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慶要注意些什麼,現在很多人不知道

接親返回,親鄰好友會阻止婚車前行,叫障車。這時新郎要發小紅包和喜糖,新娘要唱障車文。婚車到了男方家,伴郎先下車,幫新郎開門,新郎下車後,要朝車(轎)方向向天地遠方連射三箭,本意是驅天地轎的邪氣,後來引申為天長、地久、前程等,這叫三箭定乾坤。

然後伴郎幫新娘開門(捲簾),新郎攙新娘下車(轎)。此日新娘最大,不能與天地爭大,所以伴郎伴娘依舊要為新娘撐起大紅新傘,沒有紅地毯的話,新郎還得揹著或抱著新娘進家門。紅傘不要收,就撐開放在大門外空敞的地方,向天空及傘頂撒米或谷豆,寓意開枝散葉,這叫撐紅傘。

新娘進門,不要踩門檻上,然後過火盆和跨馬鞍,前者寓意紅紅火火,後者表示平平安安。火盆的用柴和點火方式,在古代也是有講究的。如今有在馬鞍上放置蘋果,是好事者的植入,既不是古代民俗的傳承,也不是洋為中用。

男方事先安排專人幫其他車開門,主家(男方家,以下同)的長輩們站在大門的右邊迎候,向上親(女方送親的人,以下同)行拱手禮,如今有些地方用握手替代。

主家引上親到賓房洗手臉後就座,擺上酒菜,上親就餐,叫洗塵、落塵。落塵要比正席豐盛,其用意一是接風洗塵,二是正席的時候,上親更能禮儀滿座。所以主家不但不陪還要儘量避免在門前晃悠,上親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放開吃。

新娘沃盥,與平時的方式不同,得澆水洗手。然後是“拜”系列,拜豬枳,其實就是豬圈,有兩層意思,一和豬文化有關,再就是感恩。拜爐灶,向灶神蘇吉利祈福,以上兩拜,皆長揖即可。拜天神地詆,以示敬奉神明,一般供拜觀音、財神和社主(土地),即一拜天地。拜列祖列宗,孝道的象徵,即二拜高堂。夫妻交拜,表示相敬如賓,至此,三跪九叩,平時狹義上的拜堂完成。拜客,向賓客行拱手禮,並有簡短致謝辭。

這裡有需要上香的環節,囉嗦幾句,雙手持三支香長揖,禮畢左手上香,按右中左順序依次插入香爐,記住三字,直、平、寸。即香插直、火頭平,間距不過寸,過寸神不信。

傳統婚禮只有新郎長輩主婚,沒有證婚的風俗,但會請地方的德高望重的人來,俗稱七賢,也是一種見證吧。證婚是舶來品,源自天主教的規定,在清末、民國時期已經流行。證婚是客,一般不能是男女雙方的親戚。

證婚人致辭後,是新郎新娘秀恩愛的環節。同牢,互為進食。同鼎,高湯同飲。合髻,也叫結髮,新人各剪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永結同心。合巹,也叫合歡酒、交杯酒,以線連杯柄,雙方敬愛,同體為一。這些禮儀進行的時候,伴娘要隨時配合完成。

至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新郎執手新娘,進入洞房。新郎母親要為兒子媳婦點亮龍鳳燭,現在基本看不到這個環節,但嫁妝中還保留了物品。夫妻對拜一次,男左女右坐到床邊,一眾婦女把六銖錢、五彩果撒向新床,叫撒帳。新郎用秤桿挑蓋頭,寓意稱心如意,這叫掀蓋頭。新娘以扇遮臉,男方唱卻扇詩,新娘才把扇移開放下,這叫卻扇,注意,新娘全程不要搖扇子。理論上,後面的那些事兒,大家都懂的,不過如今的婚禮,有些在洞房的禮儀風俗,都放在婚宴上展現了,既有觀賞性,也有更多的見證人。

所有的流程,需要讚歎操勞,讚歎分通贊和引贊,大抵相當於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不過一般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還不一定能幹好這個行當。

接著說宴席,現在城鎮基本在酒店舉行,農村還是在家。座位的大小,掌握兩個原則,進門右手為大,廳大房小。上親的席位無疑是最大的,新娘父母輩以下,要從小門出去再走大門進來就座,表示要踏新娘的足跡。主家陪客最好是懂讚歎的,這樣才不至於冷場或者說錯話。友情提醒,陪上親的,最好也先吃一點東西,不然,上親都客客氣氣的稍微動一下筷子(吃過落塵),你不吃吧肚子餓,吃吧有失禮儀。

男方的舅父、老姑爺等次之,和上親一樣,是要在大廳預留座位的。俗話說舅父越做越小,姑父越做越大,所以安排座位的時候,有老舅坐房裡,舅父坐廳裡一說。

主家每桌都要安排相應的陪客,分煙、倒酒、移碗、陪吃喝等等。有的地方,第一道菜是蓋上了的,需要新娘揭蓋後才能開吃。如今從簡,讚歎攜新人在臺上舉杯,致酒詞,然後就開始了。宴席中,新郎新娘到上親席、父母席敬茶,改換稱呼,叫改口茶。其他桌位可按席位大小依次敬酒,也可與讚歎到臺上統一敬酒。

主家根據現場情況審時度勢,提前到大門右邊立候,賓客離開時行拱手禮相送。上親離席領到賓房,與主家分列左右而坐,這時有許多場面上的客套話,多用四六句。不過建議雙方事前溝通好,要是有一方沒有類似能說會道的人出席,還是尋常的交談好,免得冷場反而尷尬。

上親不會滯留多久,閒聊一會就告辭,主家不用多挽留,安排車送回,至此,三書六禮全部完成,婚宴結束,婚禮還未結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