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病不吃藥也能自己好,別再摧毀自身免疫力了!

一生病,就找醫生吃藥、打針,實際身體越吃越弱,特別是過度使用抗生素還會產生耐藥性……其實,人體有你想象不到的強大自愈力。

德國《生機》雜誌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的疾病都能夠自愈。這是因為,人體內其實蘊含著一個大“藥鋪”——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激素,這些激素就是“藥鋪”的藥材,將其排列組合,可以配出30多種藥方來。


這6種病不吃藥也能自己好,別再摧毀自身免疫力了!


60%的疾病都能自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和扶持人類機體的自愈力而已,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是藥,而是人們自己。

研究發現,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的疾病都能夠自愈。這是因為,人體的自愈系統,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等,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體的這種能力遭到徹底破壞,即使華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問題是免疫系統遭到了滅頂之災。


這6種病不吃藥也能自己好,別再摧毀自身免疫力了!


生點小病有助提高免疫力

人的免疫力,並不是從營養中直接獲得,而是依靠人體內外的各種抗原刺激,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

當少量的細菌、病毒反覆刺激我們的身體後,免疫系統就會針對它們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當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侵入時,就可以迅速投入戰鬥,做到針對性防禦。在這裡,這些極少量的細菌、病毒相當於起了給人體“打疫苗”的作用。

所以,有些時候,人在疾病狀態下其實是在排除毒素,是自身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果,不必太慌張,畢竟大多數的小毛病即使不吃藥也能好。


這6種病不吃藥也能自己好,別再摧毀自身免疫力了!


自愈力從頭治到腳

只要能和這些激素做好配合,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就能夠捍衛好身體健康的大門。大多數的小毛病即使不吃藥也能好。

1

感冒

當身體受到細菌、病毒的襲擊時,自愈系統會迅速地組織免疫細胞來打一場防衛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感冒。南昌大學二附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曾林祥提醒,大多數感冒都可以不治而愈,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7天。事實上,沒有藥物能直接治療感冒這種病,所有抗感冒藥不過是緩解由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狀罷了。

2

小傷口

當身體受到了機械、物理的損傷,它會默默地修復傷口、促進痊癒。比如,不小心蹭壞了皮膚、出了血,過一會兒就會自然止住,這就是體內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

除了身體表面的傷口,包括胃潰瘍、口腔潰瘍之類的“傷痕”,甚至骨折、腦部傷害等,當傷害一開始,機體會立刻自然地產生再生作用,分化出新的細胞,使受傷的細胞結痂脫落,轉變成新的肉芽組織,完成自療。當然,自愈需要條件,必要時還要尋求醫生的幫助。比如,如果皮膚潰爛,要及時給傷口消炎;骨折後要上夾板,1周後要適當補點骨頭湯;出現潰瘍,要少吃上火的食物……

3

輕度“三高”

當機體內出現了多餘的垃圾廢物,它又會有條不紊地通過各種渠道將其清除。比如,肝臟、腎臟都可以為身體排毒;體內積聚了多餘的脂肪熱量,通過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脂肪肝、部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生活方式疾病在初期,不用藥也可以控制得很好,只要定期監測就會掃清身體的隱患。

4

失眠

發現睡眠質量差,一上來就吃安眠藥無異於飲鴆止渴,事實上,放鬆心情、適當鍛鍊,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腸易激綜合徵,最根本的誘因就是過度緊張,因此調節好心理才是治療的根本。

5

發燒

當人受感染時,體溫升高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抵禦某些病菌的繁殖。因此,一般來說,低於38℃的發燒,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緩解,並不需要吃退燒藥。如果身體虛弱,還可以適當補充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

6

上吐下瀉

很多時候,拉肚子也是一種自我防禦。當我們吃了有毒食物後,往往會上吐下瀉,這樣毒物才能及早地從體內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此時,只要讓腸胃充分休息,適時補充水分就可以了。


這6種病不吃藥也能自己好,別再摧毀自身免疫力了!


別再自毀自愈力

1

一感冒就吃藥

普通感冒出現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和發高燒等症狀,是為了將病菌驅趕出體外,令病菌的破壞力減弱。如果為了壓制這些症狀而大量吃藥,反而會讓身體產生抗藥性,降低藥物的療效。

2

太愛乾淨

人體免疫系統需要不斷經過外界的馴化來逐漸增加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如果太愛乾淨,免疫系統就得不到鍛鍊,久而久之免疫力就會越來越差。有些人平時喜歡用消毒劑洗衣服,或是用消毒水拖地,其實這種做法沒有太大必要。

3

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久坐會使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

4

到晚上吃大餐

南昌大學二附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謝正元提到,晚餐過飽可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胃、腸、肝、膽、胰等器官在餐後的緊張工作會傳送信息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影響健康。

5

長期睡不足

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還會危害健康,相當於慢性自殺。人的睡眠系統同樣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這個系統一旦紊亂,人不僅不能高效率地工作,還會導致免疫力降低,造成各種疾病的發生。

6

情緒不好

免疫力強弱與人的情緒和心理壓力有著很大的關係。樂觀的人不僅能讓人生活更積極,還能有效增強免疫力。而悶悶不樂、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的人比樂觀開朗的人免疫力會更差一些。

7

吃得太挑

其實長期挑食、偏食的人往往因營養攝入不全面,導致免疫力差,繼而引起許多小毛病。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要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均衡膳食。

8

不愛動

堅持運動能改善身體各系統的調節能力、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經常不運動的人,身體氣血運行變慢、肌肉鬆弛無力,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和病毒。明確一點:身體本有天然“神醫”,別迷信化學藥物,忽視人體內藥,大家一定要切記切記!

雖說一些小毛病可以靠人體免疫力自愈但自愈力並不可以代替醫療手段哦,發覺情況不妙時還是要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