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關羽,東漢末年的蜀國名將。

後來被民間神話,尊為武聖“關公”,與文聖孔子齊名。

他所使用的武器“青龍偃月刀”也伴隨著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的傳播而被大眾所知。

但是實際上,歷史上真正的關羽所使用的武器卻並不是“青龍偃月刀”,先不說《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有虛構的成分。

光是青龍偃月刀那“82斤”的重量就不是什麼人都能隨隨便便拿起來的,更別提還用其來過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了,即便關羽天生神力,可終究也不是超人呀。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再者,按照《武經總要》對“長柄大刀”的記載,“刃前銳利,刀後斜闊,長柄,柄末端有鐏”,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明顯就正好符合“刀八色”中“掩月刀”的形態特徵。

而“掩月刀”的出現時間是宋朝,明擺著就比東漢時期要晚好幾百年。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這也就意味著“青龍偃月刀”在漢末三國時期壓根就不存在,只是羅貫中為了補充人物形象而已。所以壓根就沒有考慮我們關二爺的老腰是不是真能扛得住這麼重的長柄大刀。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所使用的到底是什麼武器呢?按常理來講,關羽是三國人物,自然是要從正史《三國志》中去查找,可問題是《三國志》對於關羽所用兵器的具體描述幾乎為零。

但好在還曾記錄了一次“關羽”與敵人大戰的情景描寫,“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大家可以重點注意下其中的“刺”和“斬”這兩個字。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漢末戰場主流兵器

那麼我們首先就得了解下,漢末三國時期可以用來“刺”和“斬”的主流兵器有哪些。

若是結合冶鐵術在西漢初期的高速發展以及東漢時期壁畫上的士兵幾乎人手一把“環首刀”的情況來看,漢末三國時期適合“刺”和“斬”的冷兵器無非就是“漢劍”、“環首刀”這兩種。

畢竟長矛、長戟等類的兵器雖然也能用來“斬擊”,但是其畢竟柄太長,刃又短,通常都是以刺擊為主要攻擊手段。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當然,也不排除關羽使用了兩種兵器,但問題是關羽是在敵人陣營裡面將敵人斬首的,那麼也就意味著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刺”和“斬”兩個動作。

而且這個“斬其首還”不是說第一次“刺擊”沒有擊殺然後再補一刀,而是第一次刺擊就已經擊殺了顏良,至於“斬首”其實是為了將顏良的首級帶回去領軍功的。

如果這麼看的話,那麼關羽所使用的武器其實也就侷限在了“漢劍”和“環首刀”這兩種近身短兵器身上。

也只有這兩種兵器能最大化的發揮出關羽騎馬衝鋒的優勢,也就是將顏良刺死然後順勢斬首,大勝而歸。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漢劍與環首刀的具體功能性區別

因此,我們也就只需要繼續搞清楚關羽到底用的是“環首刀”還是“漢劍”就可以。

或許會有人覺得在環首刀出現以後,漢劍就迅速完全退出了戰場,其實不是。

漢劍雖然最後被環首刀取代,但是終漢一代,戰場上其實依舊有“漢劍”的存在,只不過其主要是用作於貴族的裝飾劍或者禮器,所以才被我們忽略了而已。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那麼我們也就可以先來做一個假設,如果關羽用的是環首刀,那麼最適合他騎馬衝鋒的攻擊方式是什麼?

毫無疑問,必然是“劈砍”,否則在衝鋒的高速之下,又是一馬當先,誰又能知道敵人會不會事先有所防備呢?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環首刀除了騎兵以外,也往往是被用來搭配盾牌使用,方式也正是“劈砍”。

那麼一旦敵人有所防備,關二爺的手還想不想要了?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因為環首刀沒有“護手”,也就是沒有“刀鐔”。

反之,如果用“漢劍”的話,又如“劍”相對刀而言要更為軟韌,又是雙面開刃,所以最適合的攻擊方式就是“刺擊”。

同時還有“護手”來保護關二爺手的安全。

那麼等一擊刺殺顏良以後,再順勢斬首是不是也就變得可行。


青龍偃月刀其實是“掩月刀”,出於宋朝,那麼關羽用的啥武器?

另外,在《古今刀劍錄》中也曾明確記載著這樣一段話,“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

也就是所謂的“蜀主八劍”。雖然這本書在後世也有著諸多的質疑之聲,曾被慈禧太后所得的趙雲的那把佩劍現在也不知道在哪,不過以關羽的將領身份,配一把象徵身份且又能實戰的漢劍也是實至名歸。

所以,如果拋去“關二爺”被神化後的身份,歷史上真正的關羽所用的武器,應該就是“漢劍”無疑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