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眾所周知,林徽因和冰心均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才女,尤其是近來的“林徽因熱”,使得這位才貌卓絕的女性頗得人們喜愛。前幾日,我曾在路邊書攤翻閱,發現僅林徽因傳記或作品集的書就有五、六種之多;坦白地說,十年前,我在書店裡最多隻能發現兩種,其一是《蓮燈詩夢》,其二是《你是人間四月天》,那時候,由於教科書的緣故,恐怕對冰心要更瞭解一些:冰心的《紙船》《母親》《寄小讀者》等文章均收到語文教科書中。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冰心

事實上,林徽因和冰心,兩人的淵源頗深。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因弟弟林孝穎沒有兒子,便將次子林覺民過繼給林孝穎。後林孝恂赴浙江任職,祖宅家居也就交由林孝穎料理。然而,1911年4月,林覺民在寫就那篇著名的《與妻書》後,便和弟弟林尹民參加“黃花崗起義”,英勇赴難。林家為了去鄉下避難,便將祖宅賣給了謝鑾恩,也就是冰心的祖父。因而林覺民、林尹民的故居,也成了冰心的故居;由於林徽因出生在杭州,且很小便跟隨父親遊歷歐洲,只在1928年留學歸來後才來過一次福州,因而可以判斷,林徽因應該並未在祖宅居住過。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

五四運動後,冰心像當時的蔡元培、魯迅一樣棄醫從文;她借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首次使用“冰心”的名字發表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她考入燕京大學文學系,不久之後便赴美留學。在枯燥的“傑克遜號”郵輪上,她的朋友許地山辦起了板報《海嘯》,邀請她加入編輯;在同行的編輯中,還有梁實秋、顧毓琇。曾經在燕園,許地山對冰心暗自歡喜,但卻念及自己喪妻,又帶了個女兒,於是最終未能捅破那張紙。冰心請許地山幫忙在船上找尋自己同學的弟弟吳卓,許地山卻找了個叫“吳文藻”的。結果,兩人一見傾心。冰心曾回憶道:

“這次在船上,經過介紹而認識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氣地說:‘久仰,久仰’;像他這樣首次見面,就肯這樣坦率地進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為我的第一個諍友、畏友!”

到美國後,兩人飛燕傳書,很快發展為男女朋友。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來到康奈爾大學補習法文;這時候,吳文藻在清華時的室友梁思成,帶著他的未婚妻林徽因,趁著假期來拜訪朋友。兩對戀人去野餐聚會;林徽因和冰心都是福州人,老鄉見面,異常親密。歡聚時刻,冰心與林徽因還拍攝了一張合影。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冰心和林徽因在野炊

在1987年時,晚年的冰心在特約文章《入世才人燦若花》中,回憶了當時的情形:

“一九二五年我在美國的綺色佳會見了林徽因,那時她是我的男朋友吳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見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靈秀的一個。後來,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詩文,真是文如其人。”

1926年,冰心碩士畢業後回國,在燕京大學任教;吳文藻繼續攻讀博士。1928年底,吳文藻先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並很快回國,同在燕京大學任教。1929年底,吳文藻和冰心在燕園的未名湖畔舉行婚禮。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吳文藻和冰心結婚照

由於父親林長民在反奉戰爭中身亡,為避免受到干擾,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隨後赴歐洲調研古代建築,於8月回國。兩人先是在張學良的邀請下,在東北大學創辦建築系,後因不適氣候而回到北京,梁思成任北大教授,林徽因在香山養病,兩人均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回到北京的林徽因,身體狀況要比在東北好很多;她經常參加朱光潛、沈從文等人舉辦的文化沙龍,或者甚至就是自己在家舉辦,每逢週末,梁家就成了熱鬧的群英會,來訪的有胡適、金嶽霖、錢端升、張奚若、周培源、陳岱孫、徐志摩、沈從文等人,真可謂濟濟一堂、群英薈萃。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梁家朋友,昆明西山華亭寺

然而,1933年9月,《大公報·文藝副刊》開始連載一篇文章,冰心的《我們太太的客廳》,全文僅萬餘字,卻連載了九期。這篇別出心意的小說,以“我們的太太”為女主人公,描寫當時的沙龍文化,女主虛榮曖昧,愛出風頭。這篇文章連載之時,便被副刊編輯沈從文認為是影射林徽因,拿給蕭乾看,蕭乾也認為是林徽因;沈從文作為梁家好友,又是沙龍文化的一員,將此告知了林徽因。恰好此時,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山西大同考察雲岡石窟、善化寺等古代建築,於是向冰心送去一罈山西老陳醋,以示諷刺。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佛與徽因

