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來看警營裡的三段青春故事

守護一方安寧,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叫南京公安;守衛各自夢想,他們奮鬥在公安不同崗位,以青春為名,在警營裡經歷著一場逐夢之旅、一段社區江湖,一次青春蛻變……

“清華法碩”與“逐夢之路”

柳方剛,1987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執法管理大隊副大隊長。 2013年初入南京公安的柳方剛有著一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身份——“清華大學法學研究生”。為什麼選擇進入南京公安,還是基層一線?面對疑問,從警7年的柳方剛答案只有四個字:篤定追夢。 2008年的臘月二十八,他的母親因車禍住院,肇事司機逃逸,至今逍遙法外。當時還就讀於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柳方剛第一次萌生了對法律的嚮往,迫切希望能用法律力量來保護身邊人。於是,“棄會計、讀法律”,他從零開始,用半年時間啃下堆疊起來有半人多高的法學書籍,終於如願踏入清華園法學院。 臨近畢業,他放棄多家律所和銀行法務工作的邀請,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報考了南京市公安局法制工作崗位,希望能在公安這執法最前沿,實現自己的法治夢。同年8月,他隻身一人來寧,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巡特警大隊開始了自己的從警生涯。從最基礎的巡邏接處警工作做起,到在板倉派出所和中山陵派出所從事基層刑警,基層三年,他手裡握著“公安盾”,心中懷著“法天平”。 2016年8月,柳方剛被調入分局法制大隊工作。那一年,他審核刑事強制措施200餘人,移送審查起訴180餘人。也是在那一年的省公安廳練兵考核中,他和同事一起頑強拼搏,拿了全省第一,自己也成為南京市公安局首屆公職律師。 2017年,分局籌建“一體化、智能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他和同事們在探索中創新,在運行中突破。終於,辦案中心於2017年12月正式運行,截至今天,交出了高質態、零事故運行840余天的滿意答卷。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推進會在南京召開,玄武分局成為執法規範化建設觀摩點,柳方剛作為基層所隊執法監督系統的研發人員之一,參與了案管中心的成果介紹彙報。 畢業數年後的研究生同學聚會上,有同學問柳方剛:作為我們這屆清華法律系裡唯一一個進入公安行業的,你後悔嗎?柳方剛笑著回答:“當然不後悔。”於他而言,這是屬於自己的逐夢之路。

柳方剛,1987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執法管理大隊副大隊長。2013年初入南京公安的柳方剛有著一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身份——“清華大學法學研究生”。為什麼選擇進入南京公安,還是基層一線?面對疑問,從警7年的柳方剛答案只有四個字:篤定追夢。 2008年的臘月二十八,他的母親因車禍住院,肇事司機逃逸,至今逍遙法外。當時還就讀於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柳方剛第一次萌生了對法律的嚮往,迫切希望能用法律力量來保護身邊人。於是,“棄會計、讀法律”,他從零開始,用半年時間啃下堆疊起來有半人多高的法學書籍,終於如願踏入清華園法學院。 臨近畢業,他放棄多家律所和銀行法務工作的邀請,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報考了南京市公安局法制工作崗位,希望能在公安這執法最前沿,實現自己的法治夢。同年8月,他隻身一人來寧,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巡特警大隊開始了自己的從警生涯。從最基礎的巡邏接處警工作做起,到在板倉派出所和中山陵派出所從事基層刑警,基層三年,他手裡握著“公安盾”,心中懷著“法天平”。 2016年8月,柳方剛被調入分局法制大隊工作。那一年,他審核刑事強制措施200餘人,移送審查起訴180餘人。也是在那一年的省公安廳練兵考核中,他和同事一起頑強拼搏,拿了全省第一,自己也成為南京市公安局首屆公職律師。 2017年,分局籌建“一體化、智能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他和同事們在探索中創新,在運行中突破。終於,辦案中心於2017年12月正式運行,截至今天,交出了高質態、零事故運行840余天的滿意答卷。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推進會在南京召開,玄武分局成為執法規範化建設觀摩點,柳方剛作為基層所隊執法監督系統的研發人員之一,參與了案管中心的成果介紹彙報。 畢業數年後的研究生同學聚會上,有同學問柳方剛:作為我們這屆清華法律系裡唯一一個進入公安行業的,你後悔嗎?柳方剛笑著回答:“當然不後悔。”於他而言,這是屬於自己的逐夢之路。

“社區女警”的“俠骨柔情”

