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判處涉黑惡案件183件437人,涉黑重刑率70.6%

11月,韶關趙建華等23人涉黑案二審結果“出爐”。從法院書記員手中接過終審裁定書,趙建華翻至末頁,“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八個大字赫然入目。有期徒刑20年、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刑罰已成定局,這位曾稱霸一方的“黑老大”沒了威風、一言不發,完成簽收後便向監倉走去。

罪犯們鋃鐺入獄,群眾們拍手稱快。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韶關法院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手持千鈞法槌掃除一方黑惡,至今年10月,共依法審結涉黑惡案件183件,結案率96.3%,判處罪犯437人,重刑率達44.4%,以破竹之勢節節擊潰黑惡勢力,護百姓以清寧安定。

“頭雁”引航,院長庭長帶頭作戰

早在專項鬥爭開展之初,韶關法院便成立以“一把手”為組長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定下主要領導必須靠前指揮、以上率下的重要“規矩”。在韶關法院每一起涉黑涉惡案件的審理工作中,院、庭領導總是走在最前。韶關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葉向榮,韶關中院刑二庭庭長張新民等均多次親身上陣坐堂問審。

韶關:判處涉黑惡案件183件437人,涉黑重刑率70.6%

法院“一把手”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親自研究、親自過問,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院長、庭長主動擔任重大涉黑惡案件的承辦人或審判長,積極發揮帶頭示範作用。

此外,韶關中院每兩週組織召開一次全市法院重點工作視頻調度會,聽取基層法院“一把手”彙報涉黑惡案件審判進展情況,確保工作壓力傳導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創新設立涉黑案件集中管轄、涉惡案件嚴格把關、重大涉惡案件異地管轄三項工作機制並真切落實,強化重點攻堅,確保打深打透,強化立審執協調配合,推動案件審判質效持續提升。強化與公安、檢察機關會商協作,減少證據標準和法律適用分歧,杜絕“邊審邊補”情形,有力推動涉黑惡案件快審快判。

據悉,目前,韶關法院落實“線索清倉”,逐一核查線索137條,中央、省交辦的16條線索全部按期辦結,涉黑惡案件結案率位居全省前列,所有涉黑案件定性和量刑無一被改判,獲上級法院高度肯定。

鏟霸治亂,掃清黑惡淳化世風

“我聽說,那些天村民看到案子判了,知道黃友芳那幫人‘栽了’以後,有人在村裡放起了鞭炮。”三年間,李集林、黃友芳、付泉浪等多宗涉黑案相繼審結並公開宣判,在廣大群眾間掀起一輪又一輪熱議,相關案件報道下總有不少人跟評、點贊。

韶關:判處涉黑惡案件183件437人,涉黑重刑率70.6%

李集林等盤踞仁化黃坑鎮多時的“沙霸”“林霸”沒了,涉案地的採沙、林業等行業經營秩序重回正軌;曾以“賭博-追債”為業的張能輝、黃友芳等“賭霸”入獄,賭博、非法討債亂象逐步改善;過去長期壟斷乳源生豬屠宰市場的“肉霸”付泉浪大勢既去,屠戶再無需被迫支付所謂的“管理費”……生活點滴變化,讓群眾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意義有了更真切的認識。

“從小區大門到公園廣場、商業街,我們經常都能看到掃黑除惡的宣傳海報,也從手機、電視看到過不少相關的新聞報道,能看出黨和政府打擊黑惡勢力的決心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市民黃女士說道。

韶關:判處涉黑惡案件183件437人,涉黑重刑率70.6%

正如黃女士所感,2018年至今,韶關法院運用線上與線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並用的宣傳模式,公佈涉黑惡線索舉報方式、開展專題報道、製播《以案說法》電視節目以及組織村鎮、兩委幹部以網絡集中觀看或現場旁聽涉黑惡案件庭審等方式,推動形成掃黑除惡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打財斷血,抽淨黑惡犯罪“薪火”

近日,隨著8套房產、2臺車輛在網絡司法拍賣平臺的順利拍出,逾800萬元的執行款陸續到賬,被告人謝某等涉惡財產刑執行一案有序推進,並於日前順利執結。

該案中,謝某等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後高利轉貸他們,非法獲利272萬元。另謝某多次糾集、指使被告人聶某等採用毆打、辱罵等手段,強行索要非法放貸產生的債務,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秩序,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南雄法院經審理,依法判決謝某等有期徒刑十年至一年七個月不等,並處罰金共計590萬元,判處追繳謝某、聶某等高利轉貸的非法獲利241萬餘元。後該案生效即被移送執行,歷經網絡查控被執行人財產信息、實地核查財產情況、奔赴被執行人服刑地詢問調查等多道“執行工序”,全方位摸清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終促案涉執行款悉數入賬。

眾所周知,黑惡勢力沒有一定經濟實力支撐,很難成其勢、更難成其大。為此,韶關法院紮實開展“百日攻堅”,充分發揮與公安、檢察機關會商機制作用,及時固定“黑財”證據,深挖利益鏈條。建立執行程序提前介入工作機制,強化審執聯動,綜合運用追繳、沒收、判處財產刑等手段,有效提高涉案財產處置效率。依法對25人判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罰金刑1.44億元。深入開展“南粵執行風暴2020”專項活動和涉黑惡刑事財產刑執行“雷霆行動”,推動黑財清底,已執行到位財產超1.5億元。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