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一九七0年初,為了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三線建設要抓緊”的偉大號召,修建西南的“戰備路”和“通向毛主席身邊的幸福路”(

閬中縣成立了民兵獨立團,轄五個營37個連隊,共計6152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參與了修建湖北襄樊至重慶的襄渝鐵路西段大會戰。主要擔負從陝西紫陽毛壩至青溪巖隧道及鐵路、橋樑的修建任務,這就是閬中歷史上有名的“大山會戰”——編者注),縣城關鎮組建了民兵排,我光榮地被批准入選,並擔任衛生員。城關鎮民兵排由當時城關鎮幹部陳昌明(已故)和邢正新分別任排長和副排長。經過一個春夏的集訓和野外拉練,在思想和物質上都作了充分和必要的準備。


民兵排專門請了會打草卷的師傅,在原蔬菜社敬老院內教會了我們打草卷,城關排的五十個民兵都自己動手打了自用的草卷送到大巴山,準備以後打地鋪用。


將要出發前,城關鎮在人民電影院召開歡送大會,我作為民兵排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表了決心。城關排的民兵編入了閬中縣民兵獨立團的大部隊並在縣招待所又進行了集訓。其中,我們六個女子被編入女子連一排一班,我任班長。集訓期間,首長點名要我和另外一名男兵同時在全團官兵面前作了打揹包演練。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建設襄渝鐵路西段時的某地民兵女子連


集訓結束後,記得是1970年10月23日,我們從閬中縣招待所出發,乘坐大卡車,經巴中、通江、南江,第三天傍晚在萬源下車,講明天就要進入陝西地界,因那邊沒有路,只能步行。第四天我們開始徒步行軍,自己揹著行李,一路沿山間小道,爬山涉水,歷經艱險。


很多女子邊走邊哭,想爹想媽,鞋磨破了(真象未上大巴山之前人們所說的那樣一天要穿爛三雙草鞋),肩背腫了,沒有可口的飯菜吃。陝西的生活條件不如我們閬中當地。記得步行當天的晚上,我們住宿的老百姓家做飯沒灶用,就是吊著個鼎鍋,既烤火又做飯,整得全身都是煙柴頭味道(我們稱它為討口子味道),聞著令人頭暈。


第五天我們行至一條小河邊,河面上有木杆並排搭成的小橋,不穩當,水流湍急,令我們很多女子不敢行走,因為害怕,有的只有蹲著前行,有的還嚇哭了,過了小河不遠處也就是我們當天的宿營地。那是一個小場鎮,叫麻柳壩,給我們女民兵騰出了一些空房,大家住著還挺高興。


可早上醒來行軍時,那些男民兵告訴我們,你們住的那些房子裡前一天還擺放了一些死人。天哪,幸好當晚不曉得,要是知道了,肯定不敢在那屋裡睡。離開閬中的第六天,我們翻過好大的一座山(說是上山二十五里、下山十五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一陝西省紫陽縣毛壩區朱溪河的烏鴉壩(其實就是一個河邊的鵝卵石壩,不多大的一個地方)。


那裡曾是國家主席李先念率領紅軍一起戰鬥過的地方,山勢陡峭,周圍都是懸崖絕壁、深山峽谷、不通公路,人家稀少,除了石頭沒得地,廣種薄收,只種包穀和洋芋,種不了水稻和小麥,人們生活十分艱難。當地老百姓說他們是老死的人少,絆死(摔死)的人多,很多人出門也許就回不了家(因為山路陡峭,生活吃不飽或遇山洪、涉水時被水沖走等),這就是我們將要參加會戰的襄渝鐵路西段一一大巴山地區,山上沒有樹,一片荒涼,令人膽戰心寒。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建設襄渝鐵路西段時的老照片


到達目的地的當晚,宿營在朱溪河邊上,三坯土牆搭了個棚,團領導說我們女民兵蓋不來房子讓男民兵事先為女子連搭建的。溼漉漉的地上鋪了些茅草,幾乎是散棚,沒有門,只能避小雨,不能遮風。我們將自己所帶的被蓋兩人一鋪,一床蓋一床墊和衣而睡,一覺醒來,渾身氣汗水,身邊還響著嘩嘩的流水聲,半夜以為是下雨了。


