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目錄:

銀行儲蓄:投資理財的起點(小心通脹、投資的三層次目標、銀行≠絕對安全)

房地產:飛奔的二十年(房地產是“宇宙第一配置”嗎?、房價會永遠上漲嗎?)

黃金:與通脹賽跑的硬通貨

債券:資產配置的“安全墊”(家庭資產如何選擇配置債券?、如何避免債券投資風險?)

股票:顛覆三觀的投資利器(你眼中的股票是什麼?、用數據顛覆三觀、價投的威力)

各類資產對比:比比誰的收益高?

總結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於理財的重要性毋庸贅言,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資產品類如銀行儲蓄、房產、黃金、債券、股票,以及銀行理財、各類基金等衍生產品。從長期來看,把錢投在哪裡,一定意義上決定了你後半生的生活質量。天道酬勤這話並不科學,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資回報,是過去20年扶搖直上的國內房產?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黃金?還是段子手口中的股票?投資的前提是不懂不做,但問題是誰也不是生來就會的,不學又怎麼會懂呢?以史為鏡,興衰可知。儘管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見仁見智,但事實勝於雄辯,本章將以歷史數據為起點,去還原各類資產的本來面目。

銀行儲蓄:投資理財的起點

國人愛儲蓄,也習慣跟銀行打交道。對於很多人來說,銀行意味著安全和可靠,因此銀行的存款利率也就成為多數國人的機會成本。把錢存入銀行是最省心的選擇,問題是:從長期來看,銀行儲蓄能否幫我們手裡的錢保值增值,繼而保證我們不在人群中掉隊呢?

●小心通脹

我們做投資,主要是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獲得收益或資金增值,而在一定時期內向某一領域投放一定數額資金的行為。如果不投資,通貨膨脹這隻無形的手便會逐漸將保險櫃裡的錢慢慢偷走。

1801年的1美元,如果什麼都不投資放上兩百多年後值多少錢?上圖給出的答案是5美分!也就是說,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腐蝕掉了95%的現金購買力。人們總說落袋為安,為什麼看上去最保險的現金反而是回報率最低的資產呢?原因當然是通脹。

傑里米·J·西格爾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向讀者介紹了過去兩百多年股票(Stocks)、名義GDP(Nominal GDP)、實際GDP(Real GDP)、債券(Bonds)、票據(Bills)、黃金(Gold)和美元(Dollar)等大類資產的收益率走勢(如下圖所示),其中實際GDP相當於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名義GDP。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過去210年金融大類資產表現

從上圖中我們能看到,在過去210年的時間裡,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平均年化約在1.4%左右。在此期間,每年的購買力都會以大致1.4%的速度降低,兩百多年後大致只有之前購買力的二十分之一,即:1×(1-1.4%)^210≈0.05,現金的價值幾乎被時間洗劫一空。

說到通脹,我們可以與同期的利率水平做一番對比。據相關資料顯示,從1798年到2018年這220年間,美國利率的平均水平是5.18%。最高點出現在1981年,美國利率歷史性突破了10%。而在那之後,美國的利率進入了一輪長達30年以上的歷史性降息週期,從10%以上的利率一直降到21世紀接近於零的水平。以上我們比較的是美國過去二百多年的歷史,那麼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投資的三層次目標

過去三十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無論從體量規模和發展經歷都與美國所走過的路徑類似,只是時間更短。1991年的一塊錢放到現在大約只值三毛五左右,每年購買力被腐蝕的速度約為3.8%,導致這一結果的罪魁禍首同樣是通脹。

因此,如果把錢存在銀行,按過去十年2.76%的平均利率,並不能跑贏通脹,從而達到現金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究其原因,還要先從廣義貨幣M2說起。

我們常在各類新聞媒體中聽到的所謂廣義貨幣供應量M2,通俗的說就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M0),加上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M1),再加上銀行的存款總和。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表達: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2是衡量整個國家存量貨幣的水位,根據1990-2016年中國M2和GDP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自96年以來M2扶搖直上,遙遙領先GDP絕對量的增速。過去十年,M2平均每年增長超過16%,尤其是2008年4萬億推出後,M2在其後的兩年內猛增。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0-2016年中國M2和GDP數據分析

