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我是洛阳人,从小去龙门游玩无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游龙门不要门票,门票又从后来逐步要二角钱经过四十年的变迁,又借“世界文化遗产”之光,今已涨至百元左右,龙门山色与门票都与时俱进。

龙门山色的美与大气和它的历史文化厚重感经几千年文人骚客描写吟诵已令天下人所知,美名远扬。但我从童年开始游玩确对几个不起眼的景点念念不忘。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刚进山门(桥洞)不远处有一现称“禹王池”的水池里有几条放养的锦鲤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水池西测的池壁上一长方型水槽里一股水在往下流。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老洛阳人都知这处景点叫“蛤蟆嘴”(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蟾蜍在古代是吉样物),在现在水槽北旁边有一尊维妙维肖的石雕蛤蟆(现还有残身,)。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鼓着双眼张着大口向外喷吐泉水,人们仿佛听到了“呱呱”的叫声,清洌的泉水倾嘴而出,人们纷纷向前洗手、洗水果或饮用。而石雕的上方,人们从旁边拾级而上,一四方型大水池展现眼前,水池中央有三五眼泉水泊泊的向上喷涌,一个个象伞状的泉花甚是好看,这才是可饮用的刚出泉眼不带任何污染的矿泉水。懂行人这才拿出水具盛满饮用。这么一处刚进山门使人眼前一亮,儿童特别喜欢千百年形成的景点,经过近四十年的龙门改造竟变成了不伦不类毫无特色的人造“禹王池”,真是见一回纳闷一回,再雕个石蛤蟆并不难,为何改成这样。

在往南行百米,在山脚下有一约三米高的石阶上一个约直径一米的水盘池里,星罗棋布如黄豆般的泉眼争先恐后象比赛一样纷纷吐水,一池的泉花数都数不过来,这就是“珍珠泉”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只是从上流下的一股水,)。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而让人更怀念的是这两股泉水并没直接排进伊河,而是排到山脚下从南到北有一深宽尺余的水沟,沟里绿苔遍布水草生机盎然,数不清的小虾游戏其中,孩童们尽情捞几尾充实所带的瓶瓶罐罐,不亦乐乎。(现在沟还有虾无踪)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从北往南不到卢舍那大佛前山壁上有一从上往下呈棱形四边型的豁口,旁边崖壁上题曰“方公洞”。这可是个好去处,记得我上初中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逢周日总要约几发小去龙门玩,爬“方公洞”是每次去保留节目。手脚并用爬到洞口,往里走一二米,见证艰险的时刻开始,只见上面最宽处没一米,下面最窄处仅容一脚,高约一米五呈倒三角顺山势而上的陡峭山缝挡在眼前,一脚宽的洞底被人踩磨的发亮,我们是前拉后顶,洋相出尽在约十余米长的石缝间艰难摸趴前行。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出了石缝豁然开朗,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布满山坡,真想在上面打个滚,不敢!怕滚到山下要了小命。一路沿山道爬到山顶,放眼望去,啊!真美呀。龙门山色尽收眼底,龙门大桥象条玉带跨在伊河之上,把东西山连在一起,使天堑变通途。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隔河眺望东山“香山寺”寺顶佛光时隐时现,伊河里的水鸭象小鸟般在河中啄鱼,白居易墓所在的琵琶峰在阳光的反射下紫气腾腾。

山上的松柏和各种草木随着风势在“啪啪”的拍手,欢迎游客的到来。下山路的尽头走到西山龙门桥头。

东山“香山寺”名头很响,历经几千年战乱风云建了毁、毁了建,兴盛时占地几十亩,殿宇几百间,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传说。可到新中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只见到御赐乾隆碑一尊,供奉“乾隆爷”大殿一间,现“大雄宝殿”处还是石栏围起的平台,“香山九老”石刻像分立周边供人膜拜。最引人注目的确是寺中央一栋中西合壁的二层小楼,是民国蒋委员长在“西安事变”前来洛“避寿”地方政府特意建的“蒋宋别墅”。据说蒋夫妇在此居住三十余天,蒋委员长在此多次召集各方要员,商谈军政大计。也在此召见训斥张学良不积极剿共,而使张学良心生反意,因此有了“西安事变”。可见“洛阳,洛阳”国家的“太阳”不能来呀!来了就有“洛阳”之灾。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蒋宋别墅”在“文革”中又成了监禁开国上将杨成武及家人之地,岗哨林立,外人不能靠近。当时东西山都被军管,军营都扎在寺庙和洞窟之中,因此龙门在文革中也少了红卫兵的破“四旧”行动,免了残缺石佛们又添新痕。

“香山寺”的山上北门出口与龙门“东山宾馆”之间有一条可爬山山道,这条林荫小道不算陡峭,但一路走到山顶也使人气喘吁吁,登到顶峰极目四望,数不清的山峰错落参差,白云环绕在山腰,好一片美丽风光图。可惜现在这条山道不对外开放,有山不让爬是游人的一大遗憾,也是龙门景区的一个短板。

现在的“白园”一进大门,曲径通幽、亭台水榭、拾级而上、溪水潺潺、碑廊诗廊使人们流连往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墓安卧在琵琶峰上供人们祭拜。在几十年前白大诗人可没这么好待遇,我见有一民国老照片白居易墓也只是一通石碑和一个坟堆。

龙门山色(山人夜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也是这个样子,龙门桥东头偏北一小山头(琵琶峰)上,白居易墓座落于此,非常简陋,被周围无数高大松柏环绕其中,松柏在风中发出的呜咽声象是诗人的千古绝唱,不断有人上山凭吊。我们小伙伴每次来总围坐在诗人墓前,高声吟诵诗人耳熟能详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啊!龙门,好有历史文化底蕴之地,我洛阳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