天亮了再看一下我們所處的環境,心裡真還害怕,只是當時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鼓舞我們,使我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了大巴山,女子連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吃飯問題,沒有米沒有柴沒有菜,都得靠自力更生,自己翻山越嶺去買;再就是修路,解決行路難的問題。


那時每天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天天讀”,“早請示,晚彙報”,經常吃憶苦飯,進行“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政治教育。那時的人很純,不計較報酬、個人得失以及吃和穿,一心只想著把革命工作幹好,爭當先進。


買米要翻越我們來時的那座大山,早晨5點吃完早飯出發,下年5點以後才能陸續回家,背米用的袋子就是自己的褲子。一大麻袋大米(200斤)四人分開揹回,又累又餓,還得小心從事,一不留神就會掉進萬丈深淵。


買菜買柴也要爬山,踩著齊腰深的河水到老百姓家裡去買。有一天,輪到我班出去買菜買柴,天不亮吃完飯就出發,由於近處的菜和柴都被買光了,只好到比較遠的地方去,到了中午又累又餓,任務沒著落,我只想哭,眼淚一湧差點掉下來,但我馬上想到我是班長,不能這樣,馬上想辦法和大家說起了笑話,鼓勵大家上到一座山頂,終於在一家人家買到了菜,天黑了很久才回到了宿營地,連部的領導都在門口等著我們。安全地回到營地,自己這才鬆下了一ロ氣。


有一次扛柴,我和李碧珍抬了一根大木頭,中途遇兄弟連隊開山放炮,滿天的石頭亂飛,叫我們無處躲藏。我們兩人抬著那根木頭東邊一躲西邊一閃,好險啊,很多男民兵都大聲叫我們,快把木頭扔掉,保命要緊,我倆抬著木頭,拼命的跑著躲閃著,衝出了狹長的放炮工地,

回到宿營地,摸摸腦袋還在,回想起還真後怕。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建設襄渝鐵路西段時的老照片


修路的任務就更艱辛了。當時正值冰冷的冬天,路面上結有冰,我們配合部隊修引路挖土方,為了省事些,部隊的官兵教會了我們放炮,用鋼纖打個洞,放進適量的炸藥,裝上雷管,用導火繩點上火,刷刷地一陣響,轟的一聲引爆了。開始點炮很害怕,手抖得老高,害怕把手炸了。時間久了,炮放得多了,也就習慣了,認為沒什麼威脅,只不過就是要掌握好技巧,把導火繩燃燒的時間計算好,有多少炮,用多長的導火繩,不僅土炮敢點,石炮也敢點了。


有一次,我們接受修建沙場公路的任務,沿著河崖全是石頭,為了省工,我們決定放炮,有巴炮(裸露的大石頭撬不動就用炸藥炸碎,這就可以不用打炮眼把炸藥雷管直接放在石頭面上,稱之為巴炮,這種炮比較危險),也有打眼的炮,一共有三十六炮,我勇敢地承擔了點炮任務。


那時我人小跑得快,全連撤出現場到達安全地段後,我開始用導火繩飛快地點完三十六炮,女子連的戰士們都為我捏了一把汗,三十六炮都響了,大家歡呼了,為我連完成修路任務贏得了時間,保證了隧道及時用料。


同時,我們一班還擔負了全連種菜的任務。開始到大巴山全靠買菜和閬中縣送去的乾菜調劑伙食,時間久了,老百姓的菜也供不應求了,連隊決定自己種菜。那時沒有菜地,只有在我們宿營的山上開點荒,見有土的地方就種下白菜、蘿蔔、青菜和南瓜等,收成挺不錯。後來,我們還修建了豬圈,養豬種菜,改善了連隊的生活,深受團部和連部的讚揚。


過元旦節了,連隊的煤快燒完了,需要一人隨車去金家灣去拉煤,我去了。早上出門,到了金家灣隧道旁,一隊解放軍和民兵從施工的隧道里出來體息(因為隧道的石頭全是黑煤炭),坐在石渣旁,跟煤炭一樣黑,如果不是兩隻眼睛的眼白是亮色的話,你準分不清是人還是煤。


男民兵們幫我裝上煤炭,途中經過駕駛員所在連隊,他要回去過節,我就坐在那裡等他,吃完飯再把煤送到我們連隊,這時已是下午時分了,連隊領導告訴我,他們在家已分析過,說我不會在別的連隊吃人家的飯。的確如此,男兵連的領導把飯擺在桌上我沒動筷子(多守紀律啊!)