圖片來源:《從歷史數據看不同類別資產的長期收益比較》 作者:星塵jeff

時至2018年,隨著去槓桿的推進,國內的市場大環境出現了較大變化,M2也隨之降至8%出頭,增速已經小於GDP+CPI,這是自200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變化。為清理大量殭屍企業,國內整體的信貸也從加槓桿變成了去槓桿。

由於中國目前的融資模式還是以銀行主導型為主,納入M2統計的貨幣較美國更多,導致M2/GDP的斜率更大。未來隨著中國金融深化程度的推進,如果你隻身局外,你的資產就會被參與金融化程度更高的高淨值階層所稀釋,貧富差異還會更大。

我國的長期GDP增速如下圖所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實際GDP同比增長6.9%,在可預見的未來,GDP增長率預計將會逐年緩慢下行。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80-2016年中國CPI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1980年至今,近40年來中國的平均通脹率約為5%;如剔除90年代惡性通脹影響,過去10年的年均通脹率為2.72%,大致等同於2.76%的同期利率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僅以過去10年相對溫和的通脹率而言,銀行儲蓄基本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水平不至降低。但長此以往,相較於身邊朋友,你仍會漸漸感覺離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原因是別人更懂得理財。而如果期間再遇到惡性通脹,你甚至連之前基本的生活品質都難以維持,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重視投資理財的原因。

綜合以上分析,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更為了你能不輸給身邊的人,你需要確立投資目標,根據難易度分為三個層次:跑贏M2(8-16%)是你的終極目標,當然要想實現並不容易;跑贏GDP(6.5%左右)則相當於跑贏了一半以上的人,這能保證你不至於在人群中掉隊;而跑贏通脹(2.8%左右),能基本保證你的生活品質不會逐年降低,這也是投資理財最基本的要求。

●銀行≠絕對安全

儘管現金存款以前還能基本保障個人應付危機的能力,但隨著銀行市場化的深入發展,國務院於2015年5月1日公佈的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賠償,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也就是說只有存款在50萬以內的才可以得到全額賠付,超過50萬的就另說了。因此你要清楚:現在把錢放進銀行也不能保證100%的安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要與股份制銀行共擔風險。

至於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本金虧損的風險。2018年3月28日,隨著央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發佈,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保息,打破剛兌,投資者將自負盈虧,銀行不再兜底。因此,今後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該更加重視渠道的正規性,對於產品說明書、投資方向以及收益計算方式等都需要事先認真考察。

在以往的觀念中,銀行幾乎就是絕對安全的代名詞,把錢放到銀行就意味著有了保障,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也能讓人放心。隨著銀行市場化的深入,我們需要多一份細心,才能多一份安心。無論在銀行辦什麼業務,多問、多看,先弄清楚各項規定和條款是非常必要的。

房地產:飛奔的二十年

在當下討論房價是要冒很大錯判風險的,很多磚家的臉在過去十幾年一直被打得啪啪作響,對於不少國人堅信的“宇宙第一配置”,我們需要把分析的時間週期拉得足夠長,因為房地產走完一個週期一般長達20年左右。

●房地產是“宇宙第一配置”嗎?

下面我們來看看投資房產的長期回報率是怎樣的,會不會是人們印象中的“一房在手、終生無憂”?還是用數據來說話,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時間不長,到現在還沒有走完一個完整週期,所以我們先看美國的情況。

有資料顯示,在過去的123年裡,美國房地產上漲的年份共有95年(佔77%),下跌的年份有28年(佔23%),所以說房價大多數時候是上漲的說法也算不錯。那麼它到底漲的多快呢?同期美國的通脹率平均每年為2.82%,房價平均每年增長3.07%,僅比通脹高0.25個百分點!因此買房雖然能對抗通脹,但作為投資產品,年化回報率卻低得可憐。也就是說,在忽略房租收益的前提下,投資房產的長期回報率僅略高於過去十年中國銀行儲蓄2.76%的相對回報率。

