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武則天作為唯一一個女性皇帝,不僅是一位大美人,而且還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更是女中豪傑的代表性人物,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武則天在位期間,為了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首次開創了“以武取士”的武舉制,採取了與“文舉”考試一樣的選拔方式。在我國古代社會中,雖然“武舉”的社會地位一直低於“文舉”,但是“武舉制”作為科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眾多學子的歡迎,而且對唐朝的體育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唐朝時期,面對府兵制的瓦解、“以武取士”的傳統、邊疆危機等社會大背景下,武則天創立了“武舉制”,為習武之人開啟了仕途道路

(一)府兵制瓦解,募兵制興起

在我國古代,一個國家的實力是否強大,與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唐朝建國之初,“府兵制”作為唐襲隋制的產物之一,又稱為“軍戶制度”,此制度採取“兵農合一”的方式。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閒暇之時,農民都在農耕勞作,戰亂之時,農民便從軍打仗,並且士兵所需要的軍事武器和馬匹都屬於自備,也許這就是“府兵制”最大的好處,減少國家財政的支出。時間長了,優勢逐漸策的成為了劣勢。

國家安定、富強之後,“府兵制”不再適合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府兵制”服役的時間實在有點長,武則天掌權之後,由於農民與士兵存在著不平等的地位,府兵常常遭受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待遇,導致許多人不願意做府兵。

“府兵制”與“均田制”兩者相輔相承,武則天時期,“均田制”遭到了破壞,“府兵制”自然而然地也受到了動搖,逐漸面臨瓦解,從而“募兵制”由此產生。“募兵制”中軍事費用主要由政府所出,減輕了士兵的負擔,減少了逃避兵役的現象,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二)“以武取士”的傳統

我國古代歷史以來就有春遊和秋遊活動,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就是皇家貴族、文武百官到皇家別院涉獵,為了遊玩,對於下層社會的人說就是上山打獵,為了生存。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而“以武取士可以說深受皇家涉獵的影響,為了遊玩自然會有一些涉獵比賽,而比賽的冠軍多為武將奪魁,“以武取士”也逐漸成為武將仕途道路的傳統。根據《體育五千年》記載,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女皇,而且還是體育活動中的女強人。

在唐朝“以武取士”的環境下,武則天學會了騎馬、射箭,有時還率領將士練兵、涉獵、檢閱軍隊等。“以武取士”的傳統對武則天的“武舉制”起到好多的借鑑意義。

(三)邊疆危機,戰事需要

唐朝之初,雖然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對於軍事外交上並不是很順利,各民族的關係也不是很融合,常年因邊疆問題爭得你死我活,邊疆問題睏乏了唐朝數多年。武則天當權後,邊疆依舊不太平,戰亂不停。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比如突厥首領不清楚實情就攻佔唐朝安西四鎮地區,導致兩方都受到慘重的代價。少數民族吐蕃也不斷在青海製造混亂,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交匯地帶展開進攻。回鶻國家,因發生內部爭取之戰,導致混亂波及到唐朝邊疆的穩定。東北地區的契丹國家也一直攻打河北中部。一時間唐朝陷入了混亂之中,危機四伏,急需強大的軍事實力來維護邊疆的穩定。

二、唐朝時期設立的“武舉制”,經過層層選拔和推薦,有騎射、長垛、馬槍、步射、翹關舉重等考試內容,促進了唐朝體育的發展

在武則天“武舉制”建立以前,就存在一些較為成型的武官選拔制度,前朝武官選拔的方法無疑給唐朝“武舉制”奠定了基礎。武則天的“武舉制”與前朝相比較來看,唐朝的武舉制度更加體系化、規範制度化。

唐代武舉制度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選拔方式,其一、鄉貢武舉的選拔,其二、武舉考試的省試。鄉公武舉的選拔主要是經過最基本的資格考察之後,由各州府掌管武試的官員舉行考試,通過考試的人被稱為舉子。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武舉的省試主要是舉子參與尚書省之下兵部的考試,也是武舉考試的最後一道程序。對於武術考生來說,武舉省試至關重要,合格之人可直接入兵部。

