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要扼杀在摇篮里吗?

中学时期正值青春,情窦初开的青少年会出现异性爱慕倾向,想要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而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就会产生爱情。这种爱情是朦胧的、单纯的、美好的,但也被称之为“早恋”。

早恋,要扼杀在摇篮里吗?

父母是最不愿谈及早恋这一话题的,一些家长谈及色变,唯恐子女陷入了“早恋沼泽”,在这段感情还没正式开始就要早早地判上死刑。这主要是由于在父母的眼中,学习是孩子首要的认为,早恋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因此,要竭尽全力的禁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然而家长的这些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也正处在叛逆期,强行地干预,只会徒增孩子的逆反心理,轻则要挟反抗几天,重则不愿遵从父母的意愿,不好好学习,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同时,两个孩子在学校里还要经常碰面,所发生的事情会让彼此难堪、羞愧,影响他们正常的同学之间的交往,甚至会导致孩子内向、自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家长们过度的反应,也反映的现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和学校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唯分数论,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

早恋,要扼杀在摇篮里吗?

事实上,中学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三观,人格也渐渐独立,对待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况且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孩子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也就变得更加成熟。此时,家长应该把孩子都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格,跟他们平等的对话,给他们充分的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

因此,对于早恋是否要扼杀在摇篮里,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那么,如何正确的处理好关于“早恋”的问题?对早恋有个正确的认识是关键。

要知道产生早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早恋的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爱慕型:这类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被对方所吸引,而被吸引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可以是爱慕对方的长相,可以是爱慕对方的特长,也可以是爱慕对方的品性。

2、好奇型:青春期的少年性意识开始萌发,使得他们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产生好奇,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3、补偿型:有些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缺少监护人的保护,遭受了很多的挫折,严重的损害了自己的自尊,为了达到保护或者发泄的目的,往往寻求与异性交往,以求忘掉痛苦,达到某种补偿。

4、从众型:这是看到周围同龄人的恋爱,心生向往,又由于身边人的起哄而结交异性朋友。

5、逆反型: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在家长、学校的强制干预下,形成逆反心理,原本正常的异性交往迅速向早恋发展。

早恋,要扼杀在摇篮里吗?

为了更好的解决早恋问题,就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这样孩子才会吐露心里的真实想法。通过分析判断,家长就能明确孩子早恋所属的类型。接下来,只需对症下药,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待爱慕型

了解孩子爱慕的原因,如果是迷恋对方的才华和品性,这不失为一件好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才华和品性方面有追求,就可以使得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改变,以达到共同起优秀,而且此类早恋类型也是维持时间比较久的。而爱慕对方长相的人数也不少,此类情况下,父母就应该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爱情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给与警示,帮助孩子一起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待好奇型

此类早恋反映出了我国家庭和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而导致我国有不少青少年会因为好奇而进行的早恋。此时,父母在发现孩子这方面的动向时,就应该坦诚地与孩子沟通一次,必要时给孩子普及相关的性教育知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待补偿型

事实上,此类早恋类型的产生,其父母(监护人)有着很大的责任,不幸的遭遇会让两个人惺惺相惜,这类早恋很容易融入真实的感情,最终也容易发展深化。这就像《少年的你》里面的男女主角,是一种共生关系,往往能一起走过灰暗时刻的,最终也能走向幸福。

对待从众型和对待逆反型

这两类早恋的类型,都是由于孩子心态不成熟,未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帮助分析事实的利弊,促进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校园爱情的产生本就是无可厚非的,青春期的男女长时间的相处,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也是正常的。“早恋”并不一定都是坏的,是要发展到人人喊打的地步。身边有些人会在走过青春蓦然回首时,因为没有经历一段美好的校园爱情而唏嘘;有些人见证到校园爱情修成正果时,也会顿生羡慕。

希望正值青春的你或者身为父母的你,都能正确的处理好早恋的问题,不要给青春留下遗憾。

一杯茶,一盏灯,关注我,让我做你倾诉的垃圾桶,聆听你的故事~

早恋,要扼杀在摇篮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