別急,如果你覺得美國的數據不靠譜,那麼來對比一下中國的情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9-2015年,北京房價上漲4.7倍,平均每年增長10.3%;上海房價上漲6.9倍,平均每年增長12.9%;2002-2015年,廣州房價上漲3.5倍,平均每年增長10%,深圳房價上漲6.4倍,平均每年增長15.5%。另據中原統計的北上廣深二手房成交價格數據,在不同年份下的統計數據,年均增速約在15%左右,高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9-2015年北上廣深房價對比(元/平方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總的來說,我國自1998年房改以來,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的房價持續上漲,年均漲幅大約在12-15%之間,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998年開始配置房產,年化回報率在12-15%之間,但這是核心一線城市的回報率,如果全國平均或投資其他城市,回報率會低得多。而且過去的20年是我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20年,如果以20年為一個週期的話,那房地產也大至要走完這個上漲週期了。至於為什麼是20年一個週期,接著看下文。

●房價會永遠上漲嗎?

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依然巨大,熱點城市的房產又受到調控政策的打壓,房價很難再像過去幾年那樣大漲,部分樓盤可能還會因為開發商的資金原因而出現降價。因此,除了對有購房資格和實力的剛需購房者,2018年的樓市顯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

關於房地產週期,就像判斷股市的未來走勢一樣難以琢磨,國家政策、政府幹預也會影響短期價格的波動。鑑於此,我們只討論房價目前所處的階段,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人口紅利,二是租售比,三是人口和城鎮化。

1、人口紅利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歷過兩次嬰兒潮:一是1962-1972年,二是1980-1990年,如按照20-40歲是購房主力的說法,20年剛好一個輪迴,因此房地產的一個大週期很可能也就是約20年左右。1998年的房改,剛好是第一個嬰兒潮26-36歲的時候,隨著大量剛性的購房需求的湧現,房地產市場開啟了黃金的20年。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30-2006年中國出生人口數據曲線 數據來源:網上

第一個10年(1998-2007年),是以第一個嬰兒潮為購房主力的10年,第二個10年(2008-2017年),則是以第二個嬰兒潮為購房主力的10年。誠然,現實中的房地產行業週期並不一定會如此精確,它還會受到國家政策的調整、政府的干預而變長或縮短,但房地產作為一個商品,最終影響其價格的一定是供需關係的變化。未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終結,不妨大膽預測:目前我國房地產大概率正處於本輪上升週期的末端,未來5-10年恐怕難以再重複過去20年的輝煌。

2、租售比

租售比是房子月租與房子總價之比。作為商品,房子一般主要用來自住或投資,投資時,每月的租金回報就是它的長期價值。資金投資是要追求回報的,房子本身並不產生價值,而租金是其唯一產出並且可以衡量的核心價值。

按照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觀點,租售比的合理範圍一般在1:200至1:300,即每年的租金回報率約在1×12/200=6%至1×12/300=4%之間,從世界各地的房價歷史走勢來看,當租售比低於合理範圍時,長期來看最終都會迴歸正常,要麼租金上漲,要麼房價下跌,反之亦然。如下圖所示,為不同年份下世界主要城市的租售比情況。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主要城市租售比(售價/一年期租金) 數據來源:美國數據來自北美購房網;日本東京、香港數據來自網上整理;中國主要城市的數據來自中國房地產報

美國房價自2006年泡沫下跌後,2009年正處於那波下跌後的第一個谷底,售租比回到平均15的水平,租金回報率為6.7%,部分城市隨後出現反彈。到2013年的時候,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等城市的房價已經比較高了,租金回報率降到了2.85%左右。

2015年,日本東京、香港的租金回報率分別在6.25%和5%左右。而在中國的幾大城市中,除了廣州、成都外,北上深廈的售租比都在50以上,深圳最高,達到61。按租金回報率來算分別是:深圳1.64%,廈門1.67%,北京1.92%,上海1.98%,廣州2.58,成都3.61%。對比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就可以看出我國主要城市房價所處的位置了。

按照目前我國一線城市的售租比情況來看,很多國家城市的房價在極端上漲的時候都沒有達到這個高度。理性告訴我們,售租比最終都會向均值迴歸:要麼租金上漲,要麼房價下跌。而租金上漲需要國民收入的大幅提升,短期難恐怕很難實現。

