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後十年:告別那些年輕的包法利夫人們

消費金融後十年:告別那些年輕的包法利夫人們

高歌猛進十年結束,理性消費大潮迴歸。


包法利夫人之死有諸多爭議,但超出能力範圍的鉅額債務,毫無疑問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通過舉債消費,為自己編織上流社會生活的美麗外殼,再美也只是殼,一敲就碎。福樓拜在一百多年前曾細書被慾望裹挾的過度消費陷阱,一百多年後依然攔不住無數包法利夫人們“前仆後繼”。


當年輕人借錢變得越來越容易,當過度消費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消費金融行業高歌猛進十年之後,也開啟了反思潮:倡導合理有度的消費,不僅是借款人自控能力問題,更是消費金融迴歸理性發展的行業共識問題。


過度負債與系統風險


過度負債會有什麼問題?


於個人而言理解較為簡單,即債務負擔過重,超出自己償還能力。這對個人生活而言,不出事的時候看似沒啥問題,實際上現金流極度緊張,抗風險能力極差。表面上看,個人債務似乎在提升消費水平、提升幸福感,實際上超出負擔的財務壓力、精神壓力也同時在降低幸福感。


於整個信貸行業及金融系統而言,過度負債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更值得警惕。距離上回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也才過去十年而已。而在次貸危機出現之前,美國的整個金融市場都在鼓勵民眾增加負債,新自由主義經濟盛行,主要特徵之一就是鼓勵大家通過借貸卯吃寅糧、超前消費,周觀新金融在螞蟻們的爭議、宿命與未來 也已經討論過。與此同時,美國當時金融業卻缺乏有效監管,金融機構在收入穩定、信用良好的優質客群開發殆盡之後,逐漸將放貸(包括房貸及消費類貸款)目標客群下沉,即次級貸款人群。


當宏觀經濟上行、房價不斷上漲時,各大金融機構將風險預期寄託於即使違約也可以通過房產等抵押物避免損失,並且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轉移壞賬風險。然而還是那句,風險只會轉移,並不會消失。房價及經濟大環境永遠處於上行通道顯然是有違常識的,美國住房市場降溫使得購房者通過抵押再融資變得困難,短期利率上升也使得還貸負擔加重,大批次級借款人開始出現逾期,銀行收回房產卻無法高價變現,虧損開始出現……系列連鎖反應終於引發美國的次貸危機。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年輕人過度消費、過度負債的問題其實已有經驗教訓。國內消費金融高歌猛進十年,誘導消費、過度授信、多頭負債等問題,在業內也已屢見不鮮。例如,“老父親借錢給女兒過生日”的花唄廣告,看似光鮮的畫面也藏不住借款人負債累累的焦慮,其誘導消費之嫌一度引發廣泛爭議。


於近期下發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除了提高行業門檻引業內熱議,其中提及消費者保護的內容也頗有深意:


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和監督管理部門有關要求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業務辦理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充分履行告知義務,使借款人明確瞭解貸款金額、期限、價格、還款方式等內容,並在合同中載明。禁止誘導借款人過度負債。禁止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方式催收貸款。禁止未經授權或者同意收集、存儲、使用客戶信息,禁止非法買賣或者洩露客戶信息。


這顯然是一種信號。


悄然轉變的風向

互聯網信貸市場迅猛發展的前十年已經過去。當借錢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的今天,痛點已不在於夠不夠。

後十年,行業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保持高增長的同時幫借款人守住合理有度的底線。


無論普惠金融的故事講得如何動聽,廣告拍得如何溫馨,沒有幫助借款人守住理性消費的“度”,竭澤而漁的後果一樣會在信貸體系中上演。風險意識較強的頭部金融科技企業,已經開始調整“後十年”的發展心態,並開始重視引導消費者借貸迴歸理性。


今年中,樂信創始人兼CEO肖文傑在提出“樂在有度”新消費主張的時候,就明確表示考慮到了這一點:“一個人手裡沒有任何存款,一直在不停過度消費,這種情況下TA的身體和生計都將面臨很大的問題。當機會到來的時候,手裡沒有任何的資源,機會只會與TA擦肩而過。”


肖文傑認為,樂信倡導消費者不受物慾的裹挾,年輕人不應該為了物質而精疲力盡,更主張年輕人能過上消費“合理有度”的生活。尤其是在疫情過後,擺脫“買買買”惡性循環的狂熱,迴歸理性生活狀態才是更多年輕人的正確選擇。


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董事長趙國慶也建議消費者只為“必要的事”負債,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也應該擔起社會責任,關注用戶收入和負債的比例。目前,收入償債比模型已融入馬上消費的風控體系,成為業務部門做出信貸決策的一個重要變量。


理性消費的大潮,正在迴歸。


從剛出爐的三季報數據也可以看出,樂信在呼籲消費應“有度”的之後,用戶活躍度不降反升。截至三季度,樂花卡開通量達1138萬,三季度共完成6976萬筆交易,同比去年增長70.4%。僅雙11期間,分期樂、樂花卡、樂卡三大平臺全天促成線上線下訂單金額,同比去年增長90%


行業發展的荒蠻時代已經過去,企業則更沒有必要顧慮提醒消費者回歸理性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單。在健康成熟的市場環境中,被教育過的消費者,誘導只會令人徒增反感。


消費金融的下一年十年,應該努力讓消費者徹底遠離包法利夫人的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