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带领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

李连成是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同时,也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名既是全国党代表又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双料”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多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1) 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连成。

生于1951年3月的李连成,从1991年8月担任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29年期间,忘我工作,不断改变村里贫穷面貌,带领村民奔小康,使全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00元提高到3万元,过上了幸福生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广泛赞誉。李连成独创了自己做人的理论:当干部就应该吃亏,当典型就是带领大家干活的。由此当地村民给他送了一个外号叫“吃亏书记”。

数年艰苦创业 下大力气发展村集体经济

西辛庄村始建于明朝的前中期正德年间,北距濮阳县城45华里,南临黄河30华里。濮阳虽属河南省,却基本上被山东省的地盘包裹着,人文深受影响。这个村的版图面积只有0.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亩。全村只有172户、720人。

李连成兄弟8个,还有个妹妹。因为家里人多口阔,他没有上过一天学。27岁那年,便同村里几个人一起到内蒙古前旗西沙良乡搞建筑,当泥瓦工。后来去河南省新乡市扛过包,去信阳市拉过煤,去山西省盖过房。他就一个愿望:经过艰苦劳力,一定要摆脱贫困。李连成深知,西辛庄的“辛”字,原为“新”,因为穷,外村的人看不起西新庄村,直接称呼为“小辛庄”。他们欺负西新庄人不识字,认为“辛”和“苦”相连,就把“新”写成“辛”。因为穷,当年全村有30多个适龄青年找不到对象,成为光棍。

1980年10月,西辛庄村开始实行联户承包责任制,人均1.5亩地。虽然数量还算不少,但由于地处黄泛区,都是盐碱地,每年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亩产才200多斤,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

1981年的一天,西辛庄村的土路上,突然走过了一队陌生人,还有汽车和机械设备经过。村民们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张望着。过去了就过去了,也没有人再去想它。

李连成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观察,爱琢磨事儿。遇事都得细细分析,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些日子,他正好在家,还没有外出打工。他打听清楚了,在濮阳县包括西辛庄村的地下,经勘探表明有较大存量石油,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和汽车机械设备,都是来这里开采石油的。

1983年,中原油田和濮阳市相继成立。

“成立中原油田,有那么多油田工人要在这里安营扎寨,长期住下来。他们需要吃,需要喝,需要消费,岂不会带来较大的商机?”李连成自言自语道。他进一步打听到,油田上的工人爱吃蔬菜,他就准备种蔬菜,可盐碱地长不成菜。后来,他又打听到甜菜不怕碱,就种甜菜疙瘩腌成咸菜卖。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赚了一笔钱。

有一天,李连成到油田去卖咸菜,无意中看到一辆四轮车上装满了芹菜、西葫芦、西红柿等新鲜蔬菜,车一停很快就被人们抢购一空,而且价格很贵。他感到很纳闷,这么冷的天是从那里鼓捣来的这么多新鲜蔬菜?问卖菜的那位中年汉子,人家就是不说。

李连成顾不得卖咸菜了,借了一辆自行车,尾随着卖菜的四轮车一直追到100多里外的开封市,只见小四轮车一下钻进一片白色大棚里。他才弄明白了,他卖的菜都是种在塑料大棚里。

李连成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里,学习种植大棚蔬菜。这年10月份,他经过慎重考察,再次来到开封,通过明察暗访,以一年一万元的劳动报酬,不惜成本地聘请了一位蔬菜种植技术员。

因为土地含碱量太大,李连成竟把自己一块责任田的土地深翻了一米多,把碱土埋下去,然后用大量的人粪尿和有机化肥把新翻上来的生土养熟。

两人吃住在大棚,技术员从选种、育苗到调温,手把手地教他。一点就透的李连成,很快掌握了各项技术。第一年,他这个大棚净赚了5000元。第二年净赚了8000元。第三年,李连成可以单独干了,不用付技术员工资,加上菜价又好,一下子净赚了3万元。李连成越干越有劲,一狠心,他又搭建了两个蔬菜大棚,净赚了17万多元。

李连成成了西辛庄的首富,他拆掉了几间破瓦房,盖起了全村唯独的一栋建筑面积46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李连成敢想敢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引起了驻村干部的注意,积极培养他加入了党组织。

西辛庄村打架斗殴特别是婆婆和儿媳妇打架司空见惯,群众上访更是家常便饭,动辄就有几十个村民组织到一起去县政府上访告状,反映村里的提留款被村干部挤占挪用、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入账、计划生育和宅基地划分严重不公等问题。有一天,十几位村民竟冲进村会计的家,抢走了村里的账本送到镇政府,让他们予以审计。

1991年8月,当地庆祖镇党委决定对西辛庄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结果年满40岁的李连成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李连成高高地站在一辆破拖拉机上庄重承诺:“既然大家选了俺,俺就得好好干。干部干部,啥叫干部?俺认为干部就是干活!俺今后的任务就是把活干好。”

李连成上任后,把村里的财务公开了,成立了由四个村民小组的会计和一名群众代表组成的财务监督组,一个月一对账,每笔收入、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地贴在村头的墙壁上。他任命的监督小组组长,不是老光棍,就是和自己家庭结过怨的人,要么就是动不动就喜欢上访告状的人。

气顺了,西辛庄村从此再没有村民上访。

在李连成的鼓励和帮助下,全村的蔬菜大棚发展迅速,共建了100多个。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大棚蔬菜,全村的人均收入一下子提高到了500元。

村里最穷的两户是李连本和李文利,看到别人发了财,干着急没办法。因为自己没有本钱,又没人敢借钱给他们,就一直搭不起蔬菜大棚。李连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的目标是让大伙共同富裕,一户也不能撇下。怎么办呢?想了想,他把自家的3个大棚无偿让出去两个,这样就实现了家家有大棚,户户有收入的目标。当社会上流行以“万元户”来形容农村的富裕程度时,西辛庄村都已经到了“万元户不算富,2万、3万还凑合,8万、9万才算富”的地步了。

