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炙手可熱排名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幾大世界排名吧。

當前幾大主流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

  1.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ARWU )
  2.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 THE 世界大學排名
  3. 英國 QS 世界大學排名
  4. 美國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 US News )

一、 QS

QS 世界大學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是由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 Quacquarelli Symonds (中文名:誇誇雷利 · 西蒙茲公司)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

QS 最初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共同發佈排名,該排名是歷史第二悠久(僅晚於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全球大學排名,第一次發佈於 2004 年; 2009 年後開始獨立發佈排名, QS 全球教育集團一般每年夏季會進行排名更新。

現涵蓋 QS 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綜合排名)、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QS 亞洲大學排名、 QS 拉丁美洲大學排名、 QS 金磚五國大學排名、 QS 全球建校 50 年以下大學前 50 強排名(全球年輕大學排名)、 QS 全球最佳求學城市排名等 7 種類型。

其中的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涵蓋五大學科門類 46 個不同學術領域的 11000 餘個位次,是目前為止最大規模也是最複雜的大學排名。

QS 世界大學綜合排名運用 6 方面的具體指數衡量世界大學,這六個指數和他們所佔的權重分別是:

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 Academic Peer Review ),佔 40% ;

全球僱主評價( Global Employer Review ),佔 10% ;

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 Citations per faculty ),佔 20% ;

教師 / 學生比例( Faculty student ratio ),佔 20% ;

國際學生比例( 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 ),佔 5% ;

國際教師比例(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 ),佔 5% 。

QS 是四大排名裡知名度最高的,也是學術力最低的,注重就業,比較商業化,企業 HR 也喜歡看。 QS 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對不同標準和區域使用的權重不均,比如聲譽評價方面放了一半的比重且收集方式過於集中在歐洲。

另外, QS 很多標準都是軟指標 ( 比如同行評議之類 ) ,軟指標沒有數據支持,主觀性很強。因此受到很多學界人士的批評。

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英文簡稱 ARWU 。

2003 年 6 月最早由中國政府授權上海交通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 ” 研究發佈 , 2009 年後轉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 )發佈。

該排名的初衷是尋找中國大學和世界名牌大學在科研上的差距;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學有詳細位次排名,後 100-400 名的大學提供區間排名。

ARWU 排名運用 4 方面的具體指數衡量世界大學,這 4 個指數和他們所佔的權重分別是:

教學重量( Quality of education: Alumni as Nobel laureates & Fields Medalists ),佔 10% ;

教師質量( Quality of faculty: Staff as Nobel Laureates & Fields Medalists &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in 21 broad subject categories ),佔 40% ;

研究發表( Research output: Papers published in Nature and Science& Papers indexed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an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佔 40% ;

人均學術表現( Per capita performance ),佔 10% 。

ARWU 側重衡量高校的研究實力,以其客觀、穩定、透明的排名數據和排名方法獲得國際稱讚,對於研究界人士來說, ARWU 是比 QS 等為就業設計的排名可信度高很多的。

但也因過於偏重理工領域、偏重校友取得諾貝爾獎的多寡而忽略了院校的整體風氣及學生素質等重要指標而受到批評。

三、 THE 世界大學排名

THE 世界大學排名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參照湯姆森路透社( Thomson Reuters )數據庫,獨立設定指標排列發佈的年度前 500 名世界大學排名榜。

自 2004 年 11 月起,《泰晤士高等教育》每年都會與 QS 合作,在秋季公佈世界大學排名直到 2009 年。 2010 年起,泰晤士高等教育改與湯森路透集團 ( 路透社 ) 合作。

THE 排名運用 5 方面的具體指數衡量世界大學,這 5 個指數和他們所佔的權重分別是:

教學( Teaching –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佔 30% ;

研究( Research – volume, income and reputation ),佔 30% ;

論文引用( Citations – research influence ),佔 32.5% ;

國際多元化(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佔 5% ;

產業收入( Industry Income – innovation ),佔 2.5% 。

現在的 THE 可以說是,在原先 QS-THE 的排名與 ARWU 的排名之間取長補短,減少客觀學術評價的權重,加入諸如學校位置,地理環境,教授水平,就業率等一些軟實力因素的考量。但同時也繼承了原有 QS-THE 的一些固有特徵,如英制大學的排名依舊偏高。

四、 US New

US New 是美國權威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 U.S.News & World Report )發佈的學校排名。

US News 從 1983 年開始發佈美國大學和高中的排名, 1985 年開始每年更新一次。該排名綜合考慮了學校的師資、學術聲譽、地理位置、師生比率、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因素,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主要分為 “ 全國大學排名 ” ( 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 “ 文理學院排名 ” ( Liberal Arts Colleges Rankings )、 “ 研究院排名 ” ( Grad School Rankings )和 “ 最佳高中排名 ” ( Best High Schools )。

另外還有針對專業的排名,比如商科相關專業、理工科專業等等。 2014 年 10 月首次發佈了自己的世界大學排名。

US News 美國大學排名主要參考以下指標:

本科學術聲譽(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 22.5% ;

留校率 ( Graduation and retention rates ) 22.5% ;

教師質量 ( Faculty resources ) 20% ;

學生篩選率( Student selectivity ) 12.5% ;

資金來源 ( Financial resources ) 10% ;

畢業率表現 ( 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 7.5% ;

校友捐贈率( Alunmi giving rate ) 5% 。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則主要參考以下指標

世界研究聲譽 12.5%

地區性研究聲譽 12.5%

發表論文 10%

出版書籍 2.5%

學術會議 2.5%

標準化引用影響 10%

總被引用次數 7.5%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 10% ) 12.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 10% ) 10%

國際合作 10%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 1% ) 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 1% ) 5% 四大炙手可熱排名的區別!https://www.jjl.cn/advisor_center/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