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版原油宝惨案:航油大王执迷不悟油价下跌,致国家巨亏39亿

央企版原油宝惨案:航油大王执迷不悟油价下跌,致国家巨亏39亿

“赌局”变“销金黑洞”,往日风光无限的航油大王也已刹不住车。

文/华商韬略 吴苏

  近日,“原油宝”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投资者亏空本金,还欠银行数万到数百万元不等。与此同时,和石油投资相关的案例也被媒体挖掘出来,其中就包括震惊全国的“中航油巨亏案”。

  “中航油巨亏案”背后,是掌舵者陈久霖的跌宕起伏与世纪豪赌。

  陈久霖196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农村家庭,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航空公司就职,后来也以翻译身份参与项目谈判。1997年,他被任命为中国航油总裁,接手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中航油的“家底”可以用薄弱来形容,仅有16.8万美元、一名助理和一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船务经纪公司。

  但是经过陈久霖的经营与管理,仅仅六年时间,中航油的净资产就从1997年的16.8万美元暴涨到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惊人的761倍。中航油也在新加坡上市,成为当地风云企业。

央企版原油宝惨案:航油大王执迷不悟油价下跌,致国家巨亏39亿

  带领中航油崛起后,陈久霖获得“亚洲经济新领袖”等称号,被誉为“打工皇帝”、“航油大王”。

  更重要的是,通过四次收购,陈久霖努力使中航油成为首家既有上游油田和炼厂,又有下游仓储设施和分销网络等完整供应链的海外中资石油企业。看起来,不管是陈久霖,还是中航油,都风光无限,前景光明。

  但风光之际,也暗含危机。

央企版原油宝惨案:航油大王执迷不悟油价下跌,致国家巨亏39亿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新加坡)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媒体称,到年底,“公司的盘位是空头200万桶,而且赚了钱”。

  这次期权交易由两位资深外籍交易员Gerard Rigby、Abdallah Kharma来操盘,他们分别在市场上有14年和18年经验。陈久霖后来也说,“他们这样做是允许的,也可以理解,他们都有业务指标。”

  但是,紧接着,2004年一季度,石油期权交易出现亏损。由于两位交易员在前三个月继续卖空,而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到3月28日,公司账面亏损已达580万美元。

  这时候,本来正是中航油(新加坡)年度财报公布的前夕,公司股价处于持续攀升状态。石油期权交易的亏损怎么处理?讨论之后,陈久霖接受了风险管委会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员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因此,中航油在期权交易中的盘位大增。

  两天后,中航油(新加坡)宣布2003年财报,全年盈利3289万美元,股价应声而涨。然而,油价也继续上涨,为了翻本,盘位不断放大。

  到2004年6月,公司因期权交易导致的账面亏损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从3月底到6月,不到三个月,亏损数额已经翻了4倍,以至于风险管委会有人担心“会不会搞大了”。

  “赌局”越来越大,陈久霖却再次同意展期持仓,把所购期权的到期时间全部后挪到2005年和2006年。据媒体报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油价冲高之后必然回落,冲得越快,跌得越狠。最后就会赚钱。”

  这样的判断和做法,面对油价继续上升,卖空量被继续加大。到2004年10月,陈久霖发现中航油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已达到5200万桶之巨,远远超过了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这些合约分散在2005和2006年的12个月份。其中2006年3412万桶,占总盘位高达79%。

  媒体称,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新加坡)账面亏损达1.8亿美元。公司现有的2600万美元流动资金、原准备用于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的1.2亿银团贷款,以及6800万美元应收账款,全部垫付了保证金。此外,还出现8000万美元保证金缺口需要填补。

  此时,“赌局”演变成“销金黑洞”,陈久霖已经刹不住车,向集团总部请求资金支援,虽然得到了支持。

  但谁也没想到,市场油价继续攀升,盘位和保证金疯涨,中航油(新加坡)资金链随之断裂。11月30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告称已经亏损3.9亿美元、潜亏1.6亿美元的消息,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

  陈久霖回应说:“出现这样的事件,违背我的初衷,我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最终,他被判入狱4年3个月,罚款33.5万新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66万元)。

  出狱后,陈久霖改名为“陈九霖”。对于这个新名字,朋友解释说,“即使是‘九死一生’,他仍愿为社会充当一滴甘霖”。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