3、城鎮化

我國1949年建國時城鎮化率是10.64%,2017年城鎮化率升至58.52%。隨著過去幾十年城鎮化率的大幅提升,大量無產人員從農村湧進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給房價的上漲帶來巨大的需求支撐。但歷史數據告訴我們,房價與城鎮化率並非呈現必然的正相關性。在城鎮化率持續提高的過程中,房價會出現大幅的波動,因此並不是說只要在快速城鎮化,房價就不會跌。

過去123年以來,美國的房價出現過兩次較大幅度的下跌,一次是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另一次是在2006-2011年世界金融危機,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一線城市跌幅更大。與此相對的,1929-1933年美國的城鎮化率大約在50%左右,與中國目前的情況類似,而美國現在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80%以上。因此,用城鎮化來判斷房價走勢並不準確。

2010年是北京、上海人口流入增長的轉折點,隨後人口流入速度明顯放慢,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甚至出現負增長,而同年北京、上海的房價卻出現了暴漲。由此可見,大城市人口持續流入支撐房價上漲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01-2015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出於中國傳統文化裡對於“家”的影響,我國民眾房子自有化率是比較高的,很多家庭還不止一套,住房尤其是新房空置率也很高,而這些空置的住房基本是用來投資的。當房價漲幅放慢或者預期要下跌時,這部分房子就會爭先恐後大量地流入市場,增加供應,尤其當第一輪嬰兒潮人群步入老年化(60歲)後,這個時間點大概在2022年後。

沒人能預測未來幾年房價的走勢,但長期來看,本次上漲週期不可能無限制的延續下去,售租比必然是要回歸合理區間的,價值只會遲到,但從不缺席。如前文所述,自1998年實施房改以來,配置一線城市房產的年化回報率約在12-15%之間,而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裡,這個收益率恐怕是要大幅下降的,經歷幾個週期更替後,最後的平均收益率理論上會回到接近通脹的水平上。所以,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現在配置房產,從風險收益的角度來看並不划算,前面等待我們的也許是漫漫熊途。

黃金:與通脹賽跑的硬通貨

通貨膨脹在不斷地蠶食著我們的財富,錢正在我們手中變的越來越不值錢。在很多人眼中,黃金投資已然成為實現財富保值的重要方式。

西方發達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實行金本位制,黃金的價格確實增長了,但進入20世紀我們看到它的價格卻開始不斷在下降。我們來看看黃金作為貴重金屬裡最重要的代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在兩百年前用一美元購買的黃金,今天能有多少購買力?答案是3.12美元(見第一節圖片)。看似保值了,但如果說在兩百年裡只升值了3倍多,年化收益率才僅有可憐的0.54%!

再把時間拉近些。如下圖所示,1975年1月國際黃金價格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黃金平均價格為1200美元/盎司,42年的時間,年化收益是4.7%,長期來看,如遇到惡性通脹時期,也未必可以跑贏通脹。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75-2017年國際黃金價格走勢(美元/盎司) 圖片來源:金拓網

至於黃金的價值,綜合目前各國黃金開採的成本大概在1000-1200美元/盎司之間,這可以作為判斷黃金價格的一個錨,不過跌破開採成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黃金是典型的長週期品種,價格波動幅度劇烈。第一輪牛市從1968年一直走到1980年,歷時12年,價格從35美元漲到850美元,漲幅接近25倍,期間年化收益率高達30.45%。然而從1980年開始,直到1999年長達19年間,黃金價格卻從850美元跌到251.9美元,跌幅高達70%。

黃金的第二輪牛市從1999年走到2012年,歷時13年,價格從251.9美元一路上漲到1922.6美元,漲幅8倍,年化收益率達16.92%。就當人們認為黃金又將複製當年的輝煌,不料從2012年開始至今,黃金價格從1922.6美元,一路下跌到1200美元左右,跌幅近40%。

即使從1968年35美元低點算起,50年間黃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才7.5%。總體來看,算上通脹,屯黃金並不是個好主意,這還是假設運氣好買在了低谷期。而一旦踏錯週期,就是耽誤十年二十年,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十年二十年?

