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公元1038年農曆十月一日,羌歷年的清晨,寒冷的塞上高原,正在舉行一場帝王登基儀式。

和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黃袍加身"都不同的是,今天要登基的這位帝王,他身披白色長袍,面向西南方——党項族最初的發源地眺望,初升的太陽,正從他背後細細地灑在他那白色帝袍上。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他是第一個穿白色帝袍登基的皇帝。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他,就是李元昊——西夏王朝的創建者。

西夏党項的榮光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項族,其實就是我國北方古老民族——羌族中的一支。在逐水而居的時代裡,他們一度成為青藏高原東南部(今甘肅和青海、四川交界)的主人,創造出了極為燦爛的西羌文化。

隨著西夏王朝的繁榮興盛,党項人一路向西、向北,征服了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賀蘭山、騰格裡沙漠、喜馬拉雅山等一大片廣袤的土地。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圖片來自譚其襄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自1038年李元昊稱帝,到1227年蒙古人滅掉西夏,這個王朝存續時間長達190年。而實際上,早在李元昊之前,其先祖拓跋思恭、李繼遷、李德明等人,早已經成為青藏高原一帶實際上的統治者,其對中國西北一隅的影響,將近350年,已經超過了李唐王朝、南北宋之和、明、清這樣的大一統帝國的存續時間。

白色崇拜的由來

傳說,歷史上的羌人曾有一次大遷徙,其中的一支後來定居於岷江上游,並和原先居住在這裡的"戈基人"發生了爭奪地盤戰,但羌人根本不是戈基人的對手,屢戰屢敗。

正當眾人束手無策時,當時的羌人首領得到了神的諭旨:應該用堅硬的白雲石和木棍作武器……第二天,羌人依令而動,果然打敗了強大的戈基人。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羌人為報答神恩,奉白雲石為最高天神,這種習俗也相傳至今,在一些羌人後裔的聚居地,他們的房子外牆上常常有一道道白色條紋。

李元昊登基後,將白色定為"帝色",全國上下,以白色為尊,普通庶民不可犯禁擅用。

李元昊的功績

李元昊在位期間,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那個時代,我國西北方當之無愧的一代英豪。他的主要貢獻有:

1、他統一了散落在中國北方(寧夏、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等)地區的党項、吐蕃和回鶻等民族,結束了這一地區長期以來的紛爭局面。

2、他創制了西夏文字,也用這一文字記錄下了當時和西域各國的貿易、宗教、政治、文化的往來。

3、他的征戰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戰爭史,留下了"鴿子戰""長途奔襲戰""運動戰"等戰例,體現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4、他推進了社會變革,包括髮式、服飾、法律、喪葬等方面的變革,使党項人實現了從牧獵文化向農耕文化的轉變。

5、他遷都銀川,建立了東都西都,促使了今天武威、吳忠、靈武等城市的形成。

6、他崇尚佛教,留下眾多西夏宗教藝術品和文獻,為後來的中央政權有效的解決民族宗教問題提供發新的思路。

國學大師文懷沙曾經這樣評價李元昊:元昊就是一個失敗了的成吉思汗,站在民族立場上,他和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的貢獻是一樣的。

後世史書無法書寫姓氏的帝王

《宋史》記載,李元昊此人"性雄毅,多大略,善繪畫,能創制物始,曉浮圖學,通藩漢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攜《野戰歌》、《太乙金鑑》,圓而高準,身長五尺餘。"總的來說:相貌堂堂,博學多才,具有領袖氣質。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奇怪的是,就這樣一個具有王霸之氣的男人,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里,竟然捨去了他的姓氏,而直接稱其為"元昊",上文提到的國學大師文懷沙,也是直接稱其為"元昊"。

為此,我專門去翻看了現在人教版的中學歷史課本,果然,這位不可一世的開國皇帝,至今仍然是一個連姓都沒有的可憐傢伙。

堂堂帝王,為何不配有姓氏?

作為開朝皇帝,李元昊的歷史地位是不容質疑的,但為什麼史書上,他沒有姓氏呢?總的來說,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党項人的先祖原本是姓拓跋,史書記載最早關於李元昊祖輩的,是從拓跋思恭開始,所以,党項人姓拓跋是確切無疑的;

2、唐朝僖宗時,党項先祖拓跋思恭因為參與平叛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夏國公,同時被賜皇家姓氏—"李",此後,一直到李元昊時期,党項人都以李姓自居。

3、宋太宗時,党項與宋朝作戰,戰敗後被迫向宋稱臣,宋太宗又給當時的党項首領—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賜姓"趙"。

4、宋仁宗時,李元昊自立稱帝,宋仁宗一怒之下,撤銷了之前賜給元昊祖上的國姓(趙),同時也停止了宋和西夏之間的貿易往來。

5、李元昊建國後,宣佈不再接受唐、宋王朝賜予的"李""趙"等漢姓,改王室拓跋氏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稱"兀卒"。

6、舊俗:党項人一向有把自己的姓氏藏於心中而只告訴別人名字的習慣,而今,生活在中國與泥泊爾邊境的党項後人也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只有在結婚這樣的大事時,才會跟對方提起自己的姓氏。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穿白袍登基的皇帝,後代史書上卻不配擁有姓氏?

綜上所知,後代史書上之所以沒有給元昊加上姓氏,一來可能是因為党項一族在歷史進程中,曾多次改姓;二來也有可能是因為尊重該民族'姓氏不輕易對外說'的習俗;三來,元昊自己都宣佈不再姓李、姓宋、也不姓拓跋,後人只好遵從,只是新改的姓氏太過於偏門,不便記憶,故後世之人乾脆去姓,改為直呼其名了。

可惜的是,西夏王朝,這樣一個存在了幾百年的王國,竟然在二十四史中沒有做為一部單獨的正史,而是僅僅在《宋史》的"外國列傳"一章中,以外國的身份出現,不知道一世英豪的元昊會不會覺得特別憋屈呢?

參考:

唐榮堯:《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