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了,在工廠拿著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我該怎麼辦?


遇事先彆著急否定自己

不必擔心你的能力,2000塊不是你的終點,還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間,你的價值是否真正大,你自己明白。當然誰也不希望自己錢少,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公平,人需要擁有絕對的勇氣和毅力,天無絕人之路,有和你一樣面臨30歲的人還不如你呢,也沒見過他們過的不好。

30歲,對每一個人來說即是一個分水嶺,又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2000塊的工資確實太低了,試問現在這個時代能幹些什麼?先不說家人,老婆,孩子。就是你自己夠用嗎?我想在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思考,一分為二看待這個結果。是去企業上班,還是自己獨立去做。分別羅列出優勢和劣勢,綜合權衡。而不是腦門一熱,魯莽行事或者飢不擇食。

1、如果選擇去企業上班,那要儘快梳理好真實需求、整理好完整簡歷、篩選合適的公司、委託靠譜的人推薦、面試準備,面試機會來之不易務必爭取時間模擬面試、面試技巧刻意練習,面試總結,提升後續面試能力。做足功課,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要做無意義的哀怨自憐!

2、如果你選擇去創業,那麼首先要問你在30歲之前經歷了什麼。是否可以創業要看自己30歲之前的經歷、閱歷、經驗。有些人30歲以前在跳槽、觀望、選擇中度過。有的人在選擇自己喜歡的,自己合適的在努力,其實人不管選擇做什麼,只要適應了也就適合了,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食糧,在創業的路程中才不會一次次的餓著,一次次的摔倒。30歲之前創業,拋開那些天生就聰明的人,一般我們這些人30以後更合適一些。如果符合了那你需要做好創業需要的相關準備。

作為每個個體,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準適合自己的道路,然後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該不該創業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都30歲了還陷在錯誤的思考問題的邏輯裡出不來,這就需要題主理性面對並且改正了。單單從題主提出的問題來看,暫時不具備創業者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創業這條道路,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同樣的,打工這條路也並不是適合所有人。所以我們要懂得審視自己。

1、30歲的年齡了,應該明白,創業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本身有沒有能力、資源等等的問題。如果不符合,可以先轉行再積累一段時間,等積累足夠在做決定。

2、調整心態,別太浮躁了,別總感覺30歲了年齡已經太大了。這才到哪?不然到了40歲,50歲,60歲怎麼辦!

3、整合自身綜合情況,脫離了個人綜合狀況、因素的任何思考、分析、觀點、看法,都是空口說白話。

總結:擔心及焦慮從來都對解決問題無益。多接觸成功優秀的人,每天做能讓自己成長的事。嘗試終局思維,倒過來活,清晰了未來想要成為的自己後,每天做與此目標相關的事。日復一日,終究會是個一個好的開始。

一鍵關注評論轉發,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職業瓜叔叔


職場解惑人的觀點是:在工廠月薪2000元不等於沒有未來,不用沮喪。我也有過相似的經歷,曾經也在電子廠待過一段時間,我也出身農村。他們以為滿世界都可以輕輕鬆鬆賺到的錢,在我們身上沒那麼容易,我們每個月賺1000元都要拼盡全力。不過仍然不要對世界失去信心,我的建議是如果家裡面的子女等著錢花,被生活所迫就接著再幹半年補貼家裡;如果家裡不是需要現掙現花,等這個月工資發完立刻辭掉這個工作。丟掉這個沒未來的工作,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在這之前我先講講我們窮人困境:

我在鄭州富士康的日子——農村人的困境

我家是農村的,上的211大學,很多人以為滿腹經綸、經濟哲學、政治文化各種優秀的學生,找個小小的兼職易如反掌。我也以為如此。在我暑假找工作的時候,生活狠狠的扇了我一耳光,在宿舍找了一週的工作:要麼看到的是發單子,每天50元先繳納200元的介紹費;要麼是電子廠的工作月薪3400元繳納200元的介紹費;要麼是家教每週一次,每小時50元(5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的工資水平)。我一個農村的,沒有城市的親戚,沒有社會關係,甚至招實習的公司也不招我這樣一個沒有學校推薦的學生。拿我的處境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究竟可以做什麼工作?該怎麼選?

1.窮人沒有選擇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 (Abhijit V.Banerjee)與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在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作者認為:因為窮人沒有選擇,選擇是需要空間的,這空間至少要大於自身的溫飽條件,否則由於可供選擇項的稀少而使得殘存的選擇毫無意義,或者說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正如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的理論,生活成本幾乎佔據了窮人生活的全部,如果當時我不去富士康工作,馬上我就要跟家裡要生活費或者自己捱餓,這就是現實。題主陷入這個困境,也是因為沒有其他的好的選擇,假設可以選擇月薪10000元的辦公室工作,我認為他不會待在工廠天天面對著機器。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就沒有資格指責別人。不能因為月薪2000元,就猜測他以前浪費時光,沒有去努力。

2.窮人不懂經濟,抓不到機遇

窮人不關心經濟發展,也沒時間關心農村的建設項目,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獲取生存資金上面,因而把握不住建設農村的好契機。這也是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改變自身困境有很多方法

懂得了陷入困境的原因之後,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怎麼改變。

俗話說:窮不過三代

上面的古語講的是隻要經過三代人的拼搏,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正是如此只要抱著一顆上進的心,現在的處境不等於未來的處境,成功是遲早會到來的。小時候奶奶常常跟我說:做人只要有一口氣,只管往前過(生活)越過越好。題主生的貧窮不是你的錯,不要自責。當今社會改變命運不需要三代時間,當代就可以改變。不妨嘗試下面的方法:

1.做一些賺差價的小生意

最常見的賺差價的小生意就是路邊攤,賣雞蛋灌餅賣水果。很多人以為這些不賺錢,實際上人家月入過萬比你我工資都高。除了這些生意外,農村最常見的流動小販,車載水果蔬菜,衣服鞋子到各個村子去賣。為什麼我覺得他們也會賺錢?因為我每天看到3-5批小販,我們家也常常買他們的東西。這個工作的好處是可以拿到現錢,也能越做越大,之後在街面上開店。

2.利用一些生產工具來致富

存和借錢買一輛拉貨車,農村需要用貨車拉貨、運沙石對貨車的需求很大,有車基本不會閒下來。幾次拉貨下來,賺的錢就相當於工廠一個月的工資了。我有個表哥專門幹這個,家裡娶了媳婦蓋了三層小樓。這種方法的唯一缺點就是啟動成本高。

3.學一些小技能

去學一下廚師,學一下挖掘機,看似很大眾的選擇,實則需求量大、工資高。30歲的年紀,年齡不是束縛你的關鍵,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這個選擇就很不錯的。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可以拿到證書,實習一段時間,工資最少能拿到7000+。

4.好好的使用現在的好政策

國家的一些扶貧、助農的項目,農民可以切實享受到,我家這邊就有人使用扶貧項目養豬,去年的收入就立竿見影,半年進賬400萬。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我博士都不想讀了。

總結:30歲正當年富力強,有的是力氣和智慧。在當前經濟發展大好的形勢下,改變在工廠月薪2000元的現狀不難,放低身段從小買賣做起,下定決心把小技能學精,跟上農村發展的大勢,未來將不是夢。希望題主能夠有所啟發,用行動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貓眼魚樂


是少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