1994年春,濮阳市决定实施“白色工程”,即在全市范围内都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李连成却坚持不“随大流”,而是开始进行转型。他背上一床被子,带着几个大饼子,外出寻找商机,从西辛庄出发,先到濮阳县城,再到濮阳市,然后到河南省安阳、新乡、开封三市及山东菏泽市等地转了一圈,一无所获。休整了一下后,继续出发。于是他又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晋城市,河南省洛阳、南阳、周口、商丘四市,山东省临沂、聊城市等地转了一大圈,仍是空手而归。后来无意中到安阳市所辖一个小镇里,发现了一家镇办小工厂再生造纸厂处于停产状态。经过考察市场行情得知有钱可赚,便与这个厂谈判,让其转让生产设备,拉回西辛庄办企业。他反复动员大伙入股,结果只有包括自己3个弟弟在内的12户村民响应,每户入股1万元。李连成拿自己种蔬菜时积攒的7万元现金表态说:这其中的1万元参与盈利分红,其余6万元算借给厂里的,如果赚钱了,这6万元就退还给我。如果赔了,首先把这6万元填进去。一共13户,集资19万元,又贷款2万元。李连成就带着这21万元现金去拉那个再生造纸厂的设备,在西辛庄村办了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生产瓦楞纸,产品十分畅销。1995年便收回成本,1996年竟然实现利润240多万元。13户股民,每户分得10多万元红利,有位股民从家里拿了一个床单将分得的一大堆钞票背回家,夫妻二人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觉,因为当时搭一个大棚种蔬菜,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只能挣一万元收入。入股1万元,每年就可轻松获得10多万元回报。而且股金还在,来年还可以继续分红,简直就是个银行,利益无限,比搭建10个大棚还要强的多。

另12位股东形成一致意见:李连成的7万元都应分红。可他说:事前有言在先,如果赚钱了,1万元参加分红,另6万元退给我就行了。

“俺是村党支部书记,如果与村民争利益,这个书记怎么会得民心?”李连成说。

老伴赵金镯给李连成建议:“放着钱干啥,买辆小车,你出门既快捷又方便,还节省时间,能多跑几个地方。”于是他买了一辆“夏利”牌轿车,北京、南京、徐州、西安等城市无不留下他的身影。终于经过多方考察,李连成认为可以上一个工业用呢厂。可办这样的厂不同于造纸厂,科技含量高,至少得3至5个专业技术人员。

李连成到几个同类工厂看过了,这样的技术员不是请到村里指导指导就行了,而是要驻厂,要具体操作。可他们是国营企业的干部,端的是“铁饭碗”,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你一个村办企业,怎么会吸引他们?转念又一想,这些人在国营大企业工作不就是为了待遇吗?如果我给他们的待遇高于国营厂好几倍,他能不动心?上面不是说了人才可以合理流动吗?改革开放了,有的公办教师是带事业编制的,甚至是大学老师,都被私立学校挖走了,企业上班的人就不能?

1997年6月,李连成决定到距濮阳最近的徐州工业用呢厂去碰碰运气。他和司机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在工厂门口等了3天,终于凑巧碰到该厂技术员黄天启。他厚着脸皮竟6次跑到董技术员的家里去死缠活缠,让他辞职去西辛庄村扶持办企业。不仅满足了黄天启带2个技术员,每人6万元安家费,月工资翻一倍达到1500元,并答应用技术入股,占全厂股份30%的要求。

黄天启同另外两名姓张和姓王的技术人员,被李连成的诚心所感动,他们辞去公职,千里迢迢来到西辛庄村。在他们的精心谋划下,仅用了3个月时间,投资500万元的西辛庄工业用呢厂便投产了,比预算节约资金4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获得纯利润30多万元。

两个企业创办成功,给李连成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他说:有喝酒上瘾的人,是越喝越想喝,一天不喝就难受。而自己上了发展的瘾,像喝酒一样,越发展越上瘾。2000年11月,西辛庄开始共筹资400万元,建设莲城纺织公司,到第二年3月安装上马了5000锭的棉纺设备。这家企业不仅吸纳了本村村民入股,吸收了濮阳县直三金纺织集团下岗职工入股并上班。还带动了周边10万亩棉花种植生产。不久,又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奶牛厂,并在村东规划建设了600亩速生杨高效观光农业区,开发了鱼莲混养,秸秆气化站等项目,形成了新的生态农业链。

西辛庄村发展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又先后上马了木雕厂、食品加工厂、肉类切割厂等18家企业。

在李连成的努力下,西辛庄与上海闵原电器有限公司合资1.2亿元,兴建了高科技电光源生产企业濮阳华珍电子公司,于2004年10月正式投产,年产灯芯柱36亿支。该公司产量占全国电光源行业同类产品40%的市场份额。2006年12月,台商光宏灯饰公司在西辛庄建成投产,年生产普通、装饰灯泡1.5亿只。

2014年11月,河南省食品加工专业园区在西辛庄落成,成为濮阳县兴建的“三园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豆瓣酱、辣椒酱、瓜子、锅巴、腰果等食品,汇源果汁还在这里办了分厂。

2018年3月,李连成从外地挖来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投资4000万元建设德莱斯电器公司生产车间和购买设备,主要生产“长城”牌空调、变频热风机和空气能热泵热风机,并通过了国家资质认证。2019年产能达到2万台,实现产值7800万元,利润1800万元。

2004年至2014年,是西辛庄村办企业最火红的10年,用工人数高峰时达1.2万人,年产值曾达18亿元。之后,逐渐向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2019年全村产值达到3亿元,实现利润2600万元。

实现共同富裕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李连成清楚记得,西辛庄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村民贫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年土改时,家家户户是贫农,连一户下中农都没有。大包干前全村每人一年的口粮超不过200斤。他当年结婚时,穷得连件内衣都没有。后来有个儿子3岁时生病,因无钱医治而不幸夭折。因此,他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他说,自己当了村支部书记后,自己就是豁出身家性命来,也要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经济,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

