶詔”事件,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董承


《資治通鑑》:初,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謀誅曹操。其中,“稱”字表明瞭是董承自己說的,也不排除是假詔!為的只是借天子的名義,聚集一批人,殺了曹操。可惜,董承並不是王允,也沒有王允匡扶漢室的決心。所以,我更願意相信,所謂的“衣帶詔”只是董承為首的一些想爭權的人炮製出來的“偽詔”!

還有一個證據,《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董承最初找劉備,劉備並沒有表態答應,而後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心中害怕,於是才加入董承一夥,只是正好趕上曹操派遣他去堵擊袁術,劉備順勢奪了徐州。如果“衣帶詔”是真的,劉備還能“未發”?

曹操是否故意“促成”“衣帶詔”事件?

上文已經提到建安四年到五年的全國形勢,曹操的日子並不好過,不僅要面對袁紹的大軍,還有防備孫策、劉表等滋擾大本營!更何況,朝中的異動,曹操肯定有所察覺。可是,這些人都藏在暗處,如何引蛇出洞曹操肯定很傷腦筋。這時,董承的異常舉動可能被曹操發覺,所以他就將計就計,不動聲色的讓董承幫他找出“內奸”。“煮酒論英雄”可能是曹操對劉備的試探,劉備果然中計,立馬找董承合謀了。不久,劉備就被派去堵截袁術,但很快曹操又後悔這個任命,但已經無法追回。總體來說,曹操並未完全信任劉備,只是讓劉備帶兵出征這步棋令人想不通,至徐州劉備就自立了。

《三國演義》中,董承失敗是由於家僕告密,而史書中並未記載,只是說道事洩被誅。我更願意相信,曹操肯定是掌握到了董承的一舉一動。袁紹在建安四年六月就準備攻打曹操,先是聯絡了張繡等人,但一直沒有得到回覆,到九月,曹操派兵駐守官渡,十一月,曹操接到張繡的降表,並親自率軍駐紮在官渡,準備迎接大戰。建安五年正月,“衣帶詔”事件爆發,董承等人被誅。

根據史書推斷劉備應該是在建安四年六月份被派出堵擊袁術,袁術不久便死了,其後劉備駐紮在下邳,從六月到十一月,整整有五個月,劉備便籌謀自立,這時的曹操根本無暇顧及劉備。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應該在這段時間,等到十一月份時曹操發現劉備已經在徐州坐大,威脅他的後方,才派遣劉岱和王忠攻打劉備,建安四年十二月兩人被劉備打敗。此後,“衣帶詔”事件發生,董承等人被誅。袁紹和劉備以“清君側”為名,正式討伐曹操。

建安四年六月到建安五年正月,這段時間曹操有兩件事要做,第一,部署應對袁紹;第二,找出內部“定時炸彈”;等完成這兩件事就立刻動手清除內患了。顯然,他認為劉備的威脅更大,所以便親自率軍攻擊劉備,當時袁紹賬下謀士勸說袁紹趁機攻打許都,可惜被他拒絕了,他也失去了擊敗曹操的機會!


深析漢獻帝“衣帶詔”事件,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199年全國形勢圖

尾聲

毫無疑問,“衣帶詔”事件最終的贏家是曹操,曹操徹底掌控了朝廷百官,解決了後顧之憂,能全心對付袁紹。董承等人妄想利用“衣帶詔”,也是想擴大自己的權利,從頭到尾,雙方都只是想利用漢獻帝而已。至始至終,這只是一場權利的鬥爭,漢獻帝“衣帶詔”只是被拿來利用的幌子!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吳書》、《資治通鑑》


特別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原則上禁止轉載,如需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