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它是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縣級市,膠濟鐵路和羊臨鐵路、濟青高速和長深高速在這裡交叉貫通,濟青高鐵在這裡設北站。雖屬濰坊管轄,但其實距淄博更近。

這裡有許多著名旅遊景點,如雲門山,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和山風景區,農民畫畫院,雙貝體育公園,井塘古村等,它就是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縣級市青州市。而云門山和井塘古村兩處比較集中,故我安排兩景一日遊。

【雲門山篇】

雲門山位於青州市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屬於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在夏秋季節,雲門山南側的“雲窟”開閘放雲,此時白雲騰空而出,經雲門洞冉冉昇天,雲門山因此得名。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雲門山山門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沿路上山,漸入佳境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繼續攀登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神真的在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順利到達雲龍之門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中、英、韓文的雲門洞介紹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雲洞天開,名不虛傳

類似的景觀我也見過若干個,比如保定的蠶姑坨、承德的夾牆溝、邯鄲的東太行等,洞都是處於山較高的位置,而云門山的洞處於較低的位置。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換個角度看雲門洞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壽”山超大石刻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祝自己生活平安,健康長壽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一路上如仙境一般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通往雲門山頂峰的石門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到達雲門山山頂

雲門山由於海拔不高,才400多米,所以爬上來沒覺得累,雲門洞還是比較有特點,有時間來看看吧。

【井塘古村篇】

井塘古村位於青州市區西南15公里處,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是山東省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明代建築風貌的古村落。2014年,井塘古村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入口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電影《紅高粱》拍攝地

好萊塢電影《終極勝利》、兒童魔幻連續劇《遠古神童》、張藝謀電影《紅高粱》等均曾在井塘實地拍攝,由於古村完全保持原始風貌,所以拍攝效果極佳。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原始的石板院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民俗展覽室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織布機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生產工具及生產方式展覽室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全石質粉碎工具-碾子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全石質磨豆腐工具-石磨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洗手間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清張家大院,為井塘旺族,多位家人曾為官青州

除了張家大院,村裡還有吳家大院、孫家大院,都是村裡有影響的旺族,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非常重視教育,家教也比較嚴。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婚嫁習俗展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看不清誰給題的“德正業興”

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德要正,只有德正才能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顯示了樸素的哲學原理。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用曾國藩家訓勉勵村人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手工釀酒坊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姥姥家的小吃,古時吃寫作吃

看到這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成群的孩子們圍在姥姥周圍,等著發東西吃,雖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吃起來特別香,原料絕對純天然,絕對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為保持古村原貌不被商業化,大多數村民都已遷出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比武擂臺

山東縣級小城,坐擁天然奇觀雲門洞和低調像穿越的井塘古村

明代古樹

井塘古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吳宜賓的七十二古屋為中心,形成了以張家大院、吳家大院、孫家大院為布點的古民居建築群。這裡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橋、古井、古廟、古石臺、古樹。其中,明代古樹10餘株,500年的皂角樹和千年朴樹仍旺盛生長於山腰石縫間。村民基本都已經遷出原來村子,整個村子保持原貌,這種做法與拆了新建和過度商業開發不同,值得推廣。

想看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井塘古村值得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