1996年底,李连成与另外12户村民入股办再生造纸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家分得了数额较大的红利后,个个笑逐颜开。可他在高兴之余,也有点隐隐的自责,而且这种自责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强烈。多年前,当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暴发户时,他感到心安理得,自豪无比。因为那时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顾及其他村民的义务。可现在不同了,他是西辛庄村的支部书记,有义务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事说起来很简单,可真正要做起来没那容易!李连成在大脑里盘算着:怎么能让全村168户村民都能在造纸厂入股,年底家家户户分红。

一天,几个股东聚在一起议事后,李连成说出了自己新的想法:“按照现在的市场形势,咱们这个厂的规模太小了,还需要扩大生产,才能赚更多的钱。”

“你说的很对,将规模再扩大两倍,甚至3倍都中啊!”几位股东高兴地附和道。

“那得有人呐,现在只有13户,流动资金也只有几十万元,能不能扩大到168户都入股?”李连成试探着说道。

“你啥意思,是不是让全村家家户户都入股呀?”一个股东明白了道道,很激动地站起来质问道。

“如果全体村民户户入股分红,人人拿工资,家家过上好日子,那多好。”李连成道。

话音刚落,有几个股东就“刷刷”地站起来,情绪激动地叫喊道:“这个厂不是你一个人的,是俺们共同出资开办的。你这分明是拿俺们的利益讨好村民,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捞政治资本,俺们经过了几年的艰辛劳力,才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他们就眼红了。想入股,门都没有!你要是敢让他们入股,俺们就跟你拼命!”12个人中说什么的都有,个别人甚至连讽刺带挖苦,说的很难听。

“也是啊!包括自己在内的13户人家,这三年来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遇到了多少困难,冒了多大的风险。有一名股东在试机器时,还被机器切了断了一根手指头。”李连成自言自语道。

李连成已经料到工作一时做不通,只好再慢慢做。

他先后主持召开了3次股东会,可一提起让全村人人入股的事,除了他同意外,其余12户的人都跳着脚大喊:“俺们不同意。”

在第三次会议上,股东们不仅不同意全体村民入股,而且还给李连成讲道理。他们说,刚建厂的时候,公开动员他们投资,都怕吃亏不愿投,现在有收益了,人人都想来插一手,这不是典型的打富济贫吗?

李连成接过话茬说:“俺是西辛庄村全体村民的党支部书记,不是这13户股东的书记。西辛庄村的支部书记就应该领着全村人都去挣钱,勤劳致富,要叫大伙都富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他们还是不同意,李连成只好宣布“散会”。他发现一个特点:其余12个股东越说不同意的事,你不能玩硬的。你越来硬的,就越弄不成。于是他改变了策略,散会后挨家挨户做工作。当时这12户中有6人是共产党员。他先把这6个党员的工作做通,他们又帮助李连成做其他人的工作,终于把所有人的思想都做通了。他立即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入股方案,获得一致通过。就这样,再生造纸厂240多万的固定资产作价68万元转让给村集体。每户村民入股1万元,全村168户人家,每户1万元,共集资168万元,一户也未落下。全体村民家家户户都成了股东,每年参与分红,每户都有人在造纸厂工作。1997年至2003年这7年期间,造纸厂每年有500多万元利润,每户村民每年可分得1至2万红利。

2006年4月,看到外地电光源企业的发展,李连成决意自己也试着搞一个。他在村里找了两个懂技术的村民,经过协商,每家出资10万元开办了一家科技照明公司。该公司创办成功后至2007年元旦,每股能分22万元红利的时候,李连成再次提出二次创业,将公司低价转让给了全体村民,吸纳村民股份达500多万元。这年年底,村民在这家公司的股金分红达到了30%。在李连成的带动下,西辛庄相继建起了亚光节能灯厂、化辉节能厂、量光节能灯厂、久阳节能灯厂、纸箱厂、纯净水厂等。很快形成了豫东北规模最大的电光源产业集群,集聚区面积发展到650亩,厂房6万多平方米,18家企业总投资8亿多元,区内有5家企业资产超过亿元,年产节能灯2500万只、灯芯柱40亿支、汽车摩托车灯6000万只、电光源玻璃拉管12万吨、节日灯50亿粒,产品除国内市场销售外,还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际市场。2007年集聚区企业实现产值6亿元、利润50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其中西辛庄村540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充分就业。之后,建村级医院时,村民又入股1至30万元不等的股份;建幼儿园时,村民入股1至2万元;建腰果厂时,村民入股1至5万元;建空调厂时,村民又可入股1至5万元。村民累计入股6至44万元,每年分红在1至40万元之间。不仅保证了从1994年至今办企业期间来向银行贷款,还使村民每年有可观的经济收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辛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连年递增,从李连成1991年当书记时的不足600元到2000年的5000元、2007年的13600元,再到2019年的3万元。

办企业,让村集体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李连成首先提到的是改变村民的住房,建设公共设施,让西庄村告别泥巴路,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搞新农村建设规划!”李连成想了很久的事,终于在一次班子会上提了出来:“要向城市生活靠拢,首先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他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99年9月份的一天上午,李连成找来村里的一名高中生,让他按照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张规划图。

全村172户,两户一栋楼,共86栋。加上通过招工、当兵、考学在村外工作的有10栋,加起来共96栋。每户建筑面积205平方米,两户相连,省一道墙,共410平方米。院子里要能停得下车,栽得下树。楼里结构,房间布局,各种管道、电线、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网络、门道造型、透景院墙等,都统一设计。共7排,排与排之间6米,南北朝向,要能错开小汽车。村主干道3条,东西向宽20米,要能并排行驶错开两辆车。腾出旧址的东面预留文化广场,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草坪面积预留1000平方米。村委办公楼连同小广场预留600平方米。北边健身场所及篮球场预留500平方米。再往北预留出宾馆和酒楼用地,再往北预留出工业园用地,中间是一条大道,东西向,连接庆祖镇,宽度为六车道标准。

这个规划很鼓舞人心,可问题是在旧村拆迁的基础上建新村,那些有大片宅基地、那些住在村头的、那些刚建房不久的村民,纷纷站出来反对。

李连成动员干部包户,一家一户做工作。

此时,全村所有人的目光却都聚焦到李连成身上,因为他在当村书记前因种蔬菜成为爆发户,于1988年在村西南最好的位置盖了当时全村唯一的一栋楼房,上下两层,每层5间房子,建筑面积达460多平方米。

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的是干部,干部看的是支部,支部看的是支书。有几户不久前盖了栋楼的村民在背后议论道:看他李连成这回怎么自己表现?

