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向下擊穿11美元

今天國際油價再次暴跌,把之前抄底的人都徹底埋了。

其實抄底原油,有很多隱藏大坑,本文會綜合國際石油走勢,來做一個綜合分析。

今天油價走勢如下圖(截止晚上7點的時間)

WTI美國原油連續價格暴跌9%。

布倫特原油維持近一個月相對比美油堅挺一些的走勢,只跌了4%。

但這其中WTI美國原油的價格5月合約今天暴跌30%,已經跌到了12美元。

你沒看錯,今天的WTI原油5月合約價格暴跌了30%。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都有著布倫特原油相對美油堅挺的走勢。

這是因為布倫特原油在倫敦交易所交易。

WTI原油是在紐約交易所交易,是北美石油的價格。

從WTI石油走弱的幅度大於布倫特原油,這其中可以看出本次石油價格戰主要打擊目標,就是北美的石油。

這裡今天WTI原油血崩,其實還得介紹一下期貨的當月合約概念。

期貨之所以會推出,本就是指對未來商品的價格預期。

所以期貨都是有一個當月合約的概念。

比如以WTI原油為例,現在跌最多的是5月合約,而6月合約、7月合約的價格相對跌比較少。

5月合約的石油價格走勢,代表的是投資者對5月石油價格的一個走勢預期。

6月合約的石油價格走勢,代表的是投資者對6月石油價格的一個走勢預期。

正常情況下,不同月份的石油價格走勢不會差別特別大。

但現在屬於超級極端的情況下,導致不同月份的石油價格走勢差別非常大。

比如說,當前WTI美國原油價格的5月合約是12.48元,今天暴跌31%。

而WTI的6月合約價格是22美元,跌了10%。

7月合約價格是27美元,跌了6%。

更遠的12月合約價格是33美元,只跌了2%。

這就帶來了投資石油的一個“巨坑”,移倉問題。

石油是期貨,期貨跟股票最大的不同是,期貨存在交割概念。

比如說WTI原油的5月合約是明天交割日。

意味著明天收盤前,你要麼以這個交割價格拿走現貨,要麼提前平倉。

作為國內交易的小散,肯定沒有能力去交割拿走現貨,因為首先你就沒有存放石油的地方。

所以作為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隻能提前平倉。

這個大坑就在於這裡。

比如說,假設之前有人在3月30日石油價格跌破20美元的時候,抄底買入石油。

後來4月3日,石油價格一度暴漲到29美元。

這意味著當時20美元抄底的人,一下子爆賺了50%。

這時候,當時抄底石油的人,心裡肯定樂開了花。

然而隨後就是地獄般噩夢的出現。

WTI原油的5月合約,從4月3日的最高點29美元,已經跌到11.35美元了。

嗯,就我文章打這些字的功夫,WIT原油的5月合約又跌了1美元。

這基本是腰斬之後再腰斬的價格。

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在29美元追高了石油,現在已經被腰斬兩次了。

而這還不是最坑的。

最坑的是,也許你會認為,石油都跌到了11美元了,難道還能再跌?

也許你會有一個股票投資者的“長線投資”心態,去持股。

然而真正大坑來了。

明天WTI石油5月合約到期。

這意味著明天不管收盤價多少,你都必須平倉。

如果明天WTI石油5月合約,哪怕跌破10美元,只剩下個位數了,你也只能被強制平倉。

也許你會說,那我平倉之後,能馬上換去6月合約嗎?