黃金被稱為“沒有國界的貨幣”,被認為是在任何環境下最重要最安全的資產。從古至今,黃金都被看作是永恆價值的代表。黃金在交易市場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值,因此,如果遇到特殊時期,比如戰爭、金融危機等,提前囤黃金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然而這不但需要投資者擁有卓越的商業眼光和預見性,還需要一定的運氣才行。

債券:資產配置的“安全墊”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投資債券一方面可以獲得穩定的、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差價。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也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目前我國債券的利率一般都要高於銀行存款利率。

●家庭資產如何選擇配置債券?

在我國,債券的發行主體主要有國債和公司(企業)債券。過去15年來,上證國債累計淨值為164.72,年化收益率約3.38%;上證企債累計淨值為217.67,年化收益率約5.32%。國債基本可以看作是剛性兌付,所以收益率較低;企債自2015年“天威債”違約以來,剛性兌付已被打破,預計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債違約事件發生,因此收益率相對國債也要高一些。

如果家庭資產要配置債券,剛性兌付的國債或債券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債基的收益千差萬別,要認真比較,不要只看當年收益,要看成立以來的歷史表現,尤其是要仔細對比混合債基在牛熊市中的表現,近一兩年新成立沒有歷史業績參考的堅決排除在外。如下圖所示,為成立時間最長(大部分10年以上)的前30只債基年化收益分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債基的年化收益在4-6%之間,最高的年化收益8.15%,最低的2.8%,均值為5.36%。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成立時間最長的前30只債基年化收益率分佈圖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下圖是2016年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分佈情況(剔除成立時間不夠一年的基金),571個債券型基金中,回報率差別極大,最好的回報為12.79%,最差的竟然虧損17.45%,均值在1.68%。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16年債券型基金收益分佈情況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如何避免債券投資風險?

債券市場價格經常變動,如果這種價格變動趨勢沒有按照預測發展的話,就可能導致損失。因為債券發行者在協議中承諾的利息或本金的償還,都是事先約定的,一旦發生通貨膨脹,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下降,就有可能賺回來的利息還不夠抵償通貨膨脹率,這就相當於虧錢了。

除了這種由於市場價格變動引發的風險外,債券突出的風險還表現為違約風險上,當發債公司不能按時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時,也會造成損失。面對債券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投資者應認真加以對待,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去了解風險、識別風險,尋找風險產生的原因,然後制定風險管理的原則和策略,運用各種技巧和手段去規避風險、轉嫁風險,減少風險損失,力求獲取最大收益。因此,正確評估債券投資風險,明確未來可能遭受的損失,是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之前要做好的功課。具體來說,債券投資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風險:

1、市場利率波動

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收益率的吸引力便隨之減弱,其價格就降低;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債券的價格反而上漲。而且期限越長的債券,對市場利率更敏感。所以,債券的價格也會受資金供求關係的影響。

2、信用風險

所謂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發債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而陷入危機的情況,它與發債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譽有關。當企業經營虧損時,它便難以支付債券利息;而當償債企業盈利不足或資金週轉困難時,企業就難以按期還本。關於債券安全性,按照標準普爾公司信用等級劃分辦法,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CC級、C級和D級。中間還可以附帶“+”或“-”。在我國,很多投資人已經將AA級以下的債券叫垃圾債了。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單位管理與決策人員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失誤,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為防範經營風險,在投資之前,應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種信息,通過對其進行分析,瞭解其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及其信譽等。選擇多品種分散投資,是降低債券投資風險的最簡單辦法。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市場上,債券種類繁多,有的熱銷,有的則市場接受度低一些,有的成交量很低,因此投資人在投資債券時要加以區分,謹慎購買。

5、再投資風險

購買短期債券,而不是長期債券,會有再投資風險。例如,長期債券利率為5%,短期債券利率4%,為減少利率風險而購買短期債券。但在短期債券到期收回現金時,如果利率降低到3%,就不容易找到高於3%的投資機會,還不如當時投資長期債券,仍可以獲得5%的收益。歸根到底,再投資風險還是一個利率風險的問題。