秦翼,1992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珠江派出所社區民警。 2017年2月,一直從事派出所內勤工作的秦翼接手了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求雨山社區,開始了她的社區民警生涯。初入社區,幾個“資深”網格員和樓棟長面對這個年輕的“頭兒”,心裡都有些不服氣。“就要做到讓你們都服我!”接下來的每天,秦翼起早摸黑,騎著電瓶車、挎著工作包,每家每戶走訪,“最多的時候一天光爬樓梯就要2000多階”,終於讓大家心服口服。 社區工作平凡而繁瑣,卻也暗藏“風雲”。2018年,分局刑警大隊經偵查發現珠江派出所轄區女子高某涉嫌一起詐騙案,由於其具體地址和相關信息不明,辦案民警便聯繫到社區民警秦翼。機靈的秦翼開動腦筋,翻閱人口底冊終於找到了疑似其家人的線索。為避免打草驚蛇,秦翼讓工作人員以房屋材料缺失為由通過高某家人讓其到社區辦理,隨後高某被成功抓獲。 轄區居民王某一家,因過往糾紛頻繁受到某男子上門騷擾。秦翼知情後,想方設法找到該男子,警告該男子的騷擾行為已經違法,涉及糾紛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在她的威懾下,男子再也沒有騷擾過王某一家。瞭解到王某生活困難,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秦翼不僅協調溝通為其辦理了低保,還幫助其經營起了自己的小生意。 面對群眾,她又有一番柔情。由於社區老齡化嚴重,留守老人多,她專門製作了印有社區民警卡通頭像的鑰匙扣,寫上自己的聯繫方式,發放給轄區老人。老人們遇到問題,總是打電話向秦翼求助。 2019年3月,轄區孤寡老人周奶奶外出時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醫生撥通了周奶奶手機通訊錄中僅存的“孫女”號碼。接到電話,秦翼迅速前往醫院。住院期間,秦翼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看望周奶奶,周奶奶總是拉著她的手說,小秦你社區工作忙,不用總來看我。可是每當秦翼離開,周奶奶拉著的手卻久久不願鬆開。醫護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秦翼只是社區民警,並不是她的親孫女。2019年12月,周奶奶病情惡化,彌留之際,她拿出自己陪嫁時戴了70年的一枚銀戒指要送給秦翼,秦翼婉言謝絕了,周奶奶又要拿養老金來,又被秦翼攔住。周奶奶噙著淚說:“你這孩子,讓我拿什麼報答你!”這一刻,秦翼強忍眼淚:“奶奶,我就是您的親孫女。”

秦翼,1992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珠江派出所社區民警。2017年2月,一直從事派出所內勤工作的秦翼接手了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求雨山社區,開始了她的社區民警生涯。初入社區,幾個“資深”網格員和樓棟長面對這個年輕的“頭兒”,心裡都有些不服氣。“就要做到讓你們都服我!”接下來的每天,秦翼起早摸黑,騎著電瓶車、挎著工作包,每家每戶走訪,“最多的時候一天光爬樓梯就要2000多階”,終於讓大家心服口服。 社區工作平凡而繁瑣,卻也暗藏“風雲”。2018年,分局刑警大隊經偵查發現珠江派出所轄區女子高某涉嫌一起詐騙案,由於其具體地址和相關信息不明,辦案民警便聯繫到社區民警秦翼。機靈的秦翼開動腦筋,翻閱人口底冊終於找到了疑似其家人的線索。為避免打草驚蛇,秦翼讓工作人員以房屋材料缺失為由通過高某家人讓其到社區辦理,隨後高某被成功抓獲。 轄區居民王某一家,因過往糾紛頻繁受到某男子上門騷擾。秦翼知情後,想方設法找到該男子,警告該男子的騷擾行為已經違法,涉及糾紛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在她的威懾下,男子再也沒有騷擾過王某一家。瞭解到王某生活困難,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秦翼不僅協調溝通為其辦理了低保,還幫助其經營起了自己的小生意。 面對群眾,她又有一番柔情。由於社區老齡化嚴重,留守老人多,她專門製作了印有社區民警卡通頭像的鑰匙扣,寫上自己的聯繫方式,發放給轄區老人。老人們遇到問題,總是打電話向秦翼求助。 2019年3月,轄區孤寡老人周奶奶外出時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醫生撥通了周奶奶手機通訊錄中僅存的“孫女”號碼。接到電話,秦翼迅速前往醫院。住院期間,秦翼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看望周奶奶,周奶奶總是拉著她的手說,小秦你社區工作忙,不用總來看我。可是每當秦翼離開,周奶奶拉著的手卻久久不願鬆開。醫護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秦翼只是社區民警,並不是她的親孫女。2019年12月,周奶奶病情惡化,彌留之際,她拿出自己陪嫁時戴了70年的一枚銀戒指要送給秦翼,秦翼婉言謝絕了,周奶奶又要拿養老金來,又被秦翼攔住。周奶奶噙著淚說:“你這孩子,讓我拿什麼報答你!”這一刻,秦翼強忍眼淚:“奶奶,我就是您的親孫女。”