没过几天,李连成在庆祖镇租了一套民宅,将房屋里所有家具在半天内腾空。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家的小楼在一辆挖掘机的作用之下,轰然坍塌。

在随后的30天内,所有村民都自觉拆掉了各自的房屋,旧的西辛庄村消失在人们的视觉之中。

接踵而至的是村委会编制宅基地分配图,几名村干部出于好心,将李连成家的宅基地划分到村道旁边,临近街面。对这一点,村民都没啥说,因为他是这个村的功臣,那里离村委会预留的办公楼比较近,方便他上下班,理所当然。可其他村干部也都占住了好位置,群众有很大的意见,一时又炸开了锅。

李连成开始不知情,后来看了看一位村委副主任牵头编制的分配图后大为光火,他一把将图纸撕掉。尔后,来到即将动工的宅基地现场到处转,到处看。两天后,李连成的心里有了谱。

李连成根据每处宅基地的地势、位置、施工的难易度,从差到好,共分成6个等级。第一等宅基地,他决定自己留下,就是村最南头的那个大水坑,里面全是淤泥和污水,附近还有坟地。村里人管这个坑叫蛤蟆窝;第二等宅基地,是9名村干部的,这些地段,不是低洼处,就是院子有水坑;第三等宅基地,是自家7个兄弟的,地理位置很一般;第四等宅基地,是村里那几个爱吵架和喜欢提意见的农户;第五等宅基地,是普通村民的;第六等宅基地,是临近干道的,也是被公认最好的地段,分给了那些为人老实忠厚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

此方案一出台,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3位村干部找到李连成家里,找他理论道:“与你共班子,沾不到光也就算了,可你怎么让俺们吃那么大的亏呢?”

李连成说:“你是党员吧,党的宗旨是什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时刻牢记的。若是嫌分给你的地段不后够好,那就跟俺家的换换。”

那几名干部无话应对,只好板着脸不高兴地离开了。

有几名“光棍”(当地方言,意为比较霸道,常欺负别人的村民)找来恐吓道:“你当了村支书,俺又没招惹你,你咋欺负俺了,是不是欠揍啊?”

李连成答道:“俺如果欺负你,就自己要最好的地段了,要嫌分给你的宅基地孬,就把划给俺的那块地换了去。”

那几名被称为“光棍”的村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灰溜溜地离开了。

两位比较老实的村民找来说道:“李书记,非常感谢你对俺们的照顾,可俺们没有那么多钱,房子一时半会盖不起来。”

李连成道:“你们别担心,你们想办法凑一部分,盖房子的大头是红砖和预制板,我做担保,帮你们赊账,等有钱了就立马还给人家。”

他们千恩万谢,有两人的眼睛里噙满了泪珠。

几个亲兄弟也找来了:“本指望你当村书记了,俺们不再受人欺负,可你却自己欺负自己人,胳膊肘往外拐,是不是欠揍?你不仁,就怪俺们不义了!”说着就上去抓住李连成的衣领就要动手。老支书路过此地见状大喝一声予以制止,训斥了一顿,几个人才松手,停止了攻击。

意见最大的还数妻子赵金镯。李连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已是很晚了,为宅基地的事忙碌得已两顿未吃喝的他,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只见冷锅冷灶,已知道宅基地划分情况的赵金镯正趴在客厅的沙发上哭泣,便气不打一处来又不好发作,只好强忍着问道:“怎么了,是谁欺负你了?”

赵金镯抹了一把眼泪,数落道:“俺们家那么大的一幢楼房,位置又那么好,怎么也值个大几十万元吧?你说拆就拆了。俺知道你难,自己不带头拆,别人不肯拆,所以俺也就依了你,没有说什么。”

“能理解就好。”李连成强压着火,不温不火地说道。

“你那个破支书有啥当头,吃苦受累,不仅没得到一点好处,还处处吃亏。这一次说啥俺也不能依了你的性子,那破地方,得垫多少土石方?花多少工夫买石头、水泥和土?得花多少钱?”

“俺算过了,最多不超过2万元。”李连成答道。

“你说的轻巧,就是按你说的2万块钱,那是大水冲来的,不是钱哪?每分钱都是俺辛辛苦苦挣来的,被你扔进那个臭水坑不心疼呀?”赵金镯气愤地说道。

“钱是供人花的,用了再去赚。你别担心,俺虽然挣不来大钱,小钱还是能挣些的。”李连成安慰道。

“那么深的一个坑,得用多少石头垒地基呀?如果砌不好,会不会塌下来?离那么水塘近,会不会受潮?”赵金镯进一步质问道。

“俺到时会请人用机器打桩,用钢筋和水泥浇筑框架,结实的很。潮不要紧,咱可住二楼。”李连成边说边用钢笔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再好俺也不去哪个鬼地住,蚊子咬,蛤蟆叫,还有水虻乱窜。南边还没有人家,都是外村的荒地和坟头,大白天俺也不敢上那去。”赵金镯越说越感到恐惧。

“有俺在,你还怕啥?俺都想好了,那个水坑,咱填一半盖房,另一半用护栏围住。栽上藕,养上鱼。周边栽上果树,还可以赏风景嘞!”李连成边说,情绪逐渐变得好起来,还露出来笑容。

“你别净拿好话来哄俺!你说一千道一万,俺就不愿去那个破地方住!”赵金镯边说边声哭起来。

“你这一哭就算同意了哈?”李连成拍着她的肩膀说道。

赵金镯还想发火,可回头一看,见李连成已疲惫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竟还伴有轻微的鼾声。她用手擦了擦眼泪,便到厨房去给丈夫煮了一碗面条,等他醒来时吃。

