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成旅遊熱門地,樊錦詩親授五條莫高窟旅遊“最佳攻略”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4月22日報道:這是一位老知識分子樸素的一生。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樊錦詩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顧春芳作客上海圖書館,參與上圖線上“雲講座”的錄製,由樊錦詩口述、顧春芳撰寫的新書《我心歸處是敦煌》通過雲端與讀者連線,講述樊錦詩與敦煌的愛與羈絆。本次線上“雲講座”今天下午也正式推出了,近三千位上圖讀者實時收看了直播。

與其說自傳,不如說敦煌文化普及讀物

“她守護國寶,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髮……用數十年的守望告訴世人,她無愧於敦煌。”這是2004年“感動中國”給樊錦詩的頒獎詞,短短几句概括了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我心歸處是敦煌》是樊錦詩首次直面讀者親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但在她自己看來,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讀物。書中大半的篇幅都在講常書鴻、段文傑的篳路藍縷,都在講敦煌的藝術。

敦煌成旅遊熱門地,樊錦詩親授五條莫高窟旅遊“最佳攻略”

“我在敦煌多年,我發現外界很多人,只知道敦煌莫高窟很有名,由於不瞭解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對長期在莫高窟工作的人也是抱有同樣的態度。你們是不是和尚?長時間在那裡不想動一動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聽到過很多。”樊錦詩緩緩說道,我在莫高窟工作了57年,天天與它相伴,見證了它從破敗不堪到如今保護得非常好。時間越長,越發認識到莫高窟是一座燦爛瑰寶。於是我出了這本書,我有義務有必要將莫高窟介紹給世人,同時也把我這個人放在時代的大環境中來描寫。

敦煌成旅遊熱門地,樊錦詩親授五條莫高窟旅遊“最佳攻略”

在書中,北京大學考古系師從宿白、蘇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學往事,與終身伴侶、武漢大學考古系創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詩篇,五十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動人故事……這些深度訪談整理成包含了樊錦詩個人命運、人生經歷,以及敦煌的歷史、藝術、學術和保護管理等十三個部分。撰寫者顧春芳說,寫這本書讓她真正走近樊錦詩,懂得樊錦詩,“她一生的成就都源自她的心,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洞內文物洞外看,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平衡發展

如今,敦煌成了國人的旅遊熱門之地,大量的遊客勢必會給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帶來壓力,樊錦詩提倡,“洞內文物洞外看”。她表示,莫高窟去年一年的客流量有200萬,而洞窟的容量有限且材質都是泥巴、草、蘆葦等,異常脆弱。“我們要想著法子讓觀眾看到這些寶貝。”樊錦詩說,保護文物,不是不給觀眾參觀,也不能完全放開參加。

“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旅遊開發,在滿足遊客需求的同時,要利用先進的科技跟管理手段,加強對文物的監測,注意它的保護的狀況,使文物保護跟旅遊開放得到平衡發展。”樊錦詩說,遵循著這個原則,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既不影響文物保護,又能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和遊客需求的方法,那就是數字電影加實體洞窟的預約參觀方式。實踐證明,這個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是樊錦詩帶領著莫高窟人,用12年的時間,在戈壁上創造的奇蹟。2016年4月“數字敦煌”上線,高清數字化內容向全球發佈,遊客在電腦前,就可以看到莫高窟清晰全景,就宛若在石窟中游覽一般,在這些巨大工程一一落地的時候,樊錦詩已經快80歲了,勞累奔波半個多世紀,她說,我心歸處是敦煌。

敦煌成旅遊熱門地,樊錦詩親授五條莫高窟旅遊“最佳攻略”

樊錦詩手寫的五條最佳攻略

在最後,樊錦詩還給出了莫高窟旅遊的最佳攻略。第一,看敦煌研究院官網上公佈的攻略,交通、氣候、住宿、參觀路線,都特別細緻。第二,來之前可以先看看普及讀物,提前做些積累。第三,一定要提前預約。第四,最好錯開七八九月高峰期,人太多也看不好。第五,莫高窟文物價值無比珍貴,大家參觀時一定要多多愛護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