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众所周知,在近代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以笔为武器,抨击社会现实,字字狠辣,写出的东西不带一个脏字,却能将人骂地狗血淋头,没错,他就是鲁迅先生。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鲁迅先生写文章,不管你是政府要员,还是文学大家,只要你做的不对,他就敢开骂。曾经伟人评价过他: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的言论公正性可见一斑。

袁世凯复辟称帝,很多人对于他的行为痛批,称其为“窃国贼”。按理说,鲁迅这样的人,对于如此行为的人绝对会痛骂一番,然而鲁迅的做法却令人大跌眼镜,不仅没有进行过任何语言攻击,反而写下非常多的赞美之言,这究竟是为何?

袁世凯最大的也是根本无法抹去的污点是大家都熟知的复辟,并且为了复辟出卖国家,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因而众人对于袁世凯的的评价,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在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并且妄图复辟。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加之内部也存在着派系斗争,使得这个新政府在帝国主义截留中国关税的情况下,财政入不敷出,举步维艰。

虽然袁世凯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其实是他自己的野心勃勃,对权力认识越透彻,自己也越着迷。袁世凯就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启了自己的“夺权之路”。由于当时是他劝溥仪退位,所以就在整个政治界获得了一定的威望。

并且,他的手中掌握着兵力雄厚的北洋军,这就使他拥有了一定的军政资本,加之后来孙中山的承诺,国民政府不得不与他妥协,交出胜利成果。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本以为宋教仁制定的约法可以制衡袁世凯,没想到宋教仁竟被袁世凯刺杀!刺杀之后,袁世凯居然逆历史大势而为之,妄图复辟帝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讨伐袁世凯”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热潮。而且后世的学者对袁世凯“一刀切”,定性为“窃国大盗”,对他全盘否定,口诛笔伐。

但是,这并不代表袁世凯就只是一个贪恋权势的草包。当年鲁迅先生在范源濂的带领下见到了袁世凯本人,回去之后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

“整个民国期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可见就连鲁迅先生这样革命性最强的笔杆先锋对他也是充满了赞叹,甚至上升到“非他不可”的高度上。而如果袁世凯本人仅仅是个舞权弄势者,袁世凯的遗书中怎么会写道:“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事时多”?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那么在历史上,他为了弥补遗憾,在文化方面有什么贡献呢?

在一九零五年废除了科举制之后,他一直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之繁荣昌盛,实系于国民之品德、知识和体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平,必得强化公民教育。

而且认真践行,他为了给国家培养新式人才,确立发展师范教育这一战略,在全国各地一共建立了四十多所师范学校,为各个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无数的青年才俊。更令人敬佩的是,袁世凯作为一介军阀,却始终将“治国之道在于治学”奉为金玉良言,甚至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四年制免费初级小学,压缩自己军队的军费来筹集资金,修建学堂。

力度之大,是很多改革和变法的策略都无法比拟的,也真切的提升了国家的文化水平和整体基础。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结合当时全世界的形式,袁世凯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更加想培养一些有着高素质高文化的精英人才,他想让各个阶层都有精英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曾经亲眼所见外国人在欺辱中国时所用的高级军事技术,他在兴办学校之后,就要求教师寻找素质较高的学生,让他们出国留学,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贯彻“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可能是因为自己读书较少,所以袁世凯十分敬重读书人,尤其是教师,更加是以礼相待。他曾经说过“育才莫先于兴学,兴学莫重与得师。”他对于教育的重视,和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缩小当时中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一向清高不羁的鲁迅先生,不计较他的政治过错,反而另眼相待吧。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著名学者郭剑林认为(引用较多,用图片表示):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而这些文化也在后来开花结果,成就了民国的文人风流。

除了重视教育和文化之外之外,袁世凯其实还有许多的功绩,当时的袁世凯自从督军朝鲜回来时,有感于清朝兵力的传统和孱弱,曾说道:

“窃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而他也不仅是说说而已,掌权后的他立刻开始兴练新军,仿照德国的军衔制度,改善旧的军队制度,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他也非常重视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布许多政策,使得短短几年内民国就多出了若干众多近代化的工厂······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开始趋于客观化,比如加拿大华人历史学家陈志让认为(引用较多,用图片表示):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这说明袁世凯其实还是爱国的,并非只是一个贪图权力的“窃国贼”。

“硬骨头”鲁迅谁都敢骂,为何只见袁世凯一面,就对他高度赞扬?

所以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避免绝对化,就像袁世凯一样,如果不是“称帝”这个污点让他晚节不保,也可谓是一代伟人了,也无怪当时鲁迅先生如此评价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