后来,为把那个宅基地的水坑填上,李连成买土方多花了1.6万元钱。

李凤鸣是西辛庄村出了名的老实人,在村里也属于困难户。新村规划时,他家因持股少,自己又一下子拿不出那多建房的钱,一时愁得他直挠头。为难之时,李连成来了:“凤鸣叔,盖楼作难了,有难处找村支部。缺多少钱,说个数,我帮你跑腿儿。”李凤鸣吭哧了半天才说出缺买楼板和买水泥的钱。

李连成说:“没问题,这事我来帮忙解决。”在李连成的帮衬下,李凤鸣算是没有掉下队,和其他村民一样如期盖成了两层小洋楼。他和老伴逢人就夸这是沾了党的光,享了李连成书记的福。

历经了两年多的时间,西辛庄新农村建设终于完成。一天晚饭后,李连成站在自家楼顶上看着村庄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别墅式楼房,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他一遍又一遍的自语道:“拆了自家的一幢楼,长出了全村一大片楼,值得!”

李连成总结出中国农民有8个梦想:“解决温饱问题;让孩子顺利入学;有好的医院看病;城镇化就地实现就业;有个好的文化阵地;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想要脱贫致富;中国的领土寸土不让。”而这些,在如今的西辛庄村都已成现实。

让村民享受免费医疗,保障身体健康是李连成的一大心愿。坐落于西辛庄村的濮阳民生医院,于2008年3月投资9000万元开工建设,2009年5月正式营业,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重民生、保健康的一个壮举。“俺们村的村民已实现就地就近看病,而且,村民看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90%。按规定自费的10%由村集体报销8%,个人只出2%。”李连成介绍道。

医院共有560张床位,32000多平方米,被评定为二甲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在整个濮阳市来说都是比较专业和先进的,CT、彩超等医疗设备98%都是进口的。开设了急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影像科、儿科等10多个科室,不仅可以诊治普通疾病,而且介入治疗、心脏支架达桥手术,在这所医院均可完成。而这得益于从北京、山东、河南、新疆建设兵团聘请的6位医疗专家。2018年7月与一个医疗团队合作,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医院辐射周边一百公里范围的滩区群众,为近40万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解决了本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村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俺这医院走廊比其他医院都要宽,救护车能直接开到病房,直接开到急诊,那也是俺设计的。”谈起村里的建设,李连成如数家珍。

西辛庄村几百年来从没有建过学校,村里适龄孩子都是到邻村东辛庄村上学。村里富了,大伙手中有钱了,李连成盘算着一定要建一所学校,让本村的孩子就地就近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

建学校时为了省钱,没有找施工队,而是由村里有手艺的砌匠自己建。盖房子的钢筋、水泥、沙子、砖,由村集体统一采购,群众监督,谁也别想占便宜。开工后,李连成发挥自己会泥瓦工的特长,整天光着膀子,赤着脚,从早上5点半开始,一直干到晚上很晚。在李连成的带动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只用了66天时间,学校就顺利建成。

后来,西辛庄的学校发展好了,周边村的孩子都希望到西辛庄村上学,结果学校教室坐不下。李连成坐不住了,他组织村“两委”开会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2012年西辛庄村集体投资3200万元开工建设西辛庄教育产业园,建设期间,李连成几乎天天在工地上忙碌,老伴经常将三顿饭给他送到工地上吃。冬天为了防冻,他让工人用草席和油布围住主体建筑,内部生上炉火提升温度,硬是没有误一天工,按期交付使用。该园区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幼儿园和小学,并配备了高标准的橡胶操场和游乐场,可容纳4000名孩子就读。校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果树,形成了花园式的教学环境,每到果树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就可以亲手采摘果实,零距离感受大自然,增加自然人文知识。

2018年,西辛庄村又投资5500万元,在教育产业园建设初中班教学大楼,总面积24000平方米。

现在,有4000多个孩子在西辛庄教育园就读,西辛庄的孩子只有80多个。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本村孩子上学,还成了西辛庄村集体的一大产业。

2014年,西辛庄村投资800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文化广场。还相继投资建成开了农民剧场、文化室、图书室和全镇第一家养老院——新时代幸福园。

李连成当书记的29年间,西辛庄村用于改善民生的投资达3亿多元。

今天的西辛庄村与当年贫穷落后的面貌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着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居民住宅楼,繁华的商业街,齐全的宾馆饭店、超市等生活设施,还有大片的绿化带,把整个村庄装点得无比秀丽。村民户户烧的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用气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过上城市生活是老百姓的梦想,俺们村‘两委’要不断开拓进取,力挣把西辛庄村建设德更城市一样。”说起西辛庄的未来,李连成满是憧憬。

年近古稀之年的李连成如今已着手他改变西辛庄村的第三次规划,这一次,他要实现西辛庄人未来的“城市梦”。因此,他在村委会办公楼的右边挂上了一块“西辛庄市(筹)”的牌子。李连成说:为什么不称西辛庄村,而叫西辛庄市呢?就是要经过数年的发展,让村变得像城市一样。俺这个市,没有公务员,没有行政机关,只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叫市的目的就是圆了农民的一个梦,想享受城市市民的生活,有宽阔整洁的马路、漂亮的文化休闲广场、功能齐全的住宅、好的医院、好的学校、好的超市、城市有啥俺有啥。

甘愿吃亏奉献 在村民中树立较高威信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这几个字,即不是某位领导的题词,也不是某位书法家书写,而是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连成的原创和手迹。他请人刻在西辛村委会办公楼正对面,进入文化广场通道旁的一块青色大石头上,紧挨着五星红旗的旗杆,十分醒目和显眼。

在西辛庄村广泛流传着带有地方方言的两个词:“光棍”、“冤种”。光棍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点势力又很霸道的人。而“冤种”的意思是指没有权势,常被人欺负的人。李连成就是地地道道的“冤种”。他说:“以前俺家特别穷,那些看不起俺家的人,时常欺负俺家。”他的爷爷、奶奶、父母和几个兄弟、一个妹妹都被当地的村民打过,受过欺负。1991年带领村民摆脱盐碱地、搞蔬菜大棚的李连成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当年欺负过他们一家人的人心里犯了怵:会不会遭到报复,暗中挨整呢?当镇考核组当着全体村民宣布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后,他说:“俺在这里给全村的老少爷们表个态,俺李连成绝不当‘光棍’,以前打过俺爷爷、奶奶,打过俺爹、娘的,打过俺几个兄弟包括俺的,都别害怕,今后都一笔勾销!”