當然是可以的。

但大坑就在這裡。

比如說現在WTI原油5月合約的價格是11美元,但6月合約價格還是22美元。

這意味著,如果明天WTI原油的收盤價還是這樣的話。

今天按照11美元買進WTI原油5月合約的人,明天就必須平倉,然後用22美元的價格買入6月合約的石油價格。

比如說,假設你今天買了200桶WTI原油5月合約,那麼明天你就只能買100桶WTI原油的6月合約。

也就是說,你手裡同樣的資金,明天你持有的原油數量就會縮水一半。

油同樣還是那個油,一桶的容量也沒有變化,但結果你用同樣的錢買進去的石油數量,卻少了一半。

而假設如果5月份石油需求繼續萎靡不振,減產協議不如預期,那麼6月合約同樣有可能重演5月合約這一幕,在月底繼續暴跌。

那麼你被移倉去6月份買進去的22美元/桶的價格,也還有可能繼續跌到11美元。

這意味著,你當初在5月份花11美元買進的石油,有可能在6月份石油價格再次跌到11美元的時候,你手裡的本金還會再跌一半。

石油價格都一樣是11美元,結果你的本金卻又虧了一半。

這就是期貨的一些暗藏大坑。

我們平常都說股市是賭場,但其實股市已經是所有投資品種對交易者最友好的了。

像期貨,或者期權都有著無數這樣暗藏的大坑,把很多不明原理的投資者給坑得血本無歸。

所以理論上,我們心裡美好的想法是,石油價格在20美元鐵定是個長線大底。

因此,假如這個時候用20美元抄底點石油,等到一年後疫情結束,石油需求恢復,石油價格肯定會恢復到40美元以上的價格。

輕輕鬆鬆翻倍,豈不是美滋滋。

但現實是殘酷的,並不可能那麼美好。

我用實際操作來舉個例子。

國內投資石油的正規渠道,要麼一些石油基金,要麼就是銀行提供的“紙原油”。

比如工商銀行就有提供紙原油服務,雖然現在貌似投資額度已經被狂熱的投資者買光了。

工商銀行的紙原油,是要比國際原油提前一個禮拜去自動移倉。

比如工商銀行5月合約,是在4月14日就會自動移倉,而不是等到明天才移倉,提前了一個禮拜。

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有投資者在3月30日,用20美元的價格抄底了原油。

而他又沒有在4月3日漲到29美元賣出去的話。

那麼等到4月14日,工商銀行會強制將其所持有的的5月合約原油移倉到6月合約。

而4月14日的5月合約價格是20.75美元,6月合約價格是28美元。

這一移倉,你如果要持有同樣數量的原油,就需要承受每桶超過7美元的損失。

而6月合約的原油價格,從4月14日的28美元,跌到今天也只剩下22美元,跌超過了20%。

於是,你在3月30日用20美元抄底了5月份合約的原油,卻在4月20日6月份合約原油價格在22美元的時候,你反而又虧了20%。

從20美元,到22美元,價格上漲了,你卻又虧了20%。

這就是投資原油存在的暗藏大坑。

更別說,每個月移倉的時候,銀行都會從中收取差不多1%的手續費,一年移倉個12次,你等於直接要虧12%了,得賺12%才能補回這個手續費。

為啥現在並不太適合重倉去押注原油,我之前也說過,因為當前疫情導致石油需求驟降,而沙特和俄羅斯又鐵了心要搞死美國頁岩油產業。

所以,如果未來半年油價持續低迷的話,你相當於每個月都要承受這樣的一個移倉所帶來的的差價損失。

正常情況下,其實期貨的不同月份合約的差價不會這麼大。

但現在原油屬於極端行情,才會導致不同月份的合約差價這麼大。

這是因為,投資者懷疑當前美國的石油快存滿了,這使得,如果你即使今天以10美元超低價格買入美油,並且明天直接交割拿到現貨,你也可能因為沒地方存石油,而得把石油扔了。

這是為什麼加拿大石油都跌成負的價格了。

所以之前為啥有人預測如果全球石油存滿了,石油價格會跌成負的,就是這個原因。

這使得,當前長線投資原油,即使我們都知道20美元是個歷史大底的價格,但你用20美元買進石油,卻不一定能賺錢,甚至會大概率虧錢。

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之前也只是建議大家,不要去重倉搞石油,頂多拿一小部分倉位,找個石油基金去定投而已。

定投之所以風險會比較小,是因為定投是把風險分攤到時間裡的一種保守投資操作。

另外,也許你會問,既然石油期貨這麼坑,那面對20美元的石油價格,難道就沒有人能買進去賺錢嗎?

