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何不直接說漢景帝,或劉邦之後呢?

前言: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作為草根創業者,劉備打出的第一個招牌便是:“在下劉備,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這無疑是為了以漢朝劉氏正統自居,以提高個人號召力,從血緣上看,他必然也是漢景帝、漢文帝乃至劉邦的後代。那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漢景帝之後”,亦或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後”呢?

這背後實則大有門道——宗法制。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何不直接說漢景帝,或劉邦之後呢?

宗法制的產生

人類進化的歷史進程表明,隨著畜牧和農業的逐漸發展,勞動生產力日益提高,社會的絕大部分財富,都是靠男子創造出來,於是男子在氏族中支配權逐漸超越女性,這就逐漸瓦解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母權制社會,進而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

父系家長死後,他的權力和財產需要繼承人繼承,而一代代父家長生前的權威在其死後仍然使人敬畏,子孫們幻想得到他們亡靈的庇護,於是又產生了對男性祖先的崇拜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祭祀祖先的儀式。

在中國文化中,宗與族是相依賴而存在的,同宗者必是同一血緣,共祭同一祖廟;同族者必須有共同所親之祖,所敬之宗。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世的各代王朝。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何不直接說漢景帝,或劉邦之後呢?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何不直接說漢景帝,或劉邦之後呢?

宗法制度對中國後世積極的影響

第一:孝道

宗法制延續下來的孝道觀念植根於中國人民心中。後世的舉孝廉,三年守孝,《孝經》的問世等等。客觀上促進了人們之間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第二:祭祀

祭祀的傳統,這點可以說是東方文明與其他最大的不同點之一,伊斯蘭,基督,佛教等不沒有祭祀這個說法,因為宗法制,中國人敬畏祖宗,看重出身,歷代開國皇帝,一來都要給自己祖上描上一層神話色彩,以宣示自己的不一般與正統;小孩子一出去,中國人就問“這是誰家的小孩啊?”,外國人就會問“你是誰啊,你叫什麼名字啊”。

第三:家族

宗法制對於中國人起著增強家族的認同感、凝聚力,對於維護家族或是各個家庭的團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模式以家庭為主增強凝聚力而生,注重發展人際間的溫情,充分展示了已經淡化的宗法制的魅力。

宗法制度的消極影響

宗法制度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而又複雜的影響,它對中國文明的連綿不斷和中國文化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強大生命力做出了貢獻,但同時它對中國文化上的種種弊端的產生也難以擺脫其影響。

第一:民主絆腳石

從政治上講,導致了專制社會和專制思想的形成,人們的民主觀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在宗法家族社會里,統治階級和思想家們提倡"三綱五常""存理滅欲"的修養論,導致要求不同政治等級的人群只能安分守己,不能逾越森嚴的等級規範。極大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將個性豐富、富有創造力的人,一個個變成了奴隸和機器,直到今天,雖然專制制度不復存在了,但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專制主義思想在中華民族中可謂根深蒂固,很難消除,並時不時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如家長制、一言堂、重人治、輕法治等,這極大地制約著當今中國的民主政治進程,制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第二:經濟發展的阻礙

宗法家族社會強調血統,尊崇共同祖先,排斥異姓異族,使得我國形成了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習慣,直到今天的廣大農村,這種情形仍未根本改變。這種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傳統,使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長期存在,即便兩宋,明末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也難以成型發展。

第三:倫理文化的僵化

從文化角度講,導致了中華民族重傳統輕變革、重倫理輕科學,輕視自然科學,思想上表現為守舊、保守。三綱五常的倫理說教等成為中國文化健康發展的障礙。倫理政治化和政治倫理化,突出地表現為內聖外王的心態,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聰明的劉備

以劉備劉勝這一具體案例來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庶子,分封為中山靖王成為別子,因此他最多也只能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而沒有資格自稱“漢景帝之後”,更莫說是“漢高祖之後”,只有漢景帝的嫡系子孫才有資格如此自稱,否則這就是僭越。

從另一方面來說,東漢的皇帝的祖宗也是漢景帝的別子長沙王劉發的後代,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那就很不一樣了,這樣既說明自己是漢景帝之後,也說明自己先祖與當今皇帝的先祖是兄弟,兄弟情手足情,說明自己是要維護當朝皇帝的,而且這麼說也亮明瞭自己的身份,自己是皇族後裔,護衛當朝皇帝名正言順,同時又由於自己是皇室後裔,也就更容易鼓動人追隨了。

小宗代大宗

劉備,劉秀雖都是小宗出身,他倆各自稱帝后,是可以祭祀大宗的,因為是以小宗的身份延續了大宗的國祚,這於禮法相合。

春秋戰國禮崩樂壞,其中幾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晉國曲沃桓叔曲沃代翼,小宗滅了大宗,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等。

明朝中期的明孝宗的兒子明武宗死後無後,由其堂弟朱厚熜(嘉靖皇帝)入繼明孝宗而即位為皇帝,但嘉靖為了奪權而展開禮議之爭,權利之爭,一直到明朝滅亡都一直反覆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