刚下台的老支书满腔怨气,当场质问道:“你别净说好听的,你敢保证,你当村支部书记就不沾村里一点光?”

李连成扫视了一眼村民,发誓道:“俺要是吸群众一支烟,喝群众一杯酒,就割俺的舌头。俺要是乱花村里一分钱,就剁掉俺的手指头。”

“那上面来人了,你也不管饭?也不陪着吃、陪着喝?”有位年长的村民问道。

李连成想了想回答道:“上面来人,干部对口接待。找谁,谁在家里用家常便饭招待,不花村里一份钱。”

当天下午,李连成到当地庆祖镇找到镇委书记、镇长,表明了自己态度,就是镇里的任何人不管是到西辛村去指导工作,还是调查研究,村里一概不用公款招待。并且他还强调:“您们如果支持我这样做,这个村支部书记我就干下去,如果不同意,我就不当这个村书记,继续种蔬菜赚钱,发展个人经济。

两位镇领导紧紧握住他的手,十分高兴地说:你放心,我们百分之百地支持你这一做法。

李连成说到做到,哪家有老人去世了,或出现重大疾病,他第一时间赶到,予以慰问,还以个人名义送一份礼,就是不在那里吃饭。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9年间,西辛庄村没发生一分钱的招待费。不管是濮阳县还是庆祖镇的干部到村里说事、办事,到下班时间就走人。时间晚了,肚子实在饿了,就到村干部家随茶便饭,填饱肚子。李连成的规矩是:上面来的客人,找村里的那位干部说事谁就管饭,叫对口接待。对方若说有事要走不强留,不走就去家里吃面条。就省委书记到西辛村也不例外。

2006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11:30,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带着一位国家领导人给李连成的回信,到西辛庄村座谈、调研,3个多小时后方才结束。李连成邀请省、市来的领导去他家各人吃了一碗捞面。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说李连成抠门,省委书记难得来一趟,应该设家宴好好款待他才是。绝大多数村民村民都拍手称赞他言而有信,不唯上,不乱花村里一分钱。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这是李连成担任西辛庄村支部书记后慢慢琢磨来的一个道理。他说:要想别人信任咱,支持咱,想把村里发展壮大,就得吃亏。比如:3个人一块搭伙计,俺当包工头,包一个工程总共赢利2900元钱。完工后分这钱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给另外2个人每人分1000元,俺要900元,恐怕下次他们还会与俺合伙干活,不但他俩跟俺,而且还会介绍亲戚朋友、同学来跟俺,俺就不只是赚了900元钱。若是100人跟俺,就能赚100个900元,这样俺不就壮大了吗?第二种办法就是给另外两人每人分900俺要1100元,恐怕下次他们两人就不跟俺干了,这就只能赚这一笔钱,哪个划算?当然是前者。

李连成当村书记前,家里就有30万元存款。可那笔钱是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靠种大棚蔬菜和到开封贩菜换来的辛苦钱。种大棚蔬菜时,有三次冬天给大棚加温时中过煤毒,有两次是自己爬出来的,有一次是聘请的那名技术员发现的,险些丧命。那时一夜最多只能睡3个小时,不仅精心在大棚种植蔬菜,还要操心把菜卖出去。每天深夜凌晨3:20出发,用自行车把菜驮到城里,否则在露天市场就没有摊位了。卖完菜已是中午12点,买个馍或者烧饼,边吃边骑车回家,吃饱之后就想睡,过了老城离家还有20多公里,只能在马路外边,把装菜的麻袋铺到地上,睡上半个小时或十几分钟,再骑车回家,天天如此。

后来李连成看到市场上蔬菜供不应求,自己种的蔬菜产量又很低,便买了一个四轮车到开封去购买大棚蔬菜,转运到濮阳市的菜市场去卖。每天晚上8点整出发,4个小时后到开封,进完菜后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运输赶到濮阳,整夜不能睡觉,卖完菜后再回家睡几个小时。人虽然辛苦,可几年下来竟赚了15万元钱。自从担任了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后,谁家孩子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谁家穷,李连成就接济谁,没过几年,这30万元钱就被花光了。他家没有账本,也从不记账,只要借给别人的钱就不打算要了。

2000年9月,村民张素梅的儿子李世震考上了郑州财经学院,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准备放弃上学的机会时,李连成获知情况后立马送去5000元钱,并给小李交待:“一定要学有所成,给咱村里人争光。”四年学习期间,李连成共资助了他2万元钱。2004年7月,李世震本科毕业后被特招到部队成为一名军官,10年后从副营职干部的职位上转业到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工作,成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39岁的李世震对李连成充满感激之情,动情地说如果没有李书记的倾力帮助,自己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李连成对村民很大方,可对自己却特别抠,当书记后不久买的那辆夏利车虽是他的私车,可私成公用,都是办村集体的事,大修了好几回,司机累得受不了,相继换了好几茬。

原任西辛庄棉纺厂厂长李延成有次同李连成去上海联系业务,晚上让司机将车停在马路边,他和司机两人睡车上,李连成钻在车底下铺了一个床单睡,把那些路过的人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出了车祸。

