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居士好古雅,蘊千巖之秀大可列於園館,小者置於几案。”

——《雲林石譜》

不同於西方造園時注重植物,中國古典園林的構建元素,更加喜歡配置具有強烈象徵意義的山石和水景。用假山疊石來營造自然界山體結構,水景仿造自然界中的水脈,以陰陽學說的理論為基礎,將山石和水景進行交織融合。它們是連接著天與人的最佳紐帶,是造成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境界的關鍵。

可以說,園林造景幾乎離不開石頭,一方面它們可以是山峰,也可以是水岸,是山丘,或是洞穴。另外,石頭本身也逐漸成為人們鑑賞品玩的對象,並且用石頭進行創作,將它們變成盆景藝術、案頭清供等。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高逸圖》局部 唐 孫位

賞石文化

早在盤古開天地以來,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我們就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史料上來看,石文化在夏商周就已經開始萌芽。漢武帝在長安建造建章宮時,在宮中開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築三座島嶼,並取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形成“一池三山”的園林模式,並在之後的園林中得以繼承和發展,其開啟了帝王玩石的文化,使山石景觀得到了藝術提升。

魏文帝曹丕,喜用奇石珍寶來建造宮殿。南唐第三任國君李煜,極愛收藏奇石,藏有名石“寶晉齊研石山”和“海嶽庵研山”,李煜在兵臨城下,江山易手之時,仍返回皇宮,寧願當俘虜也要帶上“靈璧研山”再逃命。宋徽宗趙佶,愛石成癖,在汴京東北隅修建壽山艮嶽,同時,命人蒐羅民間的奇石異峰。

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玩石、藏石不再是帝王將相、名門望族、文人士大夫們的審美娛樂,人民大眾也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和審美精神生活,賞石、玩石、藏石己經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日常文化活動。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八達遊春圖》部 五代 趙喦

從起初,人們的把玩或園林的置石,到歷代畫家們繪畫作品中描繪的對象,都為我們打開了探索這些石頭奧秘的大門。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品一品畫家們筆下的園林石頭。

園林中的假山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一、傳統繪畫作品中的置石

置石,是石頭在園林佈局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以適量山石作為點綴,達到欣賞山石的效果。將整的石塊,獨立放置,可以豎向、橫向,配以一叢芭蕉、幾叢修竹與其構成一組小景,營造“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意境。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魏晉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在傳世繪畫當中,可考證的第一幅具體地描繪石頭的卷軸是唐朝孫位的《高逸圖》。這件作品表現的是傳統的竹林七賢題材,其靈感可能來源於魏晉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中的兩尊奇石,既起到了連接各個畫中人物的作用,也充實了畫面空間,襯托出文人高士在園林景緻中的幽逸氛圍。石頭的外輪廓,畫家用細緊柔勁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後渲染墨色,像是一個上窄下寬的三角形,石面高低起伏,玲瓏多竅,迴環往復,似有山川丘壑之勢。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高逸圖》 唐 孫位

有描繪庭院生活場景的畫作,常常用石頭的形象作為襯托,再配以林木,支撐畫面,表現庭院風貌。比如,五代時期畫家衛賢的《高士圖》,描繪的是東漢梁鴻夫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場景故事。全幅上半部分為崇山峻嶺,下部是磷峋的假山,直立如碑,端莊挺拔。畫家利用高度的寫實技巧,將自然奇石的形理、常理把握得很好。在前景部分的亭臺下方,有一座頗具湖石形態的假山,窺然挺立、稜角分明,用筆極為粗礦質樸,勾皴染法所呈現的筆墨形態面貌與《高逸圖》中的石頭相似。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高士圖》 五代 衛賢 左側為全圖 右側為局部

另外,在同時代畫家趙喦的《八達遊春圖》的背景當中,也出現了一座經典湖石形態的假山石,洞孔繁多,彼此貫通,且假山頂部似有云端升騰之狀,其表現技法也是借鑑山水技法當中的皴染手法,較之《高逸圖》和《高士圖》而言,顯得更加溫潤細膩。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八達遊春圖》局部 五代 趙喦

除此之外,還有為人物活動作配景的庭院置石,如宋朝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就是這樣一幅代表作品。其中,暗示庭院環境的關鍵,就是背景處的一塊筍狀奇石。畫面中的奇石,形態刻畫精微生動,特徵刻畫逼真,石身的斑駁紋理都被描畫出來,勾皴點染俱備,強化了奇石直、硬的特徵和質感。在奇石周圍,芙蓉花搖曳生姿,兩者剛柔對比,頗有表現力,不僅沖淡了湖石的呆板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為兩個孩童的玩耍遊戲,渲染了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秋庭嬰戲圖》 宋 蘇漢臣

二、傳統繪畫作品中的疊山

疊山,截取其特殊的一角用以仿造自然界中山川的全貌,是山石在園林佈局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比起置石,疊山規模大、用材多、結構複雜,更需要高超的技藝。

南宋佚名的《歸去來辭書畫卷》,採取分段構圖敘事形式。畫面中坐落在庭院的中間是一座假山,外形呈三角形之勢。假山上的各塊湖石向主峰聚攏,外形輪廓用細勁線條勾勒刻畫,山石上染青綠色,頗有唐朝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遺風。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歸去來辭書畫卷》局部 南宋 佚名