出去買菜、買柴,上工地都必須過河,河面上架的有“橋”,過“橋”時很害怕,河溝的水流的很急,碰的水花四濺,深處有一丈多高,且“橋”不穩,大家提心吊膽的過“橋”(這種橋是民兵們為了減少踩水的麻煩,在河的兩邊找個支點,架上兩根或三根用抓勾抓在一起的木棒作為橋,一般是不穩定的)。



在通往團部的河面上,後來架設了一座吊橋,有一次出差回來,吊橋架好了,我們不用踩水了,可惜我們班的很多人不敢過,我反覆多次扶著全班人員過去,吊橋剛修起,不免大家不會走,住在對面的團部領導和其他連隊幹部都觀看我們過吊橋,他們很樂,我們很怕。


初到大巴山,條件艱苦,寒冬臘月女子們洗臉全用的是冷水,連隊旁邊有一股山水往河裡流,女子們就用這股山水洗臉漱口,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撲隊洗漱,冬天的水刺骨的冷。洗頭就在朱溪河裡,若大一個浴盆,任隨享用,直到有一天團裡的領導告誠女子連,不再允許下河洗澡、洗臉、洗頭,也不準用那股山水,因那裡面有對人體有害的礦物質,怕以後影響身體健康和生育。


到黃龍洞對面山上去背柴,女子們經常出去買柴,深過齊腰深的河水是常事,窄路險路也常走,有的路人揹著柴禾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走,只能貓著腰慢慢挪動,上怕頂著石頭下怕杵著地一個跟頭栽進水流湍急的河裡沒命了。


有時只能四腳四手的爬過去,哎呀太驚險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有那種感覺,這且不說。那次到黃龍洞又演練了驚險的一幕,走到山腳,抬頭往上看,帽子都望落,但女子連的戰士們還是抓住山上的樹枝和草,爬到山上,走到堆柴的地方,誰也不敢面朝下看,那還能背柴,山是一面陡坡沒有路,要是有路的話早就沒柴了,會被人買光的。


要下山可慘了,大家將柴禾捆住掀到山下去,人再蹭著往下溜,四排一名女戰士是名城市知青,因坡陡沒路,一腳沒踩好滾下山坡,一下摔成了腦震盪。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建設襄渝鐵路西段時的老照片


民兵連的文化生活主要靠自娛自樂,那時的學習抓的很緊,連排班都要安排學習內容。經常辦些板報,登載有關知識和戰士的心得體會。團裡有電影,會組織大家集合去看,如需要大戰苦戰、趕任務趕時間以及大戰“紅五月”時,連隊就組織文藝骨幹編排節目鼓幹勁。連隊每天堅持做廣播操,我是領操員,團部的朱飛曾為女子連攝過一張做操的照片。


講黨課,我的年齡在女民兵中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小的,但我很活躍,經常在排裡講一講黨的知識,也講一講怎樣寫入黨申請書等大家很樂意聽。


大巴山的戰士很辛苦,縣上領導把大巴山稱著前方,閬中稱後方,領導經常講話都要求後方的幹部群眾要十個想一想,前方沒菜吃,動員後方的老百姓曬乾菜,保證有菜吃;派慰問團到前方實地問候,鼓勵大家修好戰備路、幸福路,勝利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說起女子連的狗,真還逗人樂,凡是男人要經過女子連必須要有人護送,否則是要遭狗咬的。因為團部不允許任何男人到女子連來串門。


柏埡女民兵廖清秀的母親因病去世,一班戰士王玉瓊發揚雷鋒精神,慷慨解襄,給他們家寄去現金不留姓名,後來才知是她所為。女子連上工地從來都是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一二一,唱著歌行進的,總之就像解放軍戰士一樣,沒什麼區別,就是少了一身綠軍裝。


記得1971年,閬中縣民兵獨立團在大巴山召開“三代會”,我被推選為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並在會上得到了獎勵。同年6月29日,我同女子連的其他三名女戰士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正式黨員,這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批吐故納新的新黨員,有我、嶽素珍、王玉湘等。