短期政府債券的利率相當於無風險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過通貨膨脹,而長期債券的回報率比短期債券高一些。據統計,過去兩百年,短期債券累計漲了275倍,年化收益率僅為2.85%;而長期債券累計漲幅達1600多倍,年化收益率為3.76%;同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平均年化約在1.4%左右,可見從長期來看債券還是能跑贏通脹,只是相對而言,這樣的收益率並不理想。

儘管目前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中短期債券,但如果自己不能持有長期債券到期,那這種對未來利率走高的補償也就不能享有了。所以對風險承受能力小的投資者來說,目前長期債券的投資價值不大。

相對來說,短期債券由於存續期短,受以後加息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小,而且期限短,資金佔用時間不長,再投資風險比較小。中期債券品種中,目前7年期國債與10年期、15年期國債的利率水平已經基本接近。不過期限短的債券,風險也相對較小。此外,對於同期限的國債來說,當收益率變動相同幅度的時候,票面利率越高,價格波動越小。因此,目前投資者可以適當選擇期限在7年期左右的票面利率比較高的券種。

股票:顛覆三觀的投資利器

縱觀目前主流的投資方式,如果想要獲取高收益,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往往是股市。對於多數中國股民而言,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血淚史,投資股市逐漸成了勇敢者的遊戲和不務正業的代名詞,虧多賺少似乎理應就是股市的常態,事實果真如此嗎?

●你眼中的股票是什麼?

《新三國》中的曹操有句名言:也許你昨天看錯了我曹操,今天又看錯了,也許明天還會看錯,但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在國人眼中,股票幾乎成了虧錢的代名詞,對於普通人來說,股票真的是“包虧不賺”的黑洞嗎?這要看你怎麼看了。

股票不僅僅是可以買賣的證券,更是一張對公司所有權的憑證。投資股票實際上是投資一家公司,隨著公司價值的增長,作為部分所有者,我們持有部分的價值也會隨之增長。如果我們以股東形式投資,支持了這個公司,那麼我們在公司價值增長的過程中分得我們應得的一份利益,這條道路是可持續複製的。所謂正道,就是你得到的東西是你應得的,可願意這樣理解股票的人少之又少。

為什麼十人炒股七虧二平一賺的現象在國內屢見不鮮呢?原因就在於一個“炒”字上,長賭無贏家,如果股票只是純粹用來“炒”的,那麼十人炒股僅七虧都已經是樂觀估計了。如果你是抱著學“炒股”的目的,那麼本書可能也要讓你失望了,因為本書並不會教你怎麼看圖形均線等方面的內容,人生的意義也不是為了觀察K線做布朗運動。

●用數據顛覆三觀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看,道指百年裡從70多點漲到現在的兩萬多點,年均漲幅在6%左右;如果從1932年大蕭條的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平均漲幅是7.65%;從1973-1974年石油危機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平均漲幅是8.8%。從中可以看出,正所謂危中有機,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市場恐慌,恰恰也都是股票市場買入的良機。

日經指數從1970年算起,年均漲幅只有4.6%,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所拖累。如果計算1970-1990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20年,日經指數的年均漲幅高達15%。香港恆生指數從1964年算起,年均漲幅為12.6%,這主要和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

可能你會問,以上舉例的都是其他市場,年代也太過久遠,那麼我們A股的情況又如何呢?如下圖所示: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5-2018年上證綜指市盈率和指數點位分析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從國內股票市場近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上證指數在經歷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機跌幅曾一度高達72.8%,以及2015年暴力去槓桿幾近腰斬等一系列股災後,依然取得年均漲幅13.53%的成績,不輸“國民標配”的房地產。甚至對比“股神”巴菲特近三十年的業績也毫不遜色: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0-2018年上證綜指VS伯克希爾

圖片來源:《為何4次50%的腰斬也阻礙不了巴菲特成為股神?》 作者:老鷹

對比上證綜指和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在過去近30年間,即便經歷了數次股災,上證綜指依然給了你多次超越“股神”的機會。是不是和印象中對國內A股市場的“三觀”很不一樣?指數尚且如此,那麼具體到上市公司,情況又會如何呢?

