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範麗萍 徐宏星

“從前期選址、規劃設計,到現在施工推進,每個環節我們都深入考慮如何讓黨建綜合體服務群眾更方便,通過這次觀摩,我們對建設有特色、高品質的黨建陣地更有信心了!”溫縣張羌街道南張羌村黨支部書記王有明一邊向大家介紹服務設施建設情況,一邊認真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

近年來,溫縣堅持每季度組織“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活動,以觀摩加壓、用評比帶動,有效推動了全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走出去”才能“引進來”

“閱兵場上見真章!”每個村都必須曬出“拿手戲”、亮出“真本事”。擺亮點、查問題,“排頭兵”有了緊迫感、“落後村”壓力倍增。通過逐村觀摩,既“抓兩頭”,又“帶中間”,先進村示範帶動、後進村倒逼整改、中間村推動提升。

“走出來看,還要把別人的好經驗帶回去,讓自己村的優勢也轉化成資源。”嶽村街道趙郭作村黨支部書記趙國軍說。趙郭作村是有名的鐵棍山藥產地,村黨支部線下領著群眾發展鐵棍山藥產業,線上搭建電商平臺,把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多次觀摩後,結合村內實際,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發力,現在村子裡“路路樹成蔭、處處花似錦”,成為美麗鄉村的典範。

每次觀摩,不僅是一次拉高標杆的現場授課,也是一次黨建工作的查漏補缺,更是一次壓實責任的集中動員,切實將黨建工作責任壓力傳導到村到人,形成抓好農村基層黨建的責任鏈條。

為防止逐村觀摩演變成走馬觀花,各鄉鎮每次都精心策劃主題,既方便考核評比,也使基層組織開展工作更有指向性。觀摩現場不再單純的由各村支部書記進行彙報,而是方式更多、內容更全,既看陣地建設、組織建設、活動開展的現場介紹等情況,又查閱各類檔案資料,還要接受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的現場點評。“有時的點評,支部書記們感覺如芒刺在背,但整改後村子裡的變化很大。”祥雲鎮副書記李哲懿說。

“這次觀摩的主題是黨建綜合陣地建設,關起門覺得自己很先進,走出去一比較,才發現還有許多問題和不足。”招賢鄉倉頭村黨支部書記李保林說。村支部書記們拿出“作品”分享,共同研究問題,互相學習經驗,村村都有收穫、有進步。

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從“坐井觀天”到“更上一層樓”

一直以來,黃河街道灘陸莊村都覺得陣地建設和黨員管理方面走在全縣前面,但參加了幾輪觀摩活動後,村黨總支書記任建國也感覺壓力倍增,“進步的空間還非常大,‘坐井觀天’只會停滯不前。”

黃河街道的觀摩活動有自己的特色要求,這次觀摩,堅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要求各村結合實際,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建設有溫度的黨建綜合體。灘陸莊村的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得比較集中,但群眾在廣場上活動後,沒地方休息,支部早就想解決這個問題。觀摩後,在廣場的周邊設計了一條木架長廊,不僅為村內增加一條“景觀帶”,還解決了群眾的休閒問題。

此次觀摩,趙堡鎮觀摩組成員先後對各村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建助力脫貧攻堅、黨建綜合體建設、駐村幫扶等項工作進行了實地查看。觀摩過程中,大家對各村黨建綜合服務陣地建設的規劃設計、特色亮點、工程進度等方面提出建議和要求。原來感覺棘手的地方,比如資金籌集、特色融入等難題,觀摩過後,都感覺方向更明確了。

“‘逐村觀摩’就像為大家開啟了‘一扇門’,在認識上‘更上一層樓’,思路越來越清晰。前有榜樣、後有追兵,在工作謀劃上要多下功夫了。”武德鎮花園頭村黨支部書記程國民說。

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溫縣: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跳起來”就能“摘桃子”

先進者露臉表彰、落後者紅臉出汗,每一次逐村觀摩都動真格、較真勁,村黨支部書記們接受著“真刀真槍”的檢閱,主動幹、用心乾的責任感越來越強。

從3間破房到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性大樓,從群眾辦事滿村跑到建成集村史館、黨群服務中心、幸福院、衛生室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開放式、一站式服務陣地,溫泉街道西南王村成了全市聞名的“明星村”,支部書記胡東興每次講起村裡的巨大變化,都有說不完的感受。

陣地落後、人心渙散,曾經讓西南王村兩委在群眾面前挺不起腰桿。“去年參加觀摩活動後,我感覺茅塞頓開,別人能幹好的,只要咱們肯想辦法,能幹得更好。”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把村裡汙染企業的廠房,改建成集政治引領、議事協調、教育培訓、文化活動和便民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黨建綜合體,群眾辦事“最多跑一趟、只進一個門”。“下一步,還要發展農村採摘觀光園,把產業搞活,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胡東興信心十足。

觀摩的核心是找差距、壓責任、解難題,逐村觀摩的考評情況和村黨組織書記的工作考核和評先評優掛鉤,每次觀摩結束,各村都鉚足了勁,要讓自己村有個新變化。

“跳起來摘桃子”也讓大家“嚐到了甜頭”。嶽村街道牛窪村兩委幹部通過觀摩學習,流轉300畝土地建設現代農業生態園,種植草莓、冬桃,發展農事體驗和林下經濟帶,當年村集體收入就新增15萬元。“牛窪草莓得到大家認可,接下來我們還要新增冬棗林地,打造牛窪系列品牌。”談起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村黨支部書記牛建偉滿眼的憧憬。

“逐村觀摩讓每個村都成為‘主角’,觀摩多了、發現問題多了、交流研討也多了,你爭我趕,黨組織活力和黨員激情越來越強,農村基層黨建實現了從“盆景”到“風景”的轉變,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溫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朱保平說。

編輯:趙霄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