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三大系統”山東棗礦全力打造智慧礦山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朱煜梁、曹士剛、記者尹明波報道 近日,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蔣莊煤礦井下生產現場出現了眾多的“電子安監員”,所有違章行為,只要進入它們“視線”,就如同“電子交警”抓拍交通違章一樣,給予精確定格,再通過人臉識別,立刻完成抓拍並語音提醒制止,實現了井下安全實時監控。蔣莊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新突破,是棗礦集團大力實施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無線通訊、應急廣播“三大系統”建設的縮影。

“我們通過持續深化‘一提雙優’,按期完成‘三大系統’建設,實現雙重預防管理系統升級,提升了應急管控能力。”據棗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尊獻介紹,棗礦集團瞄準智慧礦山建設目標,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優化重組內部管理流程,依託“棗礦雲”平臺持續推進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安全技術裝備升級,打造集約化、高效化生產系統,在全國煤炭行業率先實現取消井下夜班作業、週末集休等勞動組織變革,帶動企業安全管理、生產效率、經營效益全面提升。

結合智慧礦山建設,棗礦集團於去年底全面啟動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無線通訊、應急廣播“三大系統”建設,強力推動安全管理由“人治”向“雲管理”轉變。與中國聯通合作成立“5G聯合實驗室”,將自主研發的安全生產智能管理系統接入5G網絡,利用該系統“雲數據”,對井下各作業現場環境參數動態分析,找準安全監管重點環節,實現安全條件動態分級,提高隱患排查精準性。

在高莊等煤礦,井口、井下巷道、採掘工作面、中央泵房等位置安裝有信息定位基站,監測設備會自動讀取井下職工佩戴的定位識別卡信息,並實時傳送至井上調度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井下人員運動軌跡,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每臺信息定位基站信號覆蓋直徑可達600米,抗干擾能力強,各節點之間具備隔離保護能力,不會因局部受損而影響整個系統。當井下人員遇到緊急事件時,可以按下定位識別儀上的緊急求救按鈕,應急指揮中心會立即收到求救人員信息,根據系統提供的準確位置,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進行精準救護,提高了礦井應急響應效率。

“通過該系統,能夠準確掌握井下作業人員區域分佈和實時活動軌跡,實現動態定位精度小於1米、靜態定位精度小於30釐米,為正常生產調度及事故救援提供重要決策依據。”棗礦集團信息中心主任何剛介紹。

像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一樣,無線通訊、應急廣播等系統也已經在棗礦集團所屬煤礦推廣使用。各煤礦為工班長及以上管理人員、安監員、瓦檢員、流動電鉗工等人員配備礦用智能手機,通過井下無線通訊系統,利用手機APP 即可進行各類現場數據的採集、上傳、交互、處置,實現與調度生產電話、應急廣播系統互聯互通、安全生產信息實時共享。同時,建成了井下全覆蓋、無盲區的應急語音廣播系統,機房、硐室及重點崗點配有視頻通話設備,真正實現了井下和地面信息的無斷點融合。

棗礦集團通過智慧礦山建設,實現礦井各生產系統智能協同控制、可視化管理,實現從“人控”到“機控”全面升級,從“自動”到“智能”全面提速,“手機看井下、掌上管安全”正在棗礦集團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