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经学 | 吾道一以贯之

淞雲经学 | 吾道一以贯之


圣人之道,由耳闻目睹学入,独不能从耳闻目睹出,故当力行不二,恪行“一以贯之”之道。曾子一生勤勉,于命终乃有“启予足!启予手”之语,亦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语;或有据此讥曾子为小乘者,持此言者,未必有曾子之力学力行,故不从之。


夫子亦曾与子贡言及“予一以贯之”,以教子贡儒门修持之法。圣人以多闻多见为闻道,然仍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以致学有所成,是以儒行尤重知一、执一、行一之功。知一则学而有方,能致己知,不致他途,以渐入圣门,故谓之小知;小知者明事理之两端,且知守中。执一则笃而不移,舍两端而守中。行一则所学有成,必能依礼而立,执中而行,己知而能使人知,己达而能使人达,故谓之大知;大知者无所固守而中道自持,无所取舍而行则合义。由此可知,博学鸿儒皆由家法所致,学问之道唯死而后已,岂能蔽于一端,故步自封,空言早成。


综上,博学乃学而有方,笃行不辍,乃能成己之知,达人之知,以致千万人共知,能如此,则大同世界不远矣。纵观历史,孔孟皆举舜为大,何也?乃唯舜能“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是以,舜持中道以治民,乃谓至善之政,故谓大。《孟子》亦云:“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按孟子语,舜善与人协同,能舍己之短而从人之长,乐取人之善以补己之失。由此可知,舜持一以贯之之法而从天下之善,其心容万物,济人止恶,故誉其“大”。


天下万事万物,其性不齐,须以“一”而治之,故天下有序乃得太平,此即“吾道一以贯之”之旨。然持一则易偏,故需以中道权衡之,以使政教不失于一隅。


庚子暮春淞雲识于沽上文心斋


淞雲经学 | 吾道一以贯之


淞雲 诗人,词人,擅长经学,书画,文字学。其人豁达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淞雲经学 | 吾道一以贯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