还有更绝的事,有一次去新乡联系业务,事没办完当天不能赶回,又下起了小雨,车上睡不下,车底下又不能睡,咋办呢?李延成想着这次可以住旅馆了,可问了几家,最便宜的住一宿也要20元钱。转来转去,李连成看见火车站广场有租凉席的,一打听,租用一晚得3元钱。他嫌贵了,便到附近商店去打探行情,一问得知,同样的凉席每个5元,干脆一人买了一个放到车上,今后出差还能长期使用,于是买了两个,铺在火车站的走道下,把衣服脱了当枕头。

久而久之,谁都不愿意与李连成一块去出差。年轻司机也受不了,有的人情愿撕毁劳动合同也要辞职。他那辆夏利车,一直跑了36万多公里,实在不能修了,才报废不再使用。

后来西辛庄村越来越富裕了,可李连成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就是大方不起来。一次李延成同他一起去山东滕州出差,住宿还是找最便宜的旅社,喝不掏钱的白开水,吃凉面大煎饼,买一大袋馒头和咸菜,大葱蘸大酱。从山东回来时过了黄河,到了濮阳的地盘,快到家了,李连成说大家辛苦,几天没见个肉腥味,这回也改善改善生活。结果一人喝了一碗羊肉汤,两块钱一大碗,配上个大烧饼。事过多年,李延成仍清楚地记得,那一次他们一行4人出差3天才花了60元钱。

李连成当了29年的村书记,对待自己的家人,儿子也好,闺女也好,亲兄弟也好,亲戚也罢,要是村里的事、公家的事,谁都别想沾一点光。因此,惹恼了几个兄弟甚至父母,光挨打就有38次。他家的锅碗瓢盆、电视机被砸过8次。而这些都是他的几个亲兄弟干的。李连成的八弟把他打了好几回,为啥打他?就是想沾光不让沾。村里建工业园区时,老八想把安窗户的活接下来,外边的人出50元一个,他也出50元一个。同样的价格,李连成让外人干,就是不让自家人干,老八就打他。正赶上过年,把他家的东西全砸了。老八个大,把李连成的头发抓住,拉的很远,打得挺厉害。他站起来说,你只要不打死俺,这个活你就不能干。还有老五,打他也打的狠。村里的地规定5年一动,该动地的时候,老五把自家地的土挖出去卖了。李连成知道后找到他说:“一个村的地都能动,就你家的不能动,你挖了地,这个地就一直是你的。两个人就吵,吵恼了就打。李连成还是那句话,只要你打不死俺,你就沾不了光。2006年正月初一上午,李连成刚出门准备走亲戚,他的两个弟弟上前拉着他的头发拽到在地,打得满嘴是血,头发也拽下来很多,邻居的人见状赶紧把他扶起来。李连成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为何打俺?原来他俩喝酒喝醉了,一个弟弟说:“你当村支部书记,还不如别人当,别人当俺们还能沾光。你当书记,俺们不仅沾不了光,还跟着吃亏,所以要打你出出气。”李连成十分恼怒地回答道:“你们只要打不死俺,啥时候都别想沾光。”

西辛庄创办企业之初,按照村“两委”订的制度,用工都是优先安排本村村民,谁入股谁就进厂当工人。李连成的一个姨找到他的母亲说情,让他给安排姨表妹到村办企业上班。李连成告知本村的村民就没有安排完,不可能安排外村的人。否则,没法向本村村民交待。可他母亲一次次跑到他的办公室去说情,都被他拒绝,找一趟找两趟,都是这样。他的母亲骂他不尽一点人情,他只好不吭声,母亲发急了往他胸口撞。他越发脾气,母亲越急,导致最后啪啪地抽他脸。李连成始终不松口。他始终认为,治村首先靠的是制度,如果把制度毁了,村里就要乱。制度能不能坚持,首先是要把自己和亲属管好。

西辛庄村民心里都有杆秤,李连成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挨那么多打,都是为了村集体,为了村民,为了公道。因此。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从1991年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29年时间里,进行了9次换届选举,他都是全票当选。

2001年3月,李连成因初诊肝脏有问题住进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消息传出去后,在西辛庄村引起一片恐慌。人们担心他患的这种病是否有生命危险。170多户的西辛庄村,绝大部分村民拖家带口前去探望,有坐公共汽车的,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有开小四轮、三轮车的,潮水般涌向濮阳市人民医院。年近80岁的老人李江栓从未出过远门,这次他摸了整整一天才赶到李连成的病床前。

师生们进了病房,看见李连成昏迷不醒,顿时哭成一团。他们忘不了那么好的教学条件,是李书记用血汗换来的,他们身上穿的校服是李书记用自己的奖金买来的。

工人们走进病房,看见李连成昏迷不醒,个个心如刀绞。他们忘不了那工厂是咋建的,那是李书记跑断了腿跑成的。那钱是李书记用身家性命换来的。

“五保”老人进了病房,看见李连成昏迷不醒,禁不住老泪纵横。他们忘不了在福利院幸福生活,是李连成用心血换来的。

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村干部,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感动。

事后通过多次复查,李连成的病情排除了肝硬化的初诊,昏迷完全是严重的胃病加之长期劳累所致。虚惊一场,笼罩在西辛庄村民心头上的阴云终于散去。

李连成出院不久,已进入冬季,村民李子勤等32人见他穿的衣服很单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大伙集资2015元,有出200元、100元的,有出50元、30元、20元的,纯粹自愿,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其中有6名党员。大家一合计,派了几个代表到濮阳县城,还让李子勤老人在县档案局工作的女儿请了半天假,到百货大楼帮忙挑选购买了一件“波士登”牌鸭绒服、一件“雪中飞”棉夹、一件“老爷车”牌羊毛衫和一套“南极人”保暖内衣、一双棉皮鞋。

李连成穿着乡亲们给买的衣服和皮鞋,人的形象顿时像换了个人似的,他活了几十岁还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奢侈”的衣服和鞋子。他的眼睛湿润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李连成因为家里穷,童年时代正该上学认字的时候,可他拿着棍子和饭碗外出要了两年饭,没有机会上学认字,所以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睁眼瞎”。

2000年7月,河南省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会上确定李连成作为村支部书记代表发言,时任濮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新杰安排人给他准备了一份10分钟的发言稿,可他一个字都不认得。然后只好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勉强应付过去。

