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于武汉郊区的寺庙,建在平房瓦楞间,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武汉给人的印象,是充满火爆的居民生活,也是小吃遍布的美食江湖,但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也能发现,它也有自己深厚的一面。武汉在历史上建城制时间久远,文化遗留丰富,城区郊区都有相当多的古迹,它们得到了较好保护,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在江夏区纸金路上就有一座很隐蔽的寺庙,它建在当地居民区的平房瓦楞间,即便2020年了,寺庙僧众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自己种植果蔬维持生计,他们独守一片世外净土,在艰苦的环境里守着禅心,是真正的修行者,这座寺庙就是观音寺。

隐藏于武汉郊区的寺庙,建在平房瓦楞间,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隐藏在郊区鲜有人问津的寺庙

武汉之南江夏区,是远城区里面积较大的区域之一,那里历史上就一直是中部地区热门生活区。作为远城区,江夏有自己热闹的中心地段,繁荣的街道;但在更大面积区域里,它又像是一处兼具旅游风情的特色小城。江夏的人文与自然风景在武汉是出了名的,江夏绿道、金口中山舰、薰衣草庄园等等各有特色,行走其间,可以很方便游览那些知名景点,但也有一些小众景点,分外好看,人气虽有限,但可能更对少部分人的审美,比如说这座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纸金路上,这里靠近武汉的绕城高速,属于远城区的边界,从人气来说肯定逊色不少。可放眼纸金路,也有另一种生活风情,比如说,路两旁都是地势很高的居民生活区,居民楼建筑密度较高,且可以看出明显的在街道两旁平行于道路而建。第一排建筑在外面,往里走就是第二排甚至第三排了。建筑相互交错,观音寺就在民房之后,如果不看指示牌,很难发现深居其中的寺庙。

隐藏于武汉郊区的寺庙,建在平房瓦楞间,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建在居民区的平房瓦楞间

观音寺属于江夏,可在纸金路上,这个从属关系又能变成居民区。纸金路沿线民房众多,是千万普通乡镇样子的一个缩影,生活区里的民房,平房居多,也有很多几层小别墅,穿插其中,没有丝毫规划可言。平房和别墅建筑清一色的是红砖和水泥,水泥做外墙的多数,有的建筑被水泥装饰好,又刷上了各种风格的广告牌。来往的车辆不多,因为空间宽阔噪音奇大,说不上世外桃源,但一定是破败的乡土感。

从纸金路上某两栋平房中间的巷子里走去,看到一块硕大的招牌,上书观音寺,招牌下是一大块围墙,被刷成了朱色。从这个标志和招牌上的文字可以明显知道,附近的确有寺庙,相较于高大上的金黄色围墙寺庙,也能联想到观音寺的规格不高。不过,综合来看,建在郊区不起眼位置,鲜有人知晓,这几个因素本就决定了观音寺是很小众的。山门不大,石狮镇守,整栋寺庙的建筑也不中不洋,有三四层楼高,建筑外墙有罗马杆,也有落地窗,设计感多少有一些,这就是观音寺给人的最初印象。

隐藏于武汉郊区的寺庙,建在平房瓦楞间,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坚持自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观音寺的颜值不高,那是因为它的诞生并非大富大贵,而是一群真正的向佛之人凭借一己之力慢慢承担起来的。据说,最初到观音寺任主持的大师,空无一物,白手起家,全部家当不过3000人民币,还是他人捐赠,连买寺庙里用的器具都不够。然而大师守住了本心,坚持弘法,逐渐收到了一些信众,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从无到有,将寺庙建设起来。

在这个过程里,观音寺逐渐有了佛堂和斋馆,可众人的衣食仍需要大笔投入。没有资源创造资源,主持大师于是带领大家开垦土地,种植果蔬,以此自给自足,开始运营寺庙。观音寺位于郊区,土地肥沃,利于开发,同时它又与居民区毗邻,善心信众众多。在主持大师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近观音寺,了解观音寺。而大师与僧众们一起谦让信众,有求必应,坚守在荒芜的地方,他们是最普通的修行人,也是真正在用心修行的人。

隐藏于武汉郊区的寺庙,建在平房瓦楞间,种果蔬生计,真正修行者

纸金路在江夏区的道路系统中非常不引人注目,如果不是绕城高速在此接驳,很多人甚至都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交通线路。简单来说,纸金路的西边靠近江夏城区,其繁荣程度好于东边,相比之下,东边像是乡野的省道和县道模样。车流每次一晃而过,两边稀疏的平房人影闪烁,有时候也会看到骑着摩托车的人,一个拐弯人就不见了。纸金路两边的巷子实际上也算不得巷子,毕竟太短,有的还连着山体,僻静有了,荒芜的感觉也多了,单单是没有热闹的氛围。

然而走进观音寺所在的那条小路,看到两旁的房子,鳞次栉比,层层而上,逐步堆上山坡的高耸之处,从中也能看出来建筑寺庙之人的某种智慧。寺庙的外墙是朱红,在一大片民房里非常抢眼,这使得它低调不起来。来往路过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寺庙的存在,有的人往返家中还会路过寺庙,他们走近寺庙,就像走在自家田园附近,没有隔阂,只有习以为常。寺庙像是一位久居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