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黃姜團隊生物法綠色製造皁素技術,讓黃姜產業重換生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姜種植國和甾體激素原料供應中心,其中黃姜總產量的80%以上來自秦巴山區。秦巴山區地跨甘肅、四川、陝西、重慶、河南、湖北六省市,是我國革命老區、14個連片貧困區之一。

黃姜產業曾一度成為秦巴山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姜農依靠黃姜發家致富。據統計,黃姜地年均畝產量2500公斤左右,年畝產值7500元左右,收益遠高於種植小麥、水稻等。從黃姜中提取的黃姜皂素可生產400多種甾體激素藥物,被譽為“藥用黃金”和“激素之母”。

然而,傳統黃姜皂素生產工藝硫酸和汽油用量大,廢物多、汙染重、成本高,嚴重汙染環境,大量黃姜企業因高昂的汙染治理成本而被迫關停。2007年,十堰市竹溪縣黃姜種植面積從5萬畝銳減到幾千畝,千名產業工人失業,萬戶姜農血本無歸,大量姜農返貧,黃姜皂素生產技術革新迫在眉睫!

華中科技大學黃姜團隊自2009年以來,多次深入秦巴山區,來到湖北省十堰市和陝西省安康市等地。學習併發揚解放軍敢打硬仗、苦仗,艱苦奮鬥的精神,走進深山黃姜種植農戶和加工企業,瞭解山地黃姜種植、銷售及黃姜產業發展情況,多年如一日,開展技術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黃姜團隊生物法綠色製造皂素技術,讓黃姜產業重換生機

圖為黃姜團隊多年來致力於用科技助力當地姜農脫貧致富工作中的平常日程。陳北提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生命學院碩博研究生為主組建的黃姜團隊,立志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成為新時代紅色精神傳承者,歷經十餘年科研攻關,致力於黃姜皂素的生物法生產,取得突破進展,打破了黃姜產業40年的技術瓶頸,實現了無汙染、低成本的生物法綠色製造皂素技術。團隊深入秦巴山區生產一線,與當地黃姜加工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歷經一千多個日夜,實現了科技成果落地,建成一條年產200噸皂素的綠色生產線,使企業從停產到重新恢復運營並盈利,促進2.25萬姜農種植增收,每戶年增收超過2萬元,全面引領黃姜產業科學發展,持續推動姜農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帶動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區經濟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勝利。

來源:中國農網

編輯: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