自此,李新杰给李连成下了一道命令:您必须学习认字。并自愿当他的指导老师。

这年9月的一天,李新杰到当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正式教李连成认字。他在纸上写好了6个字,对李连成说:“这六个字念‘西辛庄,李连成’,您得把他写在语文课本的封面上。之后,每天学习读、写3个字。李连成本是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为了学习认字,便提前到每天4点起床,用一个小时时间学习,坚持了一年零3个月后,就学会了1500多个字。

现在,李连成可是今非昔比了,读文件、看杂志已不在话下。上网查阅资料,微信交流样样都行,而且还能写写短文。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连成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过普通人的生活,现在每月工资收入不到1300元。

2014年,时任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找李连成谈话说:“您既是濮阳县、濮阳市的典型,又是河南省的典型,还是全国的典型。这么多年来,你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也受了不少罪。为了提高您的生活待遇,让您安享晚年,市里已经研究了,准备任命您为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副县级待遇,每月领一份公务员工资,仍然兼任西辛庄村党支书记。”

李连成听后憨厚地笑了笑,很平静地回答道:“非常感谢党组织对俺的关怀,可这个人大副主任俺不能当!”

“为什么?”段喜中很吃惊地问道。

“原因嘛有两种:第一,俺是全国的典型,上级党组织让俺当典型,是让俺带头干活的,不是让俺当官的。第二,俺现在能养活自己,如果连自己就养不活还当什么典型?俺以后老了,有儿子、女儿养活。俺又不是公务员,只是一个村的支部书记,如果每月白白地领一份公务员的薪水,俺就会坐卧不安,死不瞑目。”

段喜中听他说了这番话后很是感动,认为他这种思想境界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也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从此再未提过此事。

随着西辛庄各项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典型名气越来越大,邀请李连成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每年到全国各地作报告的次数都在百场以上,累计已超过2000场。他不仅在县、乡作报告,而且还曾经应邀到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和中央直属机关及国家26个部委作报告,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一名副校长曾经在濮阳县挂职过科技副县长,对李连成比较了解。2019年3月份,特邀他到该县作报告,时间确定为上午8:30开始。这天,李连成6:30就从村里出发了,行至濮阳县城的一个路边上买了一杯豆浆,吃了几个包子就上路了。8:30准时赶到学校 ,11:30结束后,谢绝院方安排中餐的再三挽留,赶回村里已是下午1:30了,到医院食堂吃了一碗面条就接着上班。

李连成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说自己当村支部书记29年来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群众反对啥,咱就不干啥;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他最后才知道:这叫走群众路线。他从担任村书记不久,就创造性地实施了“4+2”工作法,即:重大事项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坚持实施了“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李连成担任西辛庄党支部书记29年来一直坚持了一项制度,每天早上5:30至7:30,村“两委”干部用两个小时时间参加义务劳动,要么到建筑工地上干活,要么植树、剪树枝、拔草,打扫环境卫生等。边劳动边安排当天的工作,这么多年已养成习惯,风雨无阻。西辛庄不仅由穷变富,而且吵架、打架斗殴上访的没有了,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村。

李连成很谦虚地说:“自己当了近30年的村支部书记,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全国名村相比,在经济总量上相距甚远,至今没有一家很像样的企业,但自己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力争让全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记 者 点 评:

西辛庄村地处黄河冲击平原的盐碱地,既没有交通优势,又没有资源优势。1991年8月,李连成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固定资产达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当初的600元提高至如今3万元。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李连成担任村支部书记29年来,吃了不少苦,吃了不少亏,受了不少委屈。可他的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作为自己心中的信条,不怕吃亏,甘愿吃亏,乐于吃亏。一个处处吃亏的村支部书记,就会赢得当地村民的信任、拥护和爱戴,就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号召力。反之,如果处处耍小聪明,沾便宜,群众就不会信任你,就会瞧不起你,与你保持距离,更不会跟你走。

李连成始终保持农民本色,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生活简朴,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同时,在他的身上始终保持这共产党人的胸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李连成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谦虚谨慎,不张扬,不居功自傲,当组织上准备给他戴一顶县级干部的官帽时,他当面谢拒。与那些跑官、要官人的相比,这是何等宽阔的胸襟?在他看来,当典型就是带头干活,而不是当官,这是多么高尚并且朴实的思想境界。

李连成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担任村支部书记之初,曾向村民公开承诺:“俺要是吸群众一支烟,喝群众一杯酒,就割俺的舌头。俺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掉俺的手指头!”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村里的招待费。当书记29年来村里没有用公款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有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到西辛庄村去的领导,采访的记者,谁接待就去谁家吃便餐。包括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去该村调研时,也只是到李连成家吃了一碗捞面条。他不仅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还严格执行了国务院关于行政村不得用村集体公款用于招待费的规定。

李连成坚持不唯上,不维虚,只为实,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了“群众反对啥,咱就不干啥;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的执政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时,他带头拆掉自己一栋建筑面积460平方、价值几十万元的两层楼房。划分宅基地时,他把位置最差的地方留给自己。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起到了无声的榜样!

李连成不仅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还具有很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思想作风上过硬。

打铁还需本人硬。只有自己作风过硬的村书记才能带出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合格的党员队伍。这个村的党组织才会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一个村的书记抱着“吃吃喝喝捞好处”的心态,是绝对当不好这个村的带头人,一切皆是空谈。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2) 李连成在认真学习党章。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3) 李连成讲党课。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4) 李连成从北京出席全国党代会载誉归来谈感想。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5) 李连成接受媒体记者访谈。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6) 李连成到地里,指导村民进行小麦田间管理。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7) 李连成(右)到村建筑工地指导施工。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8) 李连成的座右铭: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9) 西辛庄村获得的全国荣誉之一。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10) 西辛庄村获得的全国荣誉之一。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11) 西辛庄村获得的全国荣誉之一。


《全国著名村书记17》李连成:吃亏书记

(12) 空中俯瞰西辛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