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可能發生8級地震嗎?

華夏知實


可能是由於2020年比較特殊,使人們對地球災害的話題格外敏感,理論上全球任何地區都有可能發生8級地震,區別只是概率不同,而湖南區域概率相對較低,自有文字記錄以來,湖南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是7級地震。

自然地震的發生基本都是地殼構造運動下的產物,所以地質構造越複雜的地區地震越頻繁,發生大型地震的概率也就越大,比如日本、我國四川等。湖南整體處在南嶺大型地質構造帶北部,這一地質構造呈東西走向,省內中部、北部有明顯的構造帶橫亙全省,地表之下有斷裂、隆起、拗陷等形態,歷史上的常德七級地震,大概率就是在此構造帶運動下而誘發的。

另外,湖南湘西地區屬於隆起平緩褶皺構造,湘南地區有小而密的褶皺構造,這兩個地區地表之下的斷裂相比於湘中、湘北要緩和很多,加之湖南除了東西大型帶狀構造帶以外,還隨機分散有各種小型扭曲構造,這些相互交叉的地質構造既能相互聯繫,也能相互制約,整體結構運動較輕,所以湖南地區發生大型地震的概率比較低,尤其近代幾乎沒有超過6級的地震發生。

當然,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足以提前預測地殼運動,關於湖南是否會發生8級地震,僅僅只能通過現有的結構來分析,並不會有準確答案。理論上講,只要是地殼的一份子,就都有概率發生,

我們當前所見到的山體都是地殼造山運動下隆起的,像湖南張家界有如此特殊的山體造型,可以想象歷史上此地區的運動能量有多大,但地球構造週期通常以億年計算,遠沒有想象的頻繁。


地理有意思


最近地震的話題有點過火了!我們國家哪有那麼多地震,而且還是聳人聽聞的8級地震!就湖南來說,湖南可以說是我國最不用擔心地震的地區之一,小地震都鮮有發生,8級地震微乎其微!

湖南處在地震少發區 鮮有地震發生

從大的尺度來說,我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以及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交匯處,地震多發。但是湖南幸運的避開了這些地震帶,是一個相當安全的區域,歷史上也很少發生地震。據統計,湖南有史可查且大於4.7級的地震約有20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631年,震級達到6.7級。《明實錄·崇禎長編》有詳細的記述:

“澧州亦震數次,城內地裂,城牆房屋崩壞,壓死居民十餘人,王家井噴出黃水,鐵尺堰噴出黑水,彭山崩倒河為之淤”。

(湖南歷史地震統計)

洞庭湖周邊是湖南地震最頻發區域

雖然地震不多,但是湖南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畢竟目前人類還無法精確預測地震,只能根據過往歷史數據及週期規律進行概率性和趨勢性推測。就湖南來說,最需要擔心地震的區域是洞庭湖周邊區域。從地質構造來說,洞庭湖盆地在現代新構造運動中在不斷沉降,大約每年下沉1釐米左右,盆地沉降,導致周邊山脈和丘陵不斷上升,一邊上升,另一邊下降,容易引發斷裂,從而引發地震。不過這種地震通常震級較小,破壞力有限。

綜上:湖南是我國地震少發地區,小地震都很少,別說8級大地震了,大家不必擔心。當然,掌握一些必要的地震應急防禦技能和常識還是有必要的,畢竟,地震尚無法預測,誰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呢?


不入流的大劉


作為中國人更是湖南人的自己,肯定不希望我們國家每個地方不要發生地震,湖南是漁米之鄉,山清水秀,也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

湖南的氣候變化,就是雨水多,夏天溼熱、冬天有點溼冷、美食的特點兩個字,(香辣)湘菜是每個人都喜歡吃的味道。

地震這個我們誰也不能語言來否定,天災是每個人無法預測到的,在湖南長這麼大,包過我祖父他們那一代沒有聽說過湖南地震過,只聽說洪水氾濫的事故,沒聽過地震,所以說湖南會不會八級地震心裡肯定是說不會,可天災無情誰也不願意發生,預言很難肯定。只希望我們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平安,相信每個人的心裡多跟我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