騎射作為武舉考試的內容之一,而騎射主要是指一邊騎馬,一邊射箭。據《夢粱錄》載:“有射弓踏弩社,皆能攀弓射弩,武藝精熟,射放嫻習,方可入社”。從這可以看出“武舉制”中騎射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使唐朝民間社會出現許多有關騎射的社團,比如:習射社團、弓箭射組織等,促進了民間地區的體育的發展。

長垛,遠距離的箭靶,其實也是射箭的一種,只不過距離箭靶比較遠,俗稱“遠射”,在不同的時期長垛的長度多著不同的長度要求,然而,長垛作為“武舉”考試的內容之一,長度一般在十米左右,以“畫帛為五規,置之於垛,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作為考試的方法,通過考試的方法可以看出長垛需要很好的體能,首要要需要很強的判斷能力,其次手臂要有力,最後要有體育信念。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馬槍也是“武舉”考試的內容之一,馬槍一般指騎兵之人所用的“槍”,“槍”就是我所說的匕首,與步槍相似但是比較短小。

《唐史》所記載:“彭排馬槍,斷截衢巷,偵邏縱橫,戈甲竟道”。看似很小的匕首沒有什麼用處,有時弱點也可以成為優勢,匕首的小藏在身上不易發現,可以很好的用來防身。雖然沒有體現出體育的意義何在,但在我國古代武舉制度上也發揮了作用。

步射在唐朝體育發展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步射在作戰是看似像是“臨陣多逃”的戰術,其實步射就是在撤退過程中用弓弩和火槍進行射擊,從而不進行肉體上的作戰,算是一種比較鬆散的陣營,實際上有專門掩護步弓手的刀盾兵。

正所謂“左手開虎口,右手摘刀弦”。步射在體育發展巧妙的利用的身體的各個部位,在出手時能夠使快、準、狠的特點展現的淋淋盡致。

翹關舉重作為“武舉”考試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非常費力氣的體育運動。在唐朝之前就有關於舉重的故事,像歷史上曾經有一位皇子因聽信他人之話,便舉起了一個鼎,不興的是被鼎砸死。

所以翹關舉重在唐朝時期主要指選舉士兵的一種方式,便出現了“翹關五舉”,“負米五斛行三十步”的說法,然而,翹關舉重也逐漸的成為唐朝百姓的運動活動之一,在民間地區出現了舉“石球”、“石墩”一類的體育活動。

三、“武舉制”作為一種開放性制度,不僅推動了唐朝尚武精神的發展,而且還增強了唐朝的軍事實力,推動了唐朝體育運動的發展,更對後世起到了借鑑作用

唐朝時期,武則天首次創立的“武舉制”,是一種比較開放性的制度,沒有等級地位的要求,只有真學實幹的武力本領。而武舉考試也得到廣大貧民才百姓的支持和認可,使唐朝社會一時之間興起了好鬥的社會風氣。

“負米五斛行三十步”,“武舉制”是如何推動唐朝體育發展的?

在民間地區展開來各種體育活動,其中民間地區出現了武術、柔道、摔跤、拳術等,其中武術對百姓的影響最大。在休閒的時候,百姓都會在一起切磋武術,討論戰術,小孩子便從小習武,拜師學藝,積極的順應“武舉制”的發展潮流,推動著民間體育的大發展。

唐朝時期,武則天創立的武舉制度,對唐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武取士”的理念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制度上的變革,也更有利於當時社會人才選拔的制度化與規範化,除此之外,武舉制的產生促進了唐朝武術館規模的逐漸壯大,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上的發展,無疑對唐代軍事體育和民間體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以武術技藝為主要內容的“武舉制”,為更多的平民百姓開啟了仕途道路,對於統治者來說,維護了當時國家的統一和社會安定,鞏固了統治者的政權。

武則天設置的“武舉制”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武舉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可以說具有劃時代性的重要意義。郭沫若曾評價道:“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可以看出武則天開啟的武舉制度對後世的影響之大。到了宋朝時期就出現了許多休閒娛樂的體育活動,比如:放紙鳶、水鞦韆、拔河、蹴鞠等又娛樂又運動的活動,不但可以強身鍛體,而且還延續了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