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哲学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作者 | 托马斯·卡斯卡特,丹尼尔·克莱恩

著作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原标题《元哲学》

译者 | 王喆,朱嘉琳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哲学的哲学。注意不要和哲学的哲学的哲学混淆。

迪米特里:塔索,我现在已经找到窍门了。

塔索:什么的窍门?迪米特里:当然是哲学的窍门啦!

塔索:你管这叫哲学?元哲学一词的前缀元(meta)的基本意义是“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以下内容”,在各种哲学论文中都能见到这个词,比如元语言,一种能用来描述语言的语言。又比如元伦理学,它研究伦理原则的来源和意义。所以元哲学的登场,“元”本就只是时间问题。

元哲学对付的是“何为哲学”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你可能以为哲学家早就知道该问题的答案了。所以你会觉得这些人连这个问题都没搞懂,怎么就想做哲学家了。我们可从没听说过有理发师冥思苦想“何为理发”这个问题的。要是一个理发师到现在连理发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他肯定入错行了。我们肯定打死也不会让他给自己老婆做头发的。

尽管如此,现代哲学家依然不断给哲学重新下定义。20世纪,鲁道夫·卡尔纳普和逻辑实证主义者们宣称形而上学毫无意义,按照这个定义,哲学涵盖的范围就少了一大块。根据这些人的说法,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科学语句。

与卡尔纳普同时代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教父,他比卡尔纳普研究得更加深入。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的第一本大作是哲学史的终结,因为他在书中证明了所有哲学命题都没有意义—包括自己提出的命题也没有意义。他深信自己已经为哲学画上了句号,所以他安顿下来去做小学老师了。几年之后,维特根斯坦带着新的设想重回哲学舞台,目的是寻找治疗万物的方法。路德维希认为,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让人沮丧,如果我们理清了令人迷惑的语言,就能让自己从这种沮丧中解脱出来。

如今,“形式逻辑学家”(他们将可能为真的陈述和必然为真的陈述区分开来)对如何归类自己的陈述感到担忧。在我们听来这就像元命题似的。

西莫斯正是遵循了元哲学的这一传统。

西莫斯要去赴初次约会,所以他向自己的万人迷哥哥讨教经验。“告诉我几个和姑娘们聊天的窍门吧。”

“秘诀就是,”他的哥哥说,“爱尔兰姑娘喜欢聊三样东西:食物、家庭、哲学。如果你问一个姑娘喜欢吃什么,就说明你对她有兴趣。如果你问她的家庭情况,就说明你的动机很高尚。如果你和她讨论哲学,就说明你尊重她的智慧。”

“哎呀,谢啦,”西莫斯说,“食物、家庭、哲学。小菜一碟。”

当晚,西莫斯见到了约会对象,他脱口而出:“你喜欢吃卷心菜吗?”

“呃,不喜欢。”姑娘困惑地回答。

“你有兄弟吗?”西莫斯问。

“没有。”

“嗯,如果你有兄弟的话,他会喜欢吃卷心菜吗?”

这就是哲学。

当代哲学家威廉·瓦利切拉写道:“元哲学是哲学的哲学。而它本身又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这跟科学哲学或宗教哲学不同,科学哲学并非科学的分支,宗教哲学也不是宗教的分支。”

正是这样的说法让瓦利切拉在马拉松舞会上大红大紫。

本书深藏不露的论点又一次说对了。如果有元哲学,那就必然有元笑话。

一位旅行社推销员在郊区公路上开车,突然车子抛锚了。他步行数英里来到一座农舍,问农夫有没有能给他过夜的地方。“当然有,”农夫说,“我老婆几年前就过世了,俩女儿一个21,一个23,不过都去上大学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人,所以身边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你睡。”

推销员一听这话,转身就朝公路走了回去。

农夫在他身后喊道:“你没听见我的话吗?我身边空着呢。”

“我听见了,”推销员说,“但我觉得我来错笑话了。”

当然,顺带奉上原始版本的元笑话。

一个瞎子、一个女同性恋、一只青蛙一起走进酒吧。酒保看着他们说:“这算什么?你们是来搞笑的吗?”

最后还有政治不正确的元笑话。正如元哲学要求元哲学家了解一些哲学的大概定义一样,元笑话也要求讲笑话的人了解笑话的大概定义—既然如此,下面就讲一个波兰笑话。

一男子走进一家人头攒动的酒吧,宣称自己要讲个绝妙的波兰笑话。但在他开讲之前,酒保说:“你最好就此打住,哥们儿。我是波兰人。”

男子说:“好吧,我会讲得很慢很慢。”

迪米特里:所以咱俩花了整个下午讨论哲学,结果到头来你连什么是哲学都不知道?

塔索:你干吗要问啊?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哲学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哲学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