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九十年代的皖北農村生活,一直夾雜著我童年時代的長久記憶。

老家的那個縣城,沒有山,就特別渴望,以後能夠去大山裡看看,覺得這一馬平川的平原,四處都是村莊,房前屋後的樹木,連接著老屋與農田,迎著朝霞的晨光,也聽著村子裡的雞鳴狗叫聲。

每到冬天的時候,村子裡,又是寂靜的,涼颼颼的冷。

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那時候,農村的孩子,普遍是到了七八歲的時候,才開始上小學,鄉村裡是沒有幼兒園的。去上小學,也是弟弟妹妹跟著哥哥姐姐一起去。

如果沒有哥哥姐姐跟著,那可能就是跟著村子裡的大孩子一起。

村子裡的孩子,唯一的娛樂可能就是爬樹,抓魚、摸蝦之類的了。

而誰家門口的一輛拖拉機,就像現在的滑滑梯一樣,每天都會有小孩子在上面,爬上爬下的跑來跑去的。

沒有城裡的遊樂場那麼熱鬧,倒也不失荒涼中的一絲熱鬧。

後來很多年之後,這樣的一塊荒涼的地方,就成了我們內心裡,難以割捨的那個叫故鄉的小村莊了。

童年的時候,很想長大,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而立,卻是經常在夢中,懷念起那曾經的童真來。

其實,那用作農業生產的拖拉機,除了冰冷的車型和扶手外,沒有一點溫暖的地方。

以前,我家的幾塊農田中,有一塊是在村子的西頭,大約有二分地,被父母親種了麥子、玉米或者紅薯之類,蒂德東邊就是一條大溝。

每當父母親在農田裡忙碌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到這大溝邊去玩耍了。

只不過,我不敢伸手去掏螃蟹啥的,我怕被咬到手,我也不會爬樹,感覺爬不上去,嘗試過很多次。

家裡沒有拖拉機,農忙的時候,都是家裡人找村子裡的人幫忙用拖拉機犁地。

拖拉機幹農活那砰砰響的聲音,震動了鄉村裡的春天,我很喜歡隔著一棵又一棵樹的距離,聞著空氣裡那拖拉機煙筒裡冒出來的柴油機味的煙味兒。

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聽華飛姐講她過去的故事的時候,我問起來她當年結婚是啥樣子,她給我看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電視機還有那木工做的書桌,以及紮在頭上的頭花,都是皖北90年代時候,比較流行的樣子。

電視機上,還有一盞檯燈,那時候這檯燈是新娘的孃家一個至親晚輩端著的,男方家接著燈以後,要掏一個紅包給端燈的小孩,既有喜慶吉利的意思,也有傳統婚姻習俗中,續了香火的意思。

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習俗。

不過,那時候誰家娶媳婦接新娘子,作為小孩子的我們,還是比較興奮的,因為,可以看到大汽車開進了村子裡來,還有就是,大人們在搬傢俱的時候,他們首先會往地上撒糖果。然後,一大群小孩子,就會一窩蜂地擁上去,這裡面,也有大人在。

記得我家買的第一臺電視機,是1990年的時候,那時候父親花了3000多元錢,買了一臺長虹牌彩電。

如今,那臺家裡的老彩電,也不知道弄哪裡去了,應該是當廢品賣了的。

每到過年的時候,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我會早早地跑來跑去,年三十的下午,母親就開始做各種麵食了,包餃子,炒花生,油炸一些果子。

最期待就是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曾經,春節聯歡晚會溫暖過我整個童年的關於文藝節目的最美好的記憶。一個人的時候,還會模仿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主持人的講話。

寒假回來開學的時候,老師和我們,也會討論一下,這年的春節晚會如何之類。都有哪些節目好看。

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華飛姐說,自己出嫁的那一天,下著雨,到了婆家後,由於村子裡是泥路,所以,車子開不進去,不得不下來走,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到新家。

牆上,貼得紅紅的喜字,是用剪刀剪出來的。

因為那時候結婚的人家,集市上也沒有賣那麼多的剪紙、窗花啥的,而這紅紙,在農村手巧的婦人手裡,就有了各種好看的樣子,一把小剪刀,就剪出了對新人的很多祝福了。

後來,華飛姐也學會了剪紙,現在,能剪出很多好看的窗花不同形態的人物故事來。可能,她自己當初都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會走上這樣的一條路。

以前,在村子裡,我母親也會剪紙,所以我印象很深刻。

村子裡只有有人結婚辦喜事,都會有人拿著紅紙,再帶一點糖果瓜子,還有的拿兩包煙,來找母親剪紙,討一個吉利。

母親會在新人的瓷盆上,還有新房的窗戶上,剪出不同的窗花來,都是美好寓意的故事。

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又單調的農村生活,可能出了這個村,再走幾里路,都沒人知道的事情,承載了我們往日裡,多少美好而又溫馨的生活。

世界這麼大,有時候,真正屬於我們的世界,可能就那一小塊地方罷了。

很多的千姿百態的生活,我們一輩子,可能都觸不可及,觸不可及的地方,有時候並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所以,有時間的時候,還是應該多去走一走看一看。

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華飛姐出嫁的時候,家裡人給她帶了新的棉被,婆家人也是找了長輩,套了新的被子。

為了凸顯喜慶,一般用的都是這樣的紅色被面。在90年代之前,很多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的,還是請了木工師傅打一張床,條件好一點的,可能就是買新床了。

新婚的時候,一切都是新的,都是紅色的,那麼的熱烈。

讓我想起了《紅高粱》裡,莫言所寫的高密東北鄉的故事,無論是在幾十年前,還是在黃河以北以南,這古老的大地上,發生的故事,很多時候都是一樣的。

90年代女孩出嫁,收藏著我童年的鄉村記憶,一臺彩電是最好嫁妝

後來,農村照相館,也就是鄉鎮集市上的照相館吧,開通了拍攝婚紗照的業務,也有了新的白色婚紗。

所以,一段時間裡,這白色的婚紗,在農村人的結婚記憶裡,還是比較流行的。

只不過,現在很多時候,農村結婚還是流行起中式禮來。

漸行漸遠的鄉村故事,承載了往日的生活記憶,照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故鄉生活中,曾經青春年少的樣子。

本文系圖說江淮獨家原創圖文作品,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侵權必究。

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