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个重要转折点,无不印证着这句箴言。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才能使事物继续发展。对于新中国来说,最大的“变”当从1978年说起。以1978年为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之路,也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

《激荡三十年》便是一本描写从1978至2008这三十年间巨变的巨著。以编年体的形式,作者吴晓波先生忠实地记录下了这30年来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与经济学著作相比,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部小说式的历史记载,如太史公所著《货殖列传》。作者没有给予过多的专业性评论,而是将事件人物一桩桩一件件叙出,行云流水、波澜壮阔。我们看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变革才能让文明与时俱进、长葆生机。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

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发生的巨变无法单纯用“改革开放”四字来概括。曾经政治上的动荡、思想上的禁锢、经济上的僵化,让中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迷茫、徘徊、渴望困扰着每一个国人。穷则思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部署。

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三十年的了解更多只停留在一个个重大的决策和辉煌的成就,却忘了改革之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其中的曲折艰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们才会明白。每一个决定带来的结果都是难以预测的,而每一次政策的改变都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短短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贫穷落后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创造的经济奇迹是无法复制的。

“这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几乎是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三十年,对于一个文明而言不过是转瞬即逝,然而对于历史中的个体而言,这其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而“小人物”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的轨迹。温家宝评价道:

“30年中国变革的基本特征就是,这是一场‘民众基于自由的创造’”。许许多多在今天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当年敏锐果断的年轻人们瞄准空隙的放手一搏所造就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善于抓住时机、敢于突破体制的草根英雄们,中国的改革才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在该书中,企业发展史是主线内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博弈中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

。但与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自由市场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是政府主导的。从改革号角吹响开始,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开特区做试验,小心地放开政策看成效,一旦出现变数便立刻展开谈论、寻找理论实践支撑。幸而有邓小平这样一位有魄力有胆识的领导人,坚定地推行改革开放,才有如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些勇敢的走在最前面的先导者,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中关村的先驱陈春先、广东省书记任仲夷、主导福建变革的项南……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眼光,力排众议,推动了中国变革的进程。

还有更多更多的普通人,被唤醒了求富的渴望、对现代化的追求,胆大的人开始游走在政策的空隙间,用灰色财富开启了最初的资本积累;但更多的尝试者却是在夹缝中顽强求生,不知何时政策风向的变化便会带来小舟的倾覆。但即使如此,人们的热情却在一点一点燃起,“全体国民及政府的求富渴望、对贫穷现状的坚决告别和对现代化的强烈追求,成为所有人从未动摇过的价值追求取向……在某种意义上,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变局终于一点点打开,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水滴最终将汇成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涌向前、震惊世界。

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改革开放到今天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仅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国一鸣惊人,一改积贫积弱的面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走出了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是改革的终止。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增长势头减缓的情况下,深化改革是必行之举。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三十年不是没有走弯路,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路上,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譬如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的保护、精神文明的建设等等,有些是改革带来的难以避免的负面产物,但如今我们却不可以不再重视。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卷首所言:“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又最坏的的时代吗?作者吴晓波说,“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但是的确希望它快点过去。”如何更好地留住绿水青山,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重塑国人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观念,都是我们必须探索的答案。

在未来,我相信中国会走得更稳更好。无论何时,我们总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要相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国家来说,对过去教训的深刻反省、对时代走向的敏锐把握、更加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建设,都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对于每一个个人,我们也应透过历史反思自身,

是否变得浮躁盲目、唯利是图?是否在追逐利益的路上放弃了道德底线?中国的未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书写,始终跟随时代潮流、甚至引领时代潮流,是我们在变革中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方能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长葆中华文明的生机。

激荡三十年:重温70、80后见证的中国企业成长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