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提高服務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

政務服務是政府職能轉變、人民“獲得感”是否增強的“試金石”,政務服務質量高低直接體現政府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國家連續發力、不斷加力,緊密出臺《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國發〔2016〕108號)、《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國辦發〔2018〕45號)、《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國辦發〔2018〕104號)等政策文件,不斷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頂層設計,作出系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戰略部署,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目標,緊扣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這一時代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政府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增強放管服改革成效。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政務服務被賦予了更高使命,而標準化作為政府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要抓手,為政府創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現實問題

  互聯網+政務服務,於21世紀初在政府網站發起。初期,政府網站有三大定位,包括政務公開、政務服務、交流互動,相當於政府服務內容的延伸;2010年以後,除建設政務服務網站外,部分先進地區圍繞政務服務做了一些整合、優化,群眾辦事模式升級:老百姓準備材料、填寫表格,相關部門再推動前置或後置前移,通過部門內部數據跑路,實現“一次辦理”,出件後,老百姓上門取件或快遞到家。

  雖有進步,但結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標準化推進實際,可以發現,當前標準化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地方重視程度不足、持續改進週期緩慢、全員參與力度不夠、監督考評機制不全等問題。應以構建領導參與和協調的有效機制、推行PDCA循環的管理機制、創建鼓勵全員參與的運行機制、建設主體多元的監督考評機制為優化路徑,為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提供理論借鑑與參考。

(二)公眾期盼

  老百姓追求功能實用、服務好用,注重服務體驗的便捷性和實效性,所以我們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追求指導性、實操性、精簡化,希望提供一辦到底、一次辦結的順暢服務,所以我們要實現群眾“點餐”與政府“端菜”相結合。國辦發〔2018〕45號文就明確提出,到2019年底,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網、一門、一次”,即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只通過一個網辦理,而不是登錄多個網站),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一個窗口,而不是進入政務服務大廳後,跑了一層跑二層、跑了二層跑三層)、“最多跑一次”(跑一次是底線,跑零次是常態)。

  如何實現數據跑路、群眾最多跑一次?要建立數據中心,並與受理系統、各類服務終端等進行掛鉤,服務終端包括一窗式實體大廳、線上服務大廳、移動端APP/小程序/應用、便民自助終端設備等,其中移動政務要打破傳統政府服務上班制,提供24小時服務。若數據中心沒有建立共享,數據就不能在服務終端跑通。“最多跑一次”必須基於統一的受理平臺和統一的數據(處理)中心。

(三)建設意義

  1、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目的

  一是規範工作機制。通過對每項政務服務作出明確、具體、可操作的標準性規定,建立和發展相對穩定、統一的規範,將行之有效的服務規範上升為工作標準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工作規範、穩定運行,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是滿足公眾需求。通過政務服務標準化系列工作開展,讓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順暢的服務,“上帝”的待遇,切實提升公眾獲得感,提升政府美譽度和信任值,鞏固服務型政府、惠民型政府的品牌形象。

  三是推進政府建設。對提供政務服務的要件、流程、結果等制定明確、細緻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關政府部門和人員的自由裁量權,給當事人較為明確的預期。同時,也有於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四是落實國家政策。

政務服務標準化是一個由上至下推行,貫穿國家、省、地市、區縣、鄉鎮等各行政層級的系統工程。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是緊跟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是承接國家政策的必然選擇和必要途徑。

  五是引領全國風向。政務服務標準化的建設和發展,既積極響應了國家政策號召,也能在全國範圍內起到領先和引導的作用,助推標準化浪潮,推動標準化落地。

  2、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必要性

  一是有利於服務型政府的轉型升級。轉型的瓶頸之一是標準化做得不到位,各部門之間的孤島問題一直存在。通過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對政務服務的主體、依據、條件、材料、流程等進行規範,對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審查細則等做出明確、具體、可操作的標準性規定,不僅使政務服務工作的目標、過程和結果清晰明確,而且使工作責任可跟蹤、可追溯,從而有利於促進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是有利於促進政務服務效能的提升。通過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關政府部門和人員的自由裁量權,給當事人較為明確的預期,從而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評價可採取“互聯網+監管”等方式。

  三是有利於政務資金節流與預防腐敗。通過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將進一步規範政務服務運作程序、減少人情審批、在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同時,通過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建設,為跨層級、跨區域政府協同共享提供統一交換通道,減少重複建設投入,節約政府建設資金。

(四)政策導向

  2015年至今發佈的系列相關政策、標準規範文件,都對政務服務標準化做了具體要求。如國辦函〔2016〕108號文提出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協同化,其中政務服務標準化方面,要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審查工作細則、考核評估指標、實名用戶等標準化,為各地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提供了路徑和方法指引。標準規範方面,有《C0109.1-2018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及實施清單》(第1部分編碼要求、第2部分要素要求)、《GB_T 36114-2018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服務指南編制規範》等,各地可根據要求、結合地方實際,開發自己的標準規範。

  有幾個觀點需要強調:

  1、“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三個凡是。由李克強總理提出。指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複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複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複提供;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必須到場辦理。“三個凡是”的核心是期望通過數據留痕與信息複用,以根除和杜絕“奇葩證明”等不合理、不人性化現象;加強在線信息共享與留痕,不僅可為群眾辦事創造良好的在線體驗、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可為政府大數據發展儲備基礎。不做標準化,數據共享、“三個凡是”將很難實現。

  2、“放管服”改革強調六個一。李克強總理2018年答記者問時強調政務服務要做到“六個一”,即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政務服務一網辦通,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指窗口),最多跑一次,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取消。“三個凡是”是結果,“六個一”則是政府要做的具體、實務性工作。其中“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現在很多地方已實現幾小時辦理流程;企業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已是底線。


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提高服務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