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路还长,请加油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所以,经济条件稍微差一点,最担心的就是生病。

医者父母心,路还长,请加油

图文无关,只为好看

  但,生老病死又是人生的完整的组成部分。生病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有些病坚持忍忍,要么习惯了病痛的折磨,要么就是身体战胜病魔,获得解救。

  我不喜欢去医院,相信这世上也不会有人喜欢去医院,尽管,医院的现状改善了很多,医者无限靠近父母心,但现实的情况,总让人心生不悦。别说是医生,就连遇到的护士都很少如传说中如沐春风的。

  医生的分级制度,我不甚了解,但我个人比较相信专家,不是迷信称谓,最重要的是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效率,普通医生还是略有差距。

  此前在上海居住,曾一度头晕脑胀、天旋地转、无法坐卧行走,内心深处以为身患不治之症,于是去了几个知名大医院,心脑科、耳鼻喉科,其中不乏专家教授,从常规检查、验血到CT、核磁共振,都没定论,开了一堆心脑血管的药物,怎么吃都没效果,气馁的自己都要放弃,这个时候除了自我抑郁之外,更多的还是积淀的对医生的埋怨,倘若换做真的父母,这心当如何安放。

医者父母心,路还长,请加油

图文无关,只为好看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病症的治愈是比较偶然,之所以用偶然这个词,是因为,患病以来,自己反复的查找各大医院医生的主治方向,碰巧看到有病人的症状非常类似,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做最后的尝试,也碰巧这个症状就是典型的疾病表现。

  最终,医生只是盯着我的眼睛,让我用手按住太阳穴,反复躺卧起立几次,症状迅速缓解了,一周后就彻底痊愈了,确诊为耳石症,而治疗的费用不足两位数。

  无论从花销上,还是耗时上,原本一个不能再简单的小症状,在不对症的医生手里,感受到的却只能如小白鼠般无助和慌乱。倍数级的花销,倍数级的耗时,最重要的是倍数级的痛苦,医者是否也能感受得到?

  医院各种科学仪器设备,让效率提升,让医生诊断更加高效精准之外,仿佛也让医生的父母心打了折扣,仿佛仪器不发话,医生便不会了思考,我不太懂耳石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但比较起来所有求医的过程和体验,内心还是忿忿不平,问题出在哪儿?

医者父母心,路还长,请加油

图文无关,只为好看

  岳母去口腔医院治牙,对专科医院满腹牢骚,在她的印象中,拔牙镶牙本就是很简单的一气呵成的事儿,到专业的大医院反倒费事,拔牙的不管消炎的,消炎的不管镶牙的,拔牙要去两次,镶牙要再去两次,而整个过程中,就没有哪个医生会告诉你,完整的诊疗方案,最后岳母生闷气,自己去小诊所处理了事。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也是遇到这个问题,因为不对症,原本不到20块的治疗真菌感染的药膏就能解决的问题,花了高额的检查医药费不说,差一点就疑似性病,这种难言之隐,若未痊愈,便可能是一辈子不能开口的秘密。

  突然想起一个戏谑的段子,讲的是小伙子某些部位始终呈现黑色,几次求医关键部位都切了,黑色还是一直出现和蔓延,最后一个只有一个医生建议不要穿容易掉色的黑色内裤。虽然都是自嘲自黑的内容,但从患者的角度来讲,这感觉便是同病相怜。

  或许,我及周围人的遭遇只是个例,也希望就是个例,毕竟治病救人之事,不是普通人做得来的。但若需求医问药,我还是建议尽量找专家医生,提前做做功课,省钱省时是小,减少痛苦早日康复才是大,树立对医院及医生的信任和依赖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