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父母心中对于孩子的定位,对孩子的态度,孩子非常在乎,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大!父母平时要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正面评价,对孩子发出“你很棒!你一定行!”的正面信息,那样会使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反之,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批评打击,或者过于担心和保护,从而向孩子发出“你不行!你是个笨蛋!”之类的负面信息,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到。所以,父母尽量要少对孩子使用“激将法”,多一些赏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马太效应”,它来自《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部分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通俗的意思就是说,好的往往更好,坏的往往更坏;多的往往越多,少的往往越少。中国也有一句话说得好,“祸不单行”。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曾经概括过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越是有声望的科学家越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奖项,而越是不出名的科学家得到的奖项就越少。莫顿将这种社会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种效应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如果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优生更优秀,差生更差劲”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总是夸耀那些听话学习好的孩子,而对那些不听话学习差的孩子持批评的态度,时间长了之后,这两种孩子的发展就拉开了差距。

当然,任何事情也都是过犹不及,假如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家长都很喜欢他,这些看似能够使他更“优秀”的因素,却不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些孩子,老师越是夸奖,家长越是宠爱,他就会越发的骄做自大,目空一切。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嫉妒、疏远、仇视、孤立。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当然,赏识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赏识得不够、赏识得过多,都会对孩子内心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孩子的赏识是一种教育的艺术,作为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及心理,遵循一定的赏识原则才能够让孩子在赏识教育中受益。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赏识孩子呢?

首先,赞赏要及时。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取得了小小的成功,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及时的赏识可以强化他的记忆和感受。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

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其次,要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赏识和表扬。

一些不符合孩子内心的空表扬,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形成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所以表扬孩子,一定要很具体,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受到表扬。比如孩子帮助老人拿东西,妈妈夸奖说“宝宝今天真乖”,孩子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妈妈说“你今天帮助老爷爷拿了东西,做得真棒!”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肯定,不但很高兴,而且以后会更加愿意帮助别人。

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第三,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所需的表扬方式也不尽一样,如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搂抱和爱抚,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表扬的方式,表扬方式应因人而异。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去效用,所以表扬也应注意要有新意。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机械重复地让孩子麻木,更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给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些打击!

最后,要发自内心的表扬孩子。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表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是虚伪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在敷衍自己,糊弄自己。赏识是一种交流,如果用假惺惺的话来哄孩子开心,那孩子也不会相信的。所以在赞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