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訓: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李世民晚年,因為擔心“太子生長深宮,不知民間疾苦”,特別寫了《帝範.崇儉》,教太子李治曰:“ 

縱觀古代帝王,凡創業之君,莫不以儉約而興;敗國喪身之主,莫不以奢侈而亡。

李世民引經據典,教給李治許多勤儉節約的道理:“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此是明王之威德,至聖之格言。依而行之,吾無間然矣。”

把李世民的引用的經典翻譯一下,就是說:“天子雖然富有四海,但是不能貪圖美食,不能貪圖華麗的衣服,不能修建奢華的宮殿。天子節儉,要把錢用在敬天法祖,改善民生,修建水利工程上面。”

中華古訓: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長孫皇后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貴為天子,長孫皇后母儀天下,夫妻二人富有四海,可謂是星月可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不喜歡奢侈享樂,而是勤儉為本。關於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節儉的故事,可以寫出一篇鴻篇鉅製來。自媒體篇幅有限,我就只舉兩個例子。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彌留之際,還在想著為國節儉。《資治通鑑》記載,長孫皇后“性約素,服御取給則止”。她在臨終遺言曰:“死不可以厚葬,願因山為壠,無起墳,無用棺槨,器以瓦木,約費送終,是妾不見忘也。”

《新唐書》記載,李世民很節儉。有一次,李世民請親家公兼宰相宇文士及吃飯。宇文士及拿刀割肉。李世民盯著宇文士及,看著他用餅把刀子上油擦乾淨,並且把餅吃完,才算完事。

中華古訓: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李世民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節儉,結果成就了貞觀之治。隋文帝也很節儉,他貴為天子,也是富有四海,星月可得。隋文帝吃穿也很樸素,史料記載說“非節慶僅食一肉。”

隋文帝和獨孤伽羅的兒子,就十分奢侈。太子楊勇、秦王楊俊、蜀王楊秀,都因為奢侈浪費,遭到了父皇母后的斥責。太子楊勇得到一副名貴的鎧甲,就被父皇訓斥,成了被廢的導火索。

隋煬帝即位,接過了父皇“開皇之治”積累的海量財富。隋煬帝奢侈無度,只用了十三年時間,就敗光了大隋基業。李世民目睹了隋煬帝的失敗,不想重蹈覆轍,才會如此節儉。

中華古訓: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隋煬帝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勤儉的道理,不僅僅可以用在帝王家,用在普通百姓身上,也是金科玉律。於是乎,民間就有諺語曰:“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筆者早年在廈門打工,在一個老闆的廠裡做事。老闆是打工仔出身,在廈門闖蕩多年。老闆從開小店起家,後來又辦了一個二十幾人的小廠。老闆的財富一步一步積累財富,成了老鄉圈裡的有錢人。

在2003的時候,老闆就在廈門有車有房。2012年,老闆就去世了。他的財產由他的獨子繼承。他的兒子不務正業,不僅無心經營父親留下的廠子,還特別喜歡去高消費的夜 場。沒過幾年,廠子就倒閉了,房子也賣了,現在成了窮光蛋。

古往今來,父輩勤儉節約,積累了財富,被兒子敗光的事情,可謂是車載斗量,不勝枚舉。這樣的故事,如果要是都寫出來,可以寫成鴻篇鉅製。

中華古訓:金錢本無主,出自勤儉家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上一張作者王福星本人的照片鎮樓。

天子富有四海,都要勤儉為本,才能長治久安,坐穩天下。普通的百姓,再有錢也比不過天子,若是不節儉,不勤勞,財富豈能守得住?

金錢本來是沒有主人的東西,你要是勤勞節儉,財富就會到你家。你要是奢侈懶惰,財富就會離你而去。這樣的金科玉律,無論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準。

江西有句俗話:“女要儉,男要勤,三餐茶飯不求人。”勤勞和節儉,或許不會給你帶來大富大貴,但是可以讓你衣食無憂。如果運氣好一點,還能讓你成為土豪。若是不勤不儉,父輩給你再多的財富,也會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本文資料來源:《二十四史》《資治通鑑》。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