在當時的沙龍文化圈,“太太客廳”就指的是林徽因家舉辦的客廳了;因為其他沙龍,包括朱光潛、沈從文等人舉辦的沙龍,都是“先生的客廳”。在冰心的《我們太太的客廳》文章中,雖然人物眾多,卻發現這裡大部分人物都能和梁家朋友們對號入座。

其中,“約有四十上下年紀,兩道短鬚,春風滿面,連連的說:‘好久不見了,太太,你好!’”的教授,喻指胡適,胡適逢人便經常說到“好久不見”的話。

“天生的一個‘女人的男子’、‘白袷臨風,天然瘦削’的詩人”,毫無疑問,指的就是徐志摩。徐志摩瘦骨嶙峋,在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林徽因、徐志摩和泰戈爾留有一張著名的照片“歲寒三友”,徐志摩便是瘦骨嶙峋的竹;徐志摩與林徽因、陸小曼、凌淑華等幾位才貌雙全女子的曖昧,被冰心稱為“女人的男子”。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歲寒三友

“很年輕,身材魁偉,圓圓的臉,露著笑容”的政治學者,便喻指錢端升。

“一個美國所謂之藝術家,一個風流寡婦。前年和她丈夫來到中國,捨不得走,便自己耽擱下來了”柯露西,便喻指費慰梅。

“一個瘦瘦高高的人,深目高額,兩肩下垂,臉色微黃,不認得他的人,總以為是個煙鬼”的哲學家,便喻指金嶽霖。

“有著長長的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的五歲女兒的“彬彬”,則喻指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虛五歲,小名冰冰。而“彬彬有著幾分父親的木訥”,則喻指生性沉穩內斂的梁思成。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林徽因和朋友們

晚年的接受採訪時,為自己辯解道,《我的太太的客廳》的那篇小說,原型是陸小曼。但是越是辯解,就越是心虛,當時陸小曼在上海的沙龍,更多的是肆無忌憚地排場,尚不會有這麼大的學者名人。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一個患有肺病,一個患有腳疾,然而卻在1930年從東北大學離任後,便開始考察各省的古代建築,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兩個人踏遍中國15個省,190個縣,完成大量的繪圖。抗戰時期,夫婦兩人跟隨西南聯大、中央研究院的腳步,從北京來到長沙,又輾轉於昆明,最後駐足於古鎮李莊。此時的梁家卻躺著兩個病人,林徽因和梁思永。巨大的開銷使得生活難以為繼,林徽因瘦弱不堪,梁思永的病更是讓“醫院破產”,多虧了傅斯年,連續寫了多封信給在重慶擔任高官的中研院代院長朱家驊,請求撥付款項以補貼梁家,這才使得梁家艱難度過李莊生涯。1944年,梁思成、林徽因完成了建築學鉅著《中國建築史》。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病榻上的林徽因

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流亡李莊時,冰心、吳文藻夫婦卻緊緊追隨宋美齡。宋美齡希望冰心一家來重慶,冰心則提出希望政府幫忙解決她的搬家問題。1940年11月,兩人帶著家眷乘飛機直飛重慶,尤其還要將她那“席夢思大床”在內的所有傢俱,由大卡車拉到重慶。當她的朋友梁實秋來到歌樂山拜訪,她向梁實秋炫耀,自己逃難時如何隨時帶著“席夢思”大床;當著吳文藻的面,一定要讓梁實秋試一試“席夢思”有多麼軟。

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信中,對此很看不慣地寫道:

“Ice heart的家當由一輛靠卡關係弄來的卡車全部運走...她對我們國家一定太有價值了...連自己的席夢思墊子都運來了。”

抗戰結束後,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清華園,創建了清華大學建築系。吳文藻赴日本擔任中國駐日代表團政治組組長,冰心則在日本帝國大學教授中國新文學史。

林徽因和她的冤家們(引):林徽因和冰心的矛盾始末

▲ 晚年的林徽因

梁、林兩家一門忠烈,他們的先輩是維新志士梁啟超,五四運動主導者林長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林覺民、林尹民;他們的同輩包括科學考古第一人的梁思永,參加淞滬會戰壯烈犧牲的梁思忠,參加成都保衛戰壯烈犧牲的飛行員林恆,以及我國導彈專家梁思禮院士;他們的後輩是不卑不亢的梁再冰,梁從誡。

而吳文藻、冰心逝世後,他們的孫子因不滿父親吳平的所作所為,在兩人的墓碑上寫道,“教子無方,枉為人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