●價投的威力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幾家在A股市場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如下圖所示):像萬科、格力、茅臺這類股民們耳熟能詳的白馬股,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最高的漲了1000多倍,最少的也有30倍。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A股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收益率對比 數據來源:網上

當然,像劉元生那樣從88年拿到萬科的原始股,一直長期持有賺了近千倍的神話是普通散戶們可望不可及的。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就算你拿不到原始股,從新股上市開始買起,持有到現在近百倍的收益也是可以實現的,只不過鮮有人能做到。那麼,是不是不管什麼股票,只要堅持長期持有就都能獲得滿意的回報呢?答案當然不是,不然早就滿大街都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了。

價值投資常常表現為長期投資,這是因為價值的迴歸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會有一個反覆的過程,但長期投資並不一定就是價值投資。以上我們舉例的這些都是國內的明星企業,一般上市公司的長期漲幅可能遠不如這麼樂觀,甚至長期持有出現虧損的例子都不在少數。那麼如何從浩如煙海的上市公司中找出這些好公司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重要的不是得知題目的答案,而是解題的方法和推導過程。況且好公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再堅固的護城河也有被侵蝕的可能。如何去發現、識別和把握公司的投資價值,是每個價值投資者的必修課,也是本書將會重點討論的問題。

各類資產對比:比比誰的收益高?

人的思維慣性中總是存在誤區,你眼中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實的存在。任何資產的最終收益都由三部分組成:自身產出、通貨膨脹和價格的相對變動(受商品相對供需關係影響)。簡單說就是三個方面:GDP增速、貨幣發行速度以及對手盤的短期博弈,只不過多數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後一條。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從長期來看,選擇什麼樣的投資組合將直接關係到我們後半生的生活品質。

1、銀行儲蓄:

過去220年間,美國的平均利率為5.18%,確實跑贏了同期1.4%左右的通脹率。然而從1981年開始,美國的利率進入了一輪長達30年以上的歷史性降息週期,從10%以上降至目前1.5%左右的水平。從中國的情況看,過去10年的年均通脹率為2.72%,大致等同於2.76%的同期利率水平。

假如在10年前把錢存入銀行,基本只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水平不至降低,但長此以往,相較於身邊朋友,你卻會漸漸感覺離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因為同期GDP增速遠高於通脹率的原因)。而如果期間再遇到惡性通脹,你甚至連之前基本的生活品質都難以維持,因此單純把錢存入銀行並不保險,否則我們也不需要費勁去學投資。

2、房地產:

從長遠的尺度看,房地產也並非“宇宙第一配置”。因為從長期來看,房子作為投資品,回報率低的可憐。過去120多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房價年均增長率僅為3%左右,基本和CPI持平。

當然過去的20年,伴隨著最近一輪人口紅利,在國內一線城市配置房產,回報率可能高達12-15%左右。但作為商品,最終決定房價的依然是供求關係的變化。考慮到未來中國人口紅利的終結,以及遠遠偏離正常區間的租售比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樓市大概率正處於本輪上升週期的末端。以房價平均收益率最終會回到接近通脹率的歷史經驗判斷,未來的房地產投資回報率並不樂觀。

3、黃金:

在過去二百年的時間裡,投資人見人愛的黃金,年化收益率才僅有可憐的0.54%。即使從1968年35美元低點算起,50年間黃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才7.5%,而從2012年至今,黃金價格從1922.6美元,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200元左右,跌幅近40%。

總體來看,考慮到通脹因素,屯黃金並不是個好主意,即使運氣好買在低點。而一旦踏錯週期,投資者將蒙受時間成本的損失。只有在遇到戰爭或金融危機等特殊時期,黃金才有配置價值,而這不但需要投資者具有卓越的商業眼光和預見性,還需要一定的運氣才行。

4、債券:

目前,我國債券的利率一般都要高於銀行存款利率。過去15年來,上證國債年化收益率約3.38%;上證企債年化收益率約5.32%。國債基本可以看作是剛性兌付,所以收益率較低;而企業債券相對而言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收益率較國債也高一些。

