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加持超声:79岁大伯接受远程诊断和手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宋黎胜

“非常好,图像非常清晰,你们针对动脉早期快速增强的区域进行穿刺活检!”“好的,彭主任这个坏死区域我们穿刺需要避开吗?”……几天前,相隔数十公里的杭州与海宁省县医院超声科之间进行着一场技术指导,5G远程超声会诊系统为他们搭起了无障碍的沟通桥梁。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彭成忠等在线指导下,海宁市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分院)顺利完成了首例超声造影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穿刺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热、血尿等并发症。

5G加持超声:79岁大伯接受远程诊断和手术

79岁的陆大伯(化名)有结肠肿瘤手术史,近期检查发现PSA增高,二维超声只显示前列腺包膜欠光整,未看到明确病灶,按惯例,陆大伯将进行超声引导下常规12针穿刺活检,而超声造影的加盟使该病例的活检方案有了新的变化:造影剂团注之后,前列腺内出现了几个可疑的病变区,前列腺外包膜处也发现了高度可疑的直接浸润病灶。

针对以上表现,彭成忠和叶瑞忠两位专家果断指导海宁医院医生內腺区仍按常规方式穿刺,外腺区改成对这些可疑病变区域的穿刺活检,并对包膜处怀疑的浸润病灶加做了穿刺活检,一个新的活检方案完美落地了,得力于超声造影,医生也更精确地避开了前列腺内的血管,减少了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穿刺结束后,海宁院区医务人员也兴奋不已,超声造影高精尖的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他们梦寐以求想要掌握的,但造影的诊断经验需要众多的阳性病例的积累,以及反复地实战演练,基层医院则病例数量少、阳性率低,如何在这为数不多的病例中开展新技术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远程超声为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而专家也可以化解在本院工作量爆棚、下基层效率低下的两难窘境,足不出户为基层医院新技术开展保驾护航。

5G加持超声:79岁大伯接受远程诊断和手术

远程医疗早已不是新鲜概念,从互联网广泛投入社会生产与生活起,医疗机构就开始尝试利用网络传输医疗数据,开展远程诊疗。早在两年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就开展与海宁市中心医院、天台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及新疆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超声远程会诊。但限于蜂窝网络(4G技术),有些技术开展勉为其难。

“不同于CT、磁共振的静态影像,超声得到的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影像。”彭成忠解释说,由于超声的实时动态特点,传输数据非常大,例如一次数分钟的心肺超声检查,就会产生最高达2GB的海量超声影像数据,且这些影像还是动态图像,对远距离传输的图像连贯性和时延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

5G加持超声:79岁大伯接受远程诊断和手术

双方实时图像

据介绍,5G网络代替原来的蜂窝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可高达10Gbit/s,能够满足高清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线上会诊医生可以看到全真、无损、高清、流畅的超声影像图像,且能实时指导发起端医生的操作,实现图像、语音、场景的实时同步互通。如果把互联网的速度比作普通客运列车,那么5G就是风驰电掣的复兴号。

5G超声远程会诊,通过省级专家线上“下基层”的方式,在精准高效输出资深超声专家的优质专业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工作效率,也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更好地享受到省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