另外,與宋畫中以寧靜肅穆表現假山石完全不同的是,元代畫家王蒙筆下的《具區林屋圖》,畫中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山澗樹林的景色。文人幽居的木屋坐落於山澗,畫面意境清幽宜人,高士隱身於此,其樂融融。畫中的石頭用淡墨勾勒,並以解索皴、牛毛皴進行皴擦,通過線的疏密,表現層巒疊嶂的效果,有點像西方繪畫中的明暗。沿著水面的石頭,層層推進的層次感在他的刻畫下盡顯太湖石瘦,透,透,皺的剔透玲瓏,望之鬱然深秀。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具區林屋圖》局部 元代 王蒙

除了上面這副,將湖石的瘦、漏、透、皺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畫作,還有明朝文徵明的《真賞齋圖》。構圖簡潔別緻,主題突出,用筆蒼潤,秀挺,富有表現力。圖中畫假山一組,密瘦多空,玲瓏剔透,雖然假山怪石中小孔如洞穴、上大下小的刻畫,帶著一定誇張的裝飾性,但用筆細膩勁道,皴法繁密。筆墨時而精煉時而稚拙,這種寫實中帶裝飾性、工中見拙的畫法,將書卷氣和奇特性帶入了山石繪畫中,成為了明代文人畫的新追求。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真賞齋圖》 明 文徵明

還有,清初僧人畫家弘仁的作品《枯槎短荻圖》,描繪的是弘仁詩友的書齋。畫裡用渴筆淡墨描繪山坡下池塘邊簡陋的茅草屋,襯托出主人品格的高潔與孤傲,門外兩株枯樹,一灣清溪,水波不興,反襯出主人淡薄名利的平淡心境。屋前池潭用山石壘成,頗具園林疊石的趣味,石頭用折帶皴進行描繪,使其具有塊面感和裝飾性。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枯槎短荻圖》 清 弘仁

三、傳統繪畫作品中的几案奇石

放置在案頭的石頭,小而精巧,深受文人雅士們的喜愛。他們將奇石配上精巧的底座,再經過藝術加工,放於廳堂或几案之上,以示孤芳自賞和高風亮節的品質。

相比較而言,唐朝閻立本的《職貢圖》比《高逸圖》對石頭的描繪時間要更早些。畫中描繪的是,使者向唐朝君王敬獻峰石、盆景、象牙、珊瑚、香料等貢品的場景。其中,可以看到與人等高的柱石。還有那些放在托盤上的案頭小石擺件,造型玲瓏剔透,技法稚拙樸實,運用雙勾皴染的方式,強調出石頭的輪廓和體積。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職貢圖》 唐 閻立本

宋徽宗趙佶的《祥龍石圖》,算得上是賞石繪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了。他畫中的祥龍石,是為園林艮嶽收集的一塊石頭,因姿態如虯龍騰湧而得名。石頭宛如山峰峭拔挺立,盤曲的隆脊與玲瓏的巖穴虛實相輔,凹凸各有情致。在其頂部生出一叢綠葉,石頭和植物相互牽連融合,賦予各自生命。 而祥龍石輪廓線條勾勒得纖巧遒勁,得益於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用筆。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祥龍石圖》 宋 趙佶

西方美學家貢布里希曾經說過,“有成就的畫家,無一不對既有圖式作鬥爭”。對几案賞石的描繪也是沿著這樣的規律發展的。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十面靈璧圖》 明 吳彬

提到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不能不算上晚明變形主義大師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吳彬畫石另闢蹊徑。《十面靈璧圖》從十個不同的角度,描繪了同一塊連綿起伏的靈璧石,突破了一圖最多表現石頭三面的侷限,每幅圖都附有米萬鐘的題識,圖文相配,是一幅寫實風格的傑作,令我們仍能體味這塊萬中無一的靈璧石的精奇。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十面靈璧圖》局部 明 吳彬

除此之外,屬於晚明變形主義畫風的大家還有畫家陳洪綬。在他的代表作《玉堂柱石圖》裡,花、石、蝴蝶,畫得逼真細緻。畫面右側石一塊豎立的太湖石,玲瓏剔透。畫家根據不同的物象特徵,處理畫面疏密大小以及剛柔虛實關係。石頭嶙峋但勃發生機,而且又有所誇張,石腰特細,石孔特大,石尖特銳,充分描繪出太湖石的瘦、透特徵,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線條勾勒細膩均勻,工整中略帶稚拙,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畫法。


庭院造石,文房賞石,細品園林石頭在傳統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玉堂柱石圖》 明 陳洪綬

總結回扣:

從古至今,中國人就對石頭有著深厚的情結和獨特的審美。石頭或成文人收藏的几案之玩,或列置於園林中。而歷代畫家們以繪畫記錄園林,又以園景陶冶畫意。可以說,繪畫為我們打開了可以探索這些石頭奧秘的大門。在文章中,主要將園林中的石頭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室外庭園中的疊山、置石和室內文房書齋中的几案賞石。通過列舉畫家們筆下這三種類型的石頭,感受畫家想傳達出來的內涵與意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