過去兩百年,短期債券年化收益率僅為2.85%;長期債券年化收益率為3.76%;同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平均年化約在1.4%左右,可見從長期來看債券還是能跑贏通脹,只是這樣的收益率顯然並不理想。

5、股票:

從本文開篇中我們能看到,一塊錢的股票在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即使除掉通貨膨脹因素之後仍然升值了一百萬倍,年均漲幅達7.17%,從過去200多年超長期的時間週期看遠勝過其他資產類目,長期波動性也比黃金等大類資產低。

國內A股市場從成立至今近三十年的歷史中,儘管期間經歷過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機跌幅曾一度高達72.8%,以及2015年暴力去槓桿幾近腰斬等一系列股災,依然取得年均漲幅13.53%的增速。

股民們常說“落袋為安”,似乎只有將股票收益最終轉化為現金才算安全,可為什麼被大家認為最保險的現金資產,反而在過去兩百年裡丟失了95%的價值,而被大家認為風險最大的股票則增漲了一百萬倍?為什麼現金和股票的回報表現在過去的兩百多年出現瞭如此巨大的差距?

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自然是通脹。通貨膨脹在美國過去兩百年裡平均年化是1.4%左右,換言之,如果通貨膨脹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的話,你的購買力便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下降。這個1.4%在經歷兩百年之後,就讓1塊錢變成了5分錢,丟失了95%的購買力,現金的價值幾乎消失了。“紙片人”由於沒有高度,眼中的世界永遠是平的,而作為三維人的我們,也往往會忽略時間這一重要維度的存在。

另外一個原因是GDP的增長。GDP在過去兩百年裡大約增長了33000多倍,年化大約3%多一點。股票實際上是代表市場裡規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長很大意義上是由這些公司財務報表中銷售額的增長來決定的。過去三十年間,A股市場13.5%的增速主要是由年均15.1%的GDP增速支撐,而股票市場增速低於GDP的原因是期初市場估值較高,其後逐漸回落至正常水平所致。儘管未來中國GDP無法維持過去的高增速,但未來也將從過去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過渡到強調更高質量的增長方式,並且從世界範圍看,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龍頭,每年的增長對全球的貢獻超過30%。

相對於其他資產,股票的優勢是巨大的。儘管我們在歷史上經歷了衰退、戰爭、金融危機和恐怖主義,但股票收益率的彈性卻是無可爭議的。買股票也就是在買國運,如果中國經濟能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股票大概率將戰勝其他多數資產,就算對於過去所謂的黃金20年年化回報在12-15%的房地產來說,股市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但既然股票的優勢如此之大,為什麼中國股民們依然是虧多賺少呢?原因依然在一個“炒”字上,正所謂長賭無贏家。古往今來,真正傑出的、尤其是那些投資壽命較長的大師們幾乎無一例外都選擇了價值投資之路,那麼什麼才是價值投資,它的具體理念有哪些,在中國是否依然適用?這些便是我們下一章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結

•如果不投資,通貨膨脹這隻無形的手會逐漸將保險櫃裡的錢慢慢偷走。

•跑贏M2是你的終極目標,當然要想實現並不容易;跑贏GDP則相當於跑贏了一半以上的人,這能保證你不至於在人群中掉隊;而跑贏通脹,能基本保證你的生活品質不會逐年降低,這也是投資理財最基本的要求。

•銀行並不是絕對安全的代名詞,事先弄清楚各項規定和條款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你在1998年在核心一線城市開始配置房產,長期年化回報率約在12-15%之間。但目前我國房地產大概率正處於本輪上升週期的末端,未來5-10年內難以再重複過去20年的輝煌。

•考慮到通脹因素,屯黃金並不是個好主意,即使運氣好買在低谷期。而一旦踏錯週期,就是耽誤十年二十年。

•投資債券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是資產配置的“安全墊”,但也要注意其蘊藏的風險。

•相對於其他資產,股票的優勢是巨大的,價值投資理念是股票投資的正途。

•股票不是用來“炒”的,人生的意義也不是為了觀察K線做布朗運動。如何去發現、識別和把握公司的投資價值,是每個價值投資者的必修課,也是本書希望重點探討的問題。


​做投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