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導語:說起蜀漢後主劉禪,他給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他親信小人,昏庸無能,導致蜀漢日漸衰弱。在魏軍壓境之際,還輕而易舉地捨棄了自己身為帝王的尊嚴,不戰而降,將他父親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讓,真的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過歷史上的劉禪真的那麼不堪嗎?

諸葛亮的選擇

劉禪的父親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裡也是風雲人物。雖說劉備是漢朝皇室的後裔,但那時候漢室已經傾頹了,劉備跟平民也沒什麼區別。不過劉備並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他心中懷著光復漢室的夢想,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欲一統天下,重現漢室的輝煌。

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

劉備

可惜當時的英雄可不止劉備,北方的曹操,江東的孫權皆是豪傑,劉備努力了一輩子,雖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蜀國依舊是三國中最弱的。臨死前,劉備把劉禪託付給了深受自己信任和器重的諸葛亮,希望他們能完成自己的夙願。

劉備死的時候,劉禪尚且年幼,無法看出他在政治上的能力究竟如何,所以劉備就對諸葛亮說要是劉禪不堪大用的話,那就由他取而代之。不過我們也知道,儘管阿斗再怎麼"扶不起",諸葛亮也是沒有取代過他。

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不肯取代劉禪是因為劉備的恩遇和對劉氏江山的忠誠。可是劉備之所以在臨死前說出那樣的話,不就是不想讓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斷送嗎?聰明如孔明,又怎會不知劉備的想法呢?諸葛亮並不是愚忠之人,若是劉禪真的那麼不可救藥,他也不會那麼盡心的輔佐他吧。

"大氣"的君王

"虎父無犬子",不過這句話用在劉備和劉禪身上實在是不合適。不過劉禪雖然沒有繼承他父親的雄風,倒是繼承了劉備禮賢下士,能容人的品德。

劉備臨死前讓劉禪都聽諸葛亮的,即使諸葛亮對蜀漢的建設功不可沒,但是試問哪個帝王能夠容忍一個臣子在自己面前指點江山,發號施令呢?可偏偏劉禪就能做到。平心而論,不管劉禪是真的大智若愚,他個人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

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

劉禪與諸葛亮

作為一個帝王,無能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明明無能卻還要顯示自己的能力,實行一些禍國殃民的政策。相比之下,劉禪就很有自知之明,丞相比自己能幹,比自己聰明,那就把國家大事交給丞相吧,反正自己的政策也不會比丞相的更好。

儘管諸葛亮身為人臣專政作為帝王的劉禪多少心裡會不快,但是他還是對諸葛亮十分恭敬。諸葛亮用人失誤,致使街亭被迫,劉禪知道後也並未對其責罰,而是出言安慰。諸葛亮長期帶領大軍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可是劉禪也並沒有說什麼,可見其擁有一般君王都不具備的大氣。

親小人,遠賢臣

諸葛亮在出師伐魏之前,做了一篇名為《出師表》的奏章給劉禪,告誡後主唯有"親賢臣,遠小人",才能興復漢室,還向劉禪舉薦了一批有才幹的忠貞之士。

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

諸葛亮兩次北伐

諸葛亮死後,劉禪也聽從了他的安排,重用了費禕、郭攸之等人,軍中之事也聽從將軍向寵的安排。諸葛亮為他推薦的這些人確實都是人才,再加上有姜維和蔣琬執政,蜀漢的發展還是很好的。

但是,劉禪本身就不是一個有主見有抱負的君王,他很容易受身邊人的影響。蜀漢的政治格局基本上都是出自諸葛亮之手,輔佐劉禪的重要大臣們也都是諸葛亮一手準備的。受這些忠誠而且能幹的大臣們的影響,劉禪雖不能說是明君,但也算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畢竟國家政事有蔣琬、姜維,自己只需要在他們想好的政策上蓋個章就好比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國王。

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

影視劇中貪圖玩樂的劉禪

只不過後來蔣琬死後,劉禪開始親政了。但他本身就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而此時諸葛亮留給他的那些大臣大都去世了,沒有了賢臣,就給了小人可乘之機。宦官黃皓接機干預朝政,肆意妄為。姜維曾提議處死黃皓,但是劉禪並沒有同意。

後期劉禪確實有親小人遠賢臣,不過歷史上哪個皇帝身邊沒有幾個奸臣呢?只能說黃皓勢力太大,連繼承諸葛亮遺志的姜維都被其壓制,也能夠說明當時蜀漢確實缺少能臣。劉禪只是缺少一個為他提供建議的主心骨,並不是真的那麼昏庸。當然作為一個帝王,連忠言和讒言都分不清,確實是不夠合格。

不戰而降

諸葛亮在世時,六出祁山,北上伐魏,卻始終無法讓蜀漢的領土再向北擴張一寸。像諸葛亮這樣的天縱奇才也只能讓蜀漢維持當前的形勢,劉禪這樣的平庸之輩能在諸葛亮死後近三十年依然坐穩蜀漢江山,要說他一點能力都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劉備和諸葛亮為他留下的那些臣子終究只是輔佐他,而且也不能一直支撐的蜀漢朝廷。

歷史上的後主劉禪真的是

三國疆域圖

然而,魏國越來越強盛,蜀漢卻已是不可避免的日漸衰落,被吞併已經是必然的了。不戰而降在眾人眼中的確是膽小懦弱的表現,但是實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這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與其犧牲那麼多人的性命負隅頑抗,打一場完全沒有勝算的仗,還不如直接投降,還能保護整個蜀中百姓的性命。對於百姓而言,劉禪最後做出的決定證明了他是一個心中有百姓的君王。

有的人認為劉禪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看清了當時的形勢,沒有造成無謂的犧牲;有的人也認為劉禪劉禪的選擇是錯誤的,寧死不做亡國奴,劉禪太沒有骨氣了。個人立場不同罷了,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我認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不能因為劉禪投降做了亡國之君而對他全然否定。

結束語:歷史上的劉禪雖說不是明君,但也並不是真的那麼昏庸無能。他沒有雄才大略,也不具備治國安邦的本領,他只是個普通人罷了。歷史上平庸的帝王並不少,只不過是因為劉禪成了亡國之君,所以才揹負了千古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