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醫院普通外科內鏡下為七旬老太巧除兩腫瘤

隨著全國疫情趨於平穩,嚴格防控下的復工復醫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已成為各個醫院努力實施的工作。我院各科室已基本恢復了正常就醫秩序,普通外科的內鏡治療也陸續開展了。

近期,一名70歲的呂老太太因反覆噁心嘔吐不適就診我院普通外科。在某三甲醫院胃鏡檢查提示食管中段粘膜下有一個約1cm大小的腫物,接診醫生考慮平滑肌瘤,建議患者住院內鏡微創治療。

西青醫院普通外科內鏡下為七旬老太巧除兩腫瘤

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考慮到患者年齡大,恢復慢、體力差及腫瘤的生長情況等因素,普通外科劉漢博團隊研究討論後決定,由胡石甫主治醫師到手術室為該患者實施內鏡下腫物取出治療。

3月26日在手術室全麻氣管插管滿意後,主治醫師胡石甫為該患者實施食管粘膜下腫物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內鏡中心護理團隊進行內鏡操作配合。術中胡醫生通過內鏡仔細檢查所提示的腫物,在進一步檢查胃十二指腸時發現,患者胃底還存在一處更大的粘膜下腫物,直徑範圍約1.5cm。觀察考慮腫物起源於肌層,術中與患者家屬進行病情溝通,擬同期追加胃底粘膜下腫物切除術,家屬表示同意。胡石甫醫生立即在內鏡中心孫學玲護理團隊王金英及李敏護士的配合下有條不紊的依次進行胃底、食管兩處粘膜下腫瘤的切除術。

西青醫院普通外科內鏡下為七旬老太巧除兩腫瘤

分離胃底腫物時發現該腫物向部分腔外生長,術中決定採取胃壁全層切除術(EFR)進行“主動穿孔“徹底切除病變。術畢用組織夾將手術創面閉合;接下來按原計劃進行食道中段粘膜下腫物內鏡黏膜下挖除術。整臺手術歷時3小時,術後患者除輕度腹脹無特殊不適,術後安返病房。患者術後第1天即正常活動,術後第3天恢復流食,術後6天平安出院。

後患者家屬開玩笑說的:“一覺醒來,腫瘤不見了,哪像做過手術的病人呀!”術後病理回報:食管粘膜下腫物1cm,平滑肌瘤;胃底粘膜下腫物1.3cm,間質瘤,極低危險度。

西青醫院普通外科內鏡下為七旬老太巧除兩腫瘤

胡石甫主治醫師介紹,平滑肌瘤及間質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惡性較多,但即便為良性者,隨著瘤體的增長,也具有較高的惡性潛能,發現後應及時給予切除。既往多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R)是近幾年興起的內鏡下治療消化道腫瘤的一項新型技術。

該項技術通過“主動”穿孔切除胃壁裡的腫瘤,並應用鈦夾夾閉創面或尼龍繩荷包縫合切口。適用於向腔內外生長,起源於固有肌層的腫瘤切除。開展EFR手術,對術者胃腸鏡操作技術要求極高。手術醫生需要具有高超嫻熟的操作技巧和豐富的解剖知識,並能夠熟練掌握ESD和ESE,尤其要具備精湛的修補技術。操作者如履薄冰,猶如在刀尖上舞蹈。通過內鏡下行腫物切除,避免了胃部分切除帶來的巨大創傷,保留了胃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而且腹部無刀口,美觀,創傷小,恢復快,花費少,將微創手術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化。

西青醫院普通外科內鏡下為七旬老太巧除兩腫瘤

我院普通外科團隊在劉漢博主任帶領下,結合腔鏡+內鏡兩手抓,不斷創新突破,逐步實現了消化道疾病的一體化治療體系,圍繞急腹症/肝膽系統良惡性疾病/結直腸良惡性疾病的腔鏡手術逐步拓寬,同時內鏡手術已成功開展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內鏡黏膜下挖除術、內鏡下全層切除術的“4E”系列技術,這些新技術是消化外科手術領域發展最前沿、最活躍的微創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