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民國國母",卻主動提出離婚,後半生孤獨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我真誠地喜歡過你,想帶你去看每年故宮的初雪,阿拉斯加的海岸線,我願意與你兩人獨佔一江秋,願意與你郡亭枕上看潮頭,鋪著紅地毯的禮堂,暮靄沉沉的原野,我都願與你共享,我想過與你一起生活,知道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同枕共穴,至死方休。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愛到極致就是成全,同時也是無奈。這便是世人皆知山齡喜,無人知曉盧氏悲的另一主人公盧慕貞,孫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

夜深人靜,雲淡風輕。一個老婦人靜靜地看著鏡中的自己——歲月已經在她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臉皮也耷拉下來,"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回不去了......"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影單伴孤月

"過去,過去我是孫夫人,我是孫逸仙的結髮妻子......不、不是、我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是。我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鄉下婦女,我什麼都幫不了他。"

這位陷入沉思的老婦人叫盧慕貞,她17歲嫁孫中山,是孫中山先生明媒正娶的女人,同樣是他的結髮妻子,亦是一位被歷史遺忘的女人。在她等待了一輩子之後,卻又主動提出離婚,後半生孤獨到老。

其實盧氏一直都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她不明白這個世界為什麼變成了這樣。一個人、一隻碗、一雙筷、一張床......就這樣過完了這一生。

鮮紅的大喜字、粗壯的龍鳳燭、紅紅的新嫁衣和紅蓋頭,一個男人用喜娘手裡的如意稱挑開了新娘的蓋頭。

一張英氣勃勃的臉出現在盧氏的眼前,"從今以後,我就要和這個人攜手共度一生了。"盧氏的那顆少女心完全沉浸在了喜悅之中。雖說是父母之命,但盧氏的內心卻是對孫逸仙相當滿意。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結髮未同心

盧慕貞出生於一個世代積善的書香世家,但她的父母卻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她雖說出生於滿門書香氣的家族,卻沒有多少文化,裹了小腳,只會做些針線活。

清朝末年,這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在內政治腐敗,在外外敵入侵,而最受苦的就是百姓。孫文原本是醫人的,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現在要去英​國了。但這樣的事情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是要被滅九族的,孫逸仙沒有告訴盧氏......

盧慕貞對於自己丈夫所做的事情一無所知,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來去匆匆,夫妻兩人聚少離多。但無論他是做什麼的盧氏都全心全意的相信他。

"好男兒志在四方"孫文不可能一直呆在家裡。只有盧氏,只有盧氏毫無怨言的守護著這個家,照顧著他的父母,等待著他的歸來。當孫文每次到家的時候,都會有一套新衣服和新的鞋襪,這都是妻子盧氏為他一針一線所縫製的,等待一人歸家也是一種幸福。

盧氏的身上凝聚著傳統的妻子的所有優點,她勤勞、善良並且賢惠。如果她嫁的是一個傳統的男人,那必定會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但只可惜她嫁給了孫文......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這個男人為了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常年往返於廣東,香港等地,準備隨時起義。1895年,興中會起義事情敗落,孫逸仙倉皇落跑。孫文一個人跑了,但家裡卻遭殃了。

逃亡無居所

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盧慕貞不得不帶著幾個孩子和孫家人背井離鄉。現在沒有丈夫可以依靠,所以一切都必須要靠自己了。盧氏不僅要教育孩子,孝順婆婆,還要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而操勞,一個小腳女人,要同時做到這些,還要將他做好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我的丈夫是不會做壞事的,他一定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這是一個妻子對於丈夫的忠誠。從小養在深閨裡足不出戶的盧慕貞雖然不能夠理解丈夫的理想,但她堅信孫文是在做好事。

"等到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我們就可以回來一起過平常百姓的生活了。"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澳門的這段日子裡支撐她們生活的精神支柱。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革命是一項需要冒巨大風險的事業,稍有不測就會人頭落地,甚至牽連全家人的生命安全。在澳門的時候,盧氏只要隱約聽到關於丈夫的消息,她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可是她卻什麼都做不到,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為他祈禱,祈禱他不會遇到危險,可以平安歸來。

盧氏時常擔心丈夫在外面是否能夠吃飽穿暖,她衷心的希望這個時候可以有一個女人陪伴在丈夫的身旁照顧他,幫助他。

盧慕貞時常嘆息著。但其實,孫文的身邊早就有女人了:革命伴侶陳粹芬,日本夫人大月燻,還有親密女友淺田春,孫文也改了名字中山樵,後來的人們稱呼他為孫中山。

盧慕貞就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女人,她獨自一人將家中所有的實務都抗下,安頓好了家中的一切,讓丈夫免去後顧之憂,是孫逸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事業之上。

17歲嫁孫中山,被譽為

糟糠之妻下堂

天地一聲驚雷響,千年帝制如山倒,在經歷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艱苦奮鬥,革命終於成功了。1911年,孫中山先生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盧慕貞在搭乘郵輪迴到上海時,她被譽為"民國國母"。

盧慕貞面對著如此熱烈的場面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她羞澀不安,好像手腳都不是自己的了。但此刻,這個傳統的女人只想見到久別的丈夫。

但在一起久了之後,盧氏就漸漸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適應丈夫的身份了,無休無止的應酬讓她無所適從。雖說此時孫中山的身邊已經沒有了其他的女人,但他同時也不需要盧慕貞了。

"盧慕貞不適合我",一個活躍在政治場上的男人,需要的是一位有文化,會交際,可以給丈夫帶來好處的女人,但這一切全都是盧氏所不擅長的。

盧氏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她不稀罕甚至是討厭國母這個稱呼,這個女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和丈夫和家人一起過上安穩的日子。丈夫依然是之前的那個丈夫,可是為什麼他會變得這麼的陌生?孫中山離盧慕貞已經越來越遠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孫中山正式向盧慕貞提出了離婚。"我答應你,逸仙,我祝福你與宋慶齡幸福",一個人的成全,總是好過三個人一起糾結的好。她沒有辦法阻止孫中山奔向比她更好的人,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支持她的所有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