當然是有的。

那就是那些真正持有現貨石油的人。

上面介紹過的移倉概念,其實是針對不準備交割現貨石油,只是做差價投資的投機者。

但現實中有很多石油期貨的交易者,都是那些大石油公司、油輪、存儲石油基地在進行的套期保值操作。

這些油輪或者石油存儲基地,他們比如買進5月合約的石油期貨後,到期是會選擇交割實物,而不會選擇平倉。

所以哪怕5月合約的石油期貨價格,跌成0元,其實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舉個例子。

一家油企,今天用11美元買進了WTI原油5月合約1桶石油,持有到明天進行交割。

明天這個5月合約哪怕跌成0元,但只要6月合約價格還在20美元左右的話。

他就可以用11美元買進去的5月合約價格,交割到1桶石油,他手裡拿到了這1桶石油,價格馬上會變成6月合約的20美元。

換句話說,即使明天5月合約價格繼續暴跌,甚至跌到0元。但這個油企因為交割到了現貨石油,可以馬上按照6月合約賣出,穩賺不賠。

這也是為什麼WTI原油5月合約價格會跌這麼慘的緣故,因為多頭都被殺光了,只剩下一堆拿著現貨的大油輪、大油企在瘋狂做空,進行套期保值。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手上有一個可以存儲很多石油的基地,或者油輪,那其實現階段確實是投資石油的最好時候。

比如說你用11美元買進石油,交割到現貨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可以長線投資。

你現貨石油拿在手裡,存儲個一年,等石油價格恢復到40美元左右,再直接把現貨賣出去,等於是穩賺不賠。

而除此之外,想要通過石油期貨,去做長線投資,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另外,石油存儲也是有成本的。

目前,美國陸地主要儲油基地——庫欣的存儲成本,摺合到每噸約為12美元到22美元。

而海上浮動存儲的成本更為高昂,VLCC平均運價已經從2月中旬的3萬美元/天增至21萬美元/天,漲幅高達600%。

這使得最近這段時間,儲油基地和油輪是大賺特賺。

原因就在於有很多抄底石油,想做現貨長期投資的,這導致石油存儲需求量大增,使得石油存儲價格瘋狂上漲。

以上就是跟大家梳理了一下,當前投資石油的一些大坑,如果想投資石油的人,一定要做好相關知識的瞭解,再去投資。

不然如果只懂得一個紙石油的概念,跑去銀行APP上去購買紙石油,操作起來很方便,結果出現這樣石油價格同樣在20美元,你手上的錢卻跌去20%的慘劇出現。

石油價格要跌到什麼時候

搞清楚石油期貨投資的一些陷阱之後。

我們拋開期貨概念,單純說一下石油價格的情況。

首先今天這個WTI原油價格暴跌30%,跌到11美元,是屬於期貨的極端個案。

實際上當前石油的投資者,基本都在上週就移倉到6月份合約,今明兩天還在交易5月合約的人,基本都是奔著交割實物去的投資者,所以哪怕5月合約跌到0元,對他們也沒有影響。

而WTI原油的6月合約價格今天已經跌到了22美元。

實際上,距離20美元也是比較接近。

我之前文章裡跟大家介紹過,在上週那份注過水的減產協議出來後,這屬於我之前分析石油價格戰的“中等結果”。

在中等結果裡,我預判未來半年的石油價格實際上大概就是在20美元~30美元之間震盪。

可以比較確定的是,20美元是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底線。

雖然這場石油價格戰,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起來想要搞垮美國頁岩油產業。

但對於沙特和俄羅斯來說,石油價格不跌破20美元,是確保自身國家根本利益不損害太多的底線。

這一波石油價格下跌,根源是疫情導致的石油需求驟降。

之前有機構最新的研究是,4月份石油需求下降量是超過了3000萬桶/日。

也就是超過了之前人們預期的2000萬桶/日。

這使得之前OPEC+達成的97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哪怕加上非歐佩克成員國再減500萬桶/日,實際上也只是總的達到1500萬桶/日的減產水平。