從“笨鳥學徒”到“金牌師父”

紀春曉,1984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公民出國境受理大隊輔警。 在南京公安,紀春曉的工作可以用一段數字概括:窗口工作15年,受理材料70餘萬份,為老百姓辦理加急材料8萬餘份,解答群眾疑難雜症150萬餘條,收到群眾錦旗數十面,感謝信千餘封,始終保持“零違紀、零差錯、零投訴”的記錄…… 數字背後,是匆匆數年的青春時光。15年前,剛滿20歲的紀春曉來到出入境管理支隊,成為一名窗口前臺文員,主要從事出入境證件接待受理工作。為了儘快進入工作角色,紀春曉每天提前1小時上班、推遲1小時下班,跟著師父苦學出入境業務知識,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足足記了十餘本,她總笑著說,笨鳥先飛,沒有好記性,只能爛筆頭,一遍遍翻閱總會記牢。 每天受理大廳的門還未打開,紀春曉便已早早在窗口待命;受理高峰時期,前臺受理量大,她午餐時間十分鐘匆匆扒完碗裡的飯就又回到了窗口,別人勸她吃飯慢一點,她總是回答:那麼多老百姓在外面等著,我不著急不行啊。正是靠著這種責任心,她在窗口創造了日均受理量200人次的紀錄,成為了窗口後輩們學習的典範。15年過去,當初青澀稚嫩的紀春曉早已獨當一面,成了同事們口中的“金牌師父”,帶出的輔警徒弟數十名,多人被評為市局“窗口服務標兵”。 支隊每週窗口工作培訓會和全市出入境文員培訓會,她擔任主教官,總結辦證中的疑難點,並主動為基礎較弱的文員開展“1對1”輔導。 2017年9月,出入境成立24小時電話班。電話班責任大、任務重,如果業務不精或是心態不夠穩定很容易出現差錯。她迎難而上,憑藉紮實的出入境業務知識和細緻的群眾工作本領,被選為電話班負責人。高峰時期,她每天要接到100多個電話。深夜值守電話時,她用強烈的意志力和責任心擊退睏意,生怕錯過一通電話,認真接待著每一位諮詢群眾,成為深夜裡守衛出入境工作的一顆“明星”。 15年來,紀春曉見證著出入境業務的變遷,也見證了自己的青春蛻變。她深信,“工作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快樂”。 通訊員 寧公宣 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紀春曉,1984年生,現任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公民出國境受理大隊輔警。在南京公安,紀春曉的工作可以用一段數字概括:窗口工作15年,受理材料70餘萬份,為老百姓辦理加急材料8萬餘份,解答群眾疑難雜症150萬餘條,收到群眾錦旗數十面,感謝信千餘封,始終保持“零違紀、零差錯、零投訴”的記錄…… 數字背後,是匆匆數年的青春時光。15年前,剛滿20歲的紀春曉來到出入境管理支隊,成為一名窗口前臺文員,主要從事出入境證件接待受理工作。為了儘快進入工作角色,紀春曉每天提前1小時上班、推遲1小時下班,跟著師父苦學出入境業務知識,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足足記了十餘本,她總笑著說,笨鳥先飛,沒有好記性,只能爛筆頭,一遍遍翻閱總會記牢。 每天受理大廳的門還未打開,紀春曉便已早早在窗口待命;受理高峰時期,前臺受理量大,她午餐時間十分鐘匆匆扒完碗裡的飯就又回到了窗口,別人勸她吃飯慢一點,她總是回答:那麼多老百姓在外面等著,我不著急不行啊。正是靠著這種責任心,她在窗口創造了日均受理量200人次的紀錄,成為了窗口後輩們學習的典範。15年過去,當初青澀稚嫩的紀春曉早已獨當一面,成了同事們口中的“金牌師父”,帶出的輔警徒弟數十名,多人被評為市局“窗口服務標兵”。 支隊每週窗口工作培訓會和全市出入境文員培訓會,她擔任主教官,總結辦證中的疑難點,並主動為基礎較弱的文員開展“1對1”輔導。 2017年9月,出入境成立24小時電話班。電話班責任大、任務重,如果業務不精或是心態不夠穩定很容易出現差錯。她迎難而上,憑藉紮實的出入境業務知識和細緻的群眾工作本領,被選為電話班負責人。高峰時期,她每天要接到100多個電話。深夜值守電話時,她用強烈的意志力和責任心擊退睏意,生怕錯過一通電話,認真接待著每一位諮詢群眾,成為深夜裡守衛出入境工作的一顆“明星”。 15年來,紀春曉見證著出入境業務的變遷,也見證了自己的青春蛻變。她深信,“工作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快樂”。 通訊員 寧公宣 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