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在中國歷史上李自成可稱得上是響噹噹的人物,因為他創造了兩個歷史之最,一他是最成功的農民起義軍領導人,二他建立的

“大順”政權僅存在了42天,如曇花一現。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後人對李自成的評價也褒貶不一,爭議頗大。倒李派主要代表清初名臣張廷玉,在《明史·列傳第一百九七卷》中記錄了他對李自成的評價: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他將李與盜賊劃上了等號,給了李一個極大的差評。而挺李派代表民國學者、歷史學家郭沫若他又是怎麼評價李自成的呢?他說:“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可見,兩人對同一人物的看法有著天壤之別,可謂是階級不同,立場不同。

這些的爭議發生在一個歷史人物身上,還真不算稀奇,何況李自成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一個人。他一生被人稱過“闖王”、“刀王”,在很多歷史小說中又是一位“飛簷走壁、踏雪無痕”的俠客。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若不以成敗論英雄,李自成還可稱上是草根逆襲,雖敗猶榮的典範。只是他本該像其他英雄人物一樣生當人傑,死也理所壯烈、悲切。沒想到的是李自成之死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揹負著一個窩囊的說名,扯不清道不明,像一件新衣服上綴了一塊難看的補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644年(崇禎十七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那一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逼死崇禎,明朝滅亡。之後,為了剿滅明軍殘部吳三桂,李自成親率農民軍與吳三桂決戰于山海關,沒料到吳三桂已投降多爾袞,與清兵聯手擊潰了李自成。李自成吃了敗仗,僅剩下三萬人馬,退回北京。三天後(4月30日),又撤退到西安。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清軍英親王阿濟格統帥八旗精銳一路追擊,在混戰中農民軍又兵敗潼關,眼見西安保不住了,遂向南撤去,經武關、南陽向湖廣地區轉移。路經南昌、九江一帶時遭遇清軍,此役歷經七番大戰,農民軍又敗,結果大將劉宗敏、軍師牛金星、宋獻策分別戰死、被俘或投降。李自成的兩位叔父,以及妻妾家眷也落入敵手。幾艘準備渡江的戰船亦被截獲,但唯獨不見李自成的蹤跡。

清軍發現,李自成這時沒有走設定的路線,而是棄船沿江奔西南而去。於是,立即派兵去追,在鄂贛交界的通山縣南郊追上了農民軍,然而激戰之後,又未找到李自成。

這讓阿濟格十分頭痛,抓不住李自成如同斬草未除根。好在時隔不久,有消息傳來,李自成在通山突出重圍後不久,便在中途遇到了地主武裝“鄉兵”的阻擊,被山民一鐵鏟打死了。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如果這是真事,這樣的結局對清軍來說是最圓滿,而對於李自成而言,這種窩囊的死法不僅摧毀了他的一世英名,而且必將遭受天下人的恥笑。

正當阿濟格與眾部下彈冠相慶時,民間又傳來李自成仍然活著的消息。清廷降旨追查,阿濟格只好承認自己並未親自前往實地查實李自成已死的事實。當時的情況是,通山縣一位姓程的大地主找到南昌總督府,向阿濟格陳述了他在縣郊九宮山率領“鄉兵”殺死李自成的經過,並交出了大順朝的金印、龍袍等證物。當年正值盛夏七月,阿濟格自認為屍體已經腐爛,便沒有前往勘驗。

事後,阿濟格因自己失職主動辭去了封王,關於李自成的傳聞也越來越淡。一些崇拜闖王的人還在九宮山上悄悄修了一處“闖王陵”。李自成之死,似乎已經蓋棺定論。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直到1980年,湖南省石門縣夾山村在建房時挖到一處墓葬,經辨認是清初時當地靈泉寺一個和尚的墓。墓中有一塊無字碑,但隱隱約約還是能看到“奉天玉”三個字,碑文處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鑿痕,這說明墓碑上的字是被人有意抹去的。然而,這個叫奉天玉的和尚與李自成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原來,1652年,即李自成兵敗七年後,石門縣夾山村來了一位西北口音的和尚,他在已經成為廢墟的靈泉寺住了下來,開荒種地,收徒唸經。當時幾任石門知縣均被奉天玉和尚置地修廟的精神感動,紛紛為他捐錢,交往甚密。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時間到了康熙年間,奉天玉和尚圓寂三年後,石門知縣何璘偶然從當地一位儒學老先生嘴裡得知,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何璘嚇了一跳,前往靈泉寺取回奉天玉和尚的遺像,再翻出史書中的李自成像對照,果然相差無幾。

李自成曾用過“奉天倡議大元帥”的稱號,和尚法號用奉天其含義很明顯,玉字只不過比王字多了一點,實則仍然是奉天王之意。何璘判斷九宮山闖王之死只是李自成設疑代斃之計,然後逃到了夾山,以和尚的身份隱居了起來。

何璘越想越怕,趕緊派下人將和尚墓碑上的“奉天玉”三個字鏟去。何璘想自己曾與和尚有過交往,如果奉天玉真是李自成,這件事要捅破了,恐怕自己性命難保。沒想到何璘悄悄把這件事摁了下去,這一摁便是三百多年。

李自成死因成迷,直到1980年才露出端倪,一塊無字碑為他匡正英名

後來,石門縣還在離靈泉寺不遠處發掘出了奉天玉和尚的徒弟野拂的墓,在他的墓碑上刻著:“戰吳王於桂州,追闖王於澧水”等字句,這進一步證明了奉天玉很可能就是李自成,而這個野拂也很可能就是他曾經的部下。

不過圍繞李自成死因,至今仍存在很大的爭議。但通過那塊無字碑的出現,也可以說李自成最後的歸宿並非是在陰溝裡翻船,我想至少可以暫時和那個窩囊的死因說聲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