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出自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開篇的第一句話,家喻戶曉,一語道盡天下婚姻的真諦。

什麼是幸福的家庭,作家沒講,我想,大概就是親情融洽、愛情美滿、身體健康、生活富足。缺少了任何一項,都將成為不幸的家庭。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幸福的家庭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的,但在現實中還是少數,大多數家庭都是亞幸福或者說不幸福的,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一時無法解決好。幸福的家庭都有幸福樣子,而不幸福的家庭,也有其基本的特徵,反映在夫妻關係上,主要有四大表現。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思想消極:搭夥過日子

“夫妻就是搭夥過日子”抱這種觀念的人還真不少,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很多人不相信愛情了,或者受過感情傷害,認為愛情已死。二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將所有的愛情消磨殆盡,平淡生活,已經讓他們沒有了愛的能力。三是現在大齡青年很多,大家到了一定時候人,不得不放低要求,為了結婚而結婚,兩個人之間感情不深,迫於無奈,變成了“搭夥過日子”。

我一直以為,一個人如果對夫妻生活的看法是“搭夥過日子”,那註定是沒什麼幸福可言的。將“餘生”過成了“搭夥”,最後也必將“散夥”。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搭夥過日子”,說白了,就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了各自飛”,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對這段婚姻的悲觀看法,所以指望他能為這個家庭付出多少,指望對另一半寬容和忍讓,那都是不現實的。如果遇到個有責任的還好點兒,如果沒責任心,那就會慘不忍睹。兩個人之間如果沒有愛,你能忍受對方多長時間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幸福的婚姻,你千萬不要想著“夫妻是搭夥過日子”,而是要互敬互愛,把對方當作攙扶到老的伴侶。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缺乏責任心:只索取,不奉獻

《禮記》中開宗明義地說: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禮記》中講“既內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我國的婚姻制度發展表明,在封建社會早期,無外乎三種目的:祭祀、繼嗣、內助。到了後來,才增加了另外一個目的“愛情”。

祭祀是古代的大禮,古時祭祀祖先,必須夫妻共同祭拜;繼嗣就是說要綿延香火、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結婚生子是多麼有必要;而所謂內助,就是說夫妻兩人一人主外,一個主內,分工合作,互相幫助。所以,賢內助也是結婚的重要目的之一。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常聽人說,真愛是不求回報的,其實這話不全對。父母對子女的愛,大多數可能真沒有期望回報。但愛情,一定是期望回報的,他所有的付出,肯定是想得到你的愛。如果一個正常的人,為另外一個異性無私奉獻不求對方愛自己,那我真要懷疑他到底有沒有愛了。

夫妻兩個人,如果一方總是好吃懶做,而另一方總是在付出,肯定不可能幸福。常言說“兩個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這說明在夫妻關係中,只有兩個人志同道合,一起攜手為家庭、為對方去付出,才可能讓生活更好,也才能得到幸福。

當然,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現代人已經不全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但所有的事還是應該雙方共同來完成。家務不全屬於女人,賺錢養家也不全屬於男人,共同去做,既有利於增進感情,也是有責任的表現。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溝通太少:互相不關心、不體貼

我小的時候,經常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裡去睡,感覺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奶奶就沒吵過架。那時候,沒電視機之類的,農村人吃了飯就睡覺。兩個人每天晚上在被窩裡能聊到半夜。仔細聽聽,其實就是說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今天又發生了哪些事,怎麼處理的,有什麼想法,說的人講得津津有味,聽得人積極回應。有時候還將一些事翻來覆去的講,每次都百聽不厭。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所以,幸福的家庭,一定是經常溝通的,一個願意說,一個願意聽。而不幸的家庭,兩個人基本不溝通,一個不願講,一個不願聽。溝通太少,對方怎麼想的,在做什麼事,你可能一無所知。長此以往,就成了不關心,不體貼。

幸福的夫妻,如果一方出遠門,或者晚了沒回家,另一方總是會擔心會牽掛;總是會很依賴對方,不捨得分離,哪怕這個分離是暫時的,也會難捨難分;如果對方有什麼不順心或者傷病,會很心疼。如果夫妻間已經沒有這些感覺了,說明另一半在你心中的分量已經無足輕重了,你對TA已經毫不在意了。唯一在你們中還有的就是“湊合”兩個字。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愚孝:沒有主見的媽寶

中國是講“仁義禮智信”的國度,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必須孝順。《弟子規》中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真正的孝順是指對父母有感恩之心,不忤逆,盡心奉養照顧,但這不代表所有的生活、婚姻都得聽對方的。

如果一個人完全聽命於父母,就會成為悲劇。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影響深遠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因為王母的干涉,一年只能見一次;梁山伯與祝英臺求學時相愛,但祝英臺被其父許給了馬文才,兩個人雙雙化蝶。《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本是恩愛夫妻,被父母拆散,各赴黃泉;陸游和唐婉也是恩愛夫妻,因為其母的干涉,兩個最終不得不分手,一生都鬱鬱寡歡……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父母是一定要孝順的,但孝順並不等同於逆來順受,什麼都聽父母的,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成為了愚孝的“媽寶男、媽寶女”。“媽寶”的基本特徵是:凡事都要給媽媽講,聽從媽媽的意見,離開媽媽好像就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父母才是父母(對自己父母好,對對方父母差),經常把媽媽說的話掛在口頭,和另一半產生意見分歧都是站隊媽媽……

夫妻之間總是隔著許多人,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夫妻之間,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都應該共同去解決,而不是任其發展,最後就完全不可收拾了。當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以上說的這四點表現,那可能預示著我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及早去認真對待,這樣才能經營好你的婚姻和家庭。

請牢記:孩子大了都會離開父母。我們如此,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夫妻才是相伴到老的人,要孝順父母,也要撫養好孩子,但更要愛護你的伴侶。

—END——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幸福家庭夫妻的四大表現,早解決早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