並且這個減產是要等到5月份才開始執行。

所以我之前說過,這是俄羅斯和沙特用來應付美國的一份注過水的減產協議。

其實更加說明,沙特和俄羅斯實際上是已經明牌了,就是要搞死美國頁岩油產業。

並且沙特和俄羅斯,實際上是在維持20美元~30美元的極限低價,試圖儘快殺傷美國頁岩油產業。

而不是把石油價格維持在30美元~40美元的更高位置,來做一個更保守競爭。

這說明,俄羅斯和沙特對於搞死美國頁岩油產業的需求和迫切,更超乎我們之前預期。

只不過,不管俄羅斯和沙特再怎麼想要搞死美國頁岩油產業,都不大可能讓國際油價真正跌破20美元。

這個真正跌破意思是指,超過1個月的隔月合約的WTI原油價格跌破20美元。

比如現在WTI原油,5月份合約因為明天就交割了,今天跌到11美元已經沒有參考價值。

而明天過後就是看6月合約,現在是22美元。

而7月合約的價格目前還是27美元,比較高的位置。

換句話,現在是4月20日,如果到了5月份,7月合約跌破20美元的話,就算是真正跌破。

也就是說,如果石油價格再繼續往下深跌,估計俄羅斯和沙特又會跳出來,在扇完美國好幾巴掌之後,繼續拋出更大規模的減產協議,來給美國幾顆甜棗吃。

到時候繼續用同樣注過水的協議,來動態維持石油隔月合約價格能夠維持在20美元以上的價格。

那麼這場石油價格戰,究竟什麼時候能結束呢?

大家只要盯著兩點就知道了。

1、疫情結束,石油需求能夠恢復。

2、美國頁岩油產業差不多死一半,也就是美國石油產量從1月份的1200萬桶,驟降到600萬桶左右。那麼國際油價估計就會開始回升,甚至大漲。

這裡大家可以關注美國石油鑽井數量,來大概推測一下美國石油產量。

截至4月17日當週,美國石油活躍鑽井數再次減少66座至438座。

在今年1月份,美國的石油鑽井總數達到了673口的歷史峰值。

短短3個月時間裡,美國石油鑽井總數就從673口,驟降到438口,下降幅度達到35%。

等這個下降幅度達到50%,估計俄羅斯和沙特的戰略目標也就打成了。

也就是如果美國石油鑽井總數下降到330座左右,甚至低於300座的極限數字後。

到那個時候疫情差不多也告一段落,那麼這場石油價格戰才有可能真正結束。

當美國石油產業差不多倒一半之後,俄羅斯和沙特實際上就可以真正把持國際石油價格的話語權,到時候俄羅斯和沙特就會把價格戰中的損失,在未來壟斷國際原油市場後,通過飛漲的油價加倍補回來。

這是商戰裡,所有價格戰結束之後,都必經的套路:搞死競爭對手後,價格就會恢復,乃至大漲。

總體來說,估計這場石油價格戰,至少還會持續半年的時間。

這半年的時間裡,國際石油價格整體會維持在20美元~30美元之間震盪,考慮到當月合約有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的極端行情,這裡的20美元~30美元的價格區間,我按照隔月合約去判斷,這裡說明一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頁岩油產業,必然要死一大片,所以之前那些所謂的美國故意搞低油價的說法,其實早就不攻自破了。

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美國石油鑽井數量就知道現在沒有頁岩油產業有多慘。

現在美國幾乎是以每週關掉60座鑽井的數量在批量關停頁岩油產業,差不多每週關10%的恐怖速度在被動減產。

這使得不用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美國頁岩油產業大規模倒閉的一幕,今年夏天看到的概率是很大的。

到時候,不管美聯儲怎麼去購買垃圾債,只會讓自己憑空揹負上大量破產企業的壞賬,進一步透支美國的國家信用。

所以不管美國如何鼓吹瑞德西韋這樣的神藥也好,甚至故意通過某些手段來美化到時候瑞德西韋的雙盲結果也好。

或者像美聯儲這樣拼了老命去親自下場購買垃圾債也好。

這實際上都救不了美國。

包括當前特朗普冒著巨大風險去重啟經濟,只會讓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傷害,從短時間劇痛,進一步延長為長時間陣痛。

這實際上,反而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

所以對於美國經濟在今年夏天會崩潰的預判,我當前認為概率仍然是蠻大的。

對此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