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花錢讓企業離開中國,會帶來什麼影響?

最近,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在 FOX 的節目上表示,美國應該向想要離開中國的美國公司支付搬家費用。


美國的政治人物在媒體上大放厥詞已經是日常操作了,基本上可以兌現的承諾並不多,而這次表態甚至連個具體數字都沒有,只說政府要出錢。


美國花錢讓企業離開中國,會帶來什麼影響?


這次反而是日本說到做到了。日本為了刺激受疫情重大影響的經濟,近日出臺了規模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就包括了2200 億日元(20 億美元)作為將生產轉移回日本的公司。


這次日本的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比很多國家都嚴重,這也是日本想讓國外的日本公司回國內的原因。但20 億美元也不是個大數目,不足以支撐讓所有日本公司搬回去,能拿到錢搬家的很有限,況且有些日本企業也未必真的想搬回去。


再看看美國,庫德洛關於“向搬回美國的美國在華公司提供費用”的表態,還沒上升到政策層面,具體會不會執行還不好說,即使執行了能提供多少搬家費也都不好說。


美國本來一直就想著要和中國脫鉤,這次疫情大大加速了這一過程。庫德洛過去就是積極主張和中國脫鉤的,最近這次表態只是借題發揮罷了。加上美國在疫情期間不斷刷鍋給中國,讓中美之間的信任逐漸崩塌。


企業跨國經營的第一目的還是賺錢,如果美企在中國能賺到足夠的錢,中國也打開大門為外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如特斯拉在上海開設的超級工廠,就是看上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還有美國的蘋果公司,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暫時關閉了中國的線下實體店,但在中國疫情控制住之後又重新營業了。


反之,如果企業在美國生產成本更低,更能便利賺到錢,別說美國企業願意遷回國了,全世界的企業家都願意去美國投資辦廠。曹德旺就是去的美國投資,因為他算了一筆賬,原材料、能源、土地加上政府補貼,美國建廠成本比較低,還方便銷售給當地車企,自然就把福耀玻璃的工廠開到了美國。但更多的製造業是打死都不肯回美國,政府叫得越響他們跑得越快,要知道資本是不分國籍的。


市場的經濟都是按其規律運轉的,無論政府再怎麼動手干預,也不可能強行扭轉。即使今年沒有疫情影響,中美還會繼續貿易摩擦,簽下一階段協議,特朗普極想拿到最終的勝利以便支持他能夠連任。


但這次疫情可能還要持續個一年半載的,全球化會逐漸回潮,各個小國家為了保住經濟也要重新恢復自己的產業鏈了。以美國較高的製造業成本,有些製造業確實無法遷回美國了。


至於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中國目前經濟受疫情影響已經相當嚴重了,尤其是外貿企業,三月份後接不到新訂單的企業比比皆是。外需指望不上,要挖內需,還是得深挖中國的經濟潛力。


目前全球已經被新冠肺炎改變局勢了,國內的經濟數據也不大好看,外部環境也在持續惡化,美國肯定會加速脫鉤。美國那句“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意思是把債還了,把錢存上,築起強大的風雨防禦塔,才有可能看到下一次彩虹。


美國花錢讓企業離開中國,會帶來什麼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