這天晚上,獨立團在朱溪河畔舉行了盛大集會。一是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五十週年,二是新黨員入黨宣誓,當時對全團震動很大,自己也受到莫大鼓舞,感到無尚榮光。從此以後,我對自己要求更加高了,勞動、工作更加積極,

在大巴山的三個年頭40多天時間裡,從未休過一天假,只講奉獻付出。


記得有一次種菜中暑,差點丟掉性命,昏迷兩天後又醒了過來,那年即1971年我被評為了五好戰士,年終團部把喜報寄回到了我的家裡。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建設襄渝鐵路西段的老照片


回憶當時閬中民兵獨立團,全團共有6000多人,縣上很多領導在那任職,如有武裝部領導馬榮光、參謀敖永順(已故)、何廷祥、侯明培(已故)、王芝清、趙傑(已故)、趙江、朱飛、陳加友、馬洪清(已故)等。團下面設有營、連、排、班編制,民兵戰士享有現役軍人同等待遇,每月6元錢津貼,在那裡因公犧牲的人叫烈士。


獨立團裡我們女子連一共有196人,有閬中人,也有當時在閬中下鄉的上海知青、重慶知青。李秀珍(當時石子公社婦女幹部)任連長,鄧朝秀(思依幹部)任指導員;吳瓊芳(望椏幹部)、馬玉華(縣團委幹部)、朱莉莉(上海知青)任副連長;鬍子富(二輕幹部)為副指導員;莫玉珍(柏椏幹部)任司務長;嶽素珍(千佛人)任文書,潘曉瓊(閬中知青)任通信員,胡正蘭(金埡人)任統計員,黃安秀(老觀人)任上司,張啟芬(二龍人)任炊事班長,還有衛生員。


全連共有四個排,每排三個班。一排由柏埡區和城關鎮的人組成,排長由柏埡的張學秀擔任,城關鎮的李碧珍、柏埡的馬明芬為副排長,柏埡的郭正蓮為政工員,王惠蓮為衛生員;二排由水觀、河溪、思依區的人組成,排長由思依的王玉湘擔任,副排長有蒲素華;


三排由雙龍、洪山區的人組成,排長由洪山的陳良碧擔任,白塔的楊正華、袁秀英為副排長,張秀芬為政工員;四排由文成、二龍、老觀、千佛區的人組成,排長由二龍的苟正潔擔任,千佛的張惠恩、文成的蒲永清任副排長,李朝蘭任政工員。各排下設三個班。我為一班長,副班長由柏埡的杜光秀擔任,全班11人,主要是城關鎮的6名女民兵和洪山的一名小姑娘,其餘均是柏椏人。女子連設有黨支部、團支部,我曾為第一任團支委。


一九七一年四月大戰後,襄渝鐵路西段指揮部在我們女子連召開了全線十五個女子連連隊典範的現場會。我們連不單連隊作風為典範,而且,內務工作也數第一。十五個女子連中我們做到了上山多少人,下山多少人,不多ー人,也不少ー人。


一九七一年八月大戰後,八一電影製片廠由向陽帶隊,來我們連拍攝了記錄片,讚揚女子連的鐵姑娘精神。


一九七一年十月,中央鐵道部新聞組來我連拍攝記錄片,拍攝了拉練、背食物、柴禾、以及大戰沙場的三個階段的艱苦片段。


兩年來,閬中民兵獨立團直屬女子連在大巴山有過眼淚,有過笑容,有過幸福,也有過悲傷,但在她們當中卻湧現出無數先進事蹟和先進個人,多次被閬中民兵團、南充民兵師和襄渝鐵路西段指揮部評為四好連隊。她們做到為閬中人民爭了光,為南充地區人民添了彩。


七0年代,閬中民兵女子連的大巴山回憶

襄渝鐵路西段通車時的老照片


由於工作需要,1971年12月,女子連宣佈我們十五名女子回閬中到公社任職,作婦女工作,其中有我。嶽素珍和王玉湘由於工作需要留在大巴山繼續工作,我們其餘13名與其他回閬中的人一起乘坐大卡車回到閬中招待所,當時的武裝部郎一國政委(縣革命委員會主任)接見了我們,講了話,經過一週學習後分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我到了文成區的井溪公社。


以後我們這一批人始終保持大巴山吃苦耐勞的精神,兢兢業業、務真求實地工作,踏踏實實地做人。所歷經的艱難困苦,為我們人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身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