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材料产业,东莞大有可为

“谁掌握材料,谁就掌握未来。”11月26日,在首期“中国·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在致辞中说道。此次论坛邀请到新材料领域学界、业界、商界大咖,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陶瓷新材料、微纳材料与制造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26日,2020中国·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论坛在松山湖举行。(资料图)

而就在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就与东莞签署《中国科学院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协议》,将聚焦新材料、信息、生命领域,共同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可预见的是,随着科学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新材料产业将在东莞这片热土上,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然而,近年来新材料领域发展为什么越来越受重视?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哪些优势,产业发展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将邀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委员会秘书长、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研究员付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共同探讨未来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道路。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委员会秘书长、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研究员付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资料图)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资料图)

发展新材料利于解决“卡脖子”问题

记者:无论是此前,还是本次论坛上,王恩哥院士曾多次提到:“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近年来,新材料领域发展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重视?

付莹:王恩哥院士提出“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观点,是基于他多年科研实践经验,且对于国内外形势深度思考凝练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材料是工业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每次发现新材料,都很有可能会引起一轮新的产业变革。而当前,我国无论是基础性材料,还是高端材料,仍有不少依赖于进口,其涉及航天、航空、高铁等多领域,材料在工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为了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新材料的研发。

林江: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目前,世界著名企业凭借其技术研发、资金和人才优势,不断向新材料产业领域拓展,例如半导体硅材料市场份额的70%以上由日本信越、日本胜高和德国世创所占据;飞利浦控股的美国流明的功率型白光LED国际领先。由此可见,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新材料产业可以助推我国努力提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使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夯实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新技术,实现材料设计模式取得突破进展,例如材料基因大数据驱动,将逐渐成为新材料研发的全新模式。

宋清辉:王恩哥院士的话是强调新材料的重要性,若是将内容深化,可以改写为“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新材料作为各类发展资源中的一种,时常会为制造业尤其是科技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例如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决定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一系列和计算机相关应用的硬件基础。

新材料产业发展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因素是“技术应用”,近年的新材料研究和开发,不断使得新材料体积更小、性能更好,继而被应用在各行各业。另一方面是“商业价值”,市场对新材料的追求火热,以资本市场为例,今年IPO半导体概念股,立昂微和新洁能的价格已经达到或超过其发行价的十倍,这种火爆行情在今年的A股中也不多见。因为可以预见新材料对相关行业的支撑及推进作用,相关产业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东莞具备新材料产业发展所需的制造基础

记者:在您看来,是东莞选择了新材料产业,还是新材料产业选择了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东莞存在哪些优势?

付莹:在广东省首批4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布局中,主要从事新材料研究的实验室选址东莞建设,一方面是源于市场对于新材料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东莞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内许多重要领域的发展受制于人,特别是材料领域,不少先进技术、材料生产制作等,国内都尚未突破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势必要求自主研发突破新材料核心技术。

然而新材料的研发需要以一定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在这方面,东莞具有良好的制造业生产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善,对于发展新材料产业而言,有着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东莞毗邻深圳,发展新材料产业,能与深圳实现协同创新。东莞将新材料行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相信经济会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林江:在我看来,既是东莞选择了新材料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选择了东莞。首先,经过长期观察,东莞认为发展新材料产业,将有助于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全新的动力。其次,新材料产业也选择了东莞,这是因为东莞产业配套能力强,营商环境优越,加之毗邻广深这一良好区位优势,能很好地受到两城在新材料产业相关人才和资源配套等辐射和影响。

但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方面问题。在原始创新能力上,东莞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和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同时,由于尚未健全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持续有效的投入,很有可能无法在技术源头上,支撑自主创新。此外,在发展新材料产业过程中,要警惕进入“引进-加工生产-再引进-再加工生产”的怪圈。

宋清辉:在我看来,东莞和新材料之间的“合作”,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契机,双方不存在谁选择谁。东莞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带来的发展契机,使得东莞需要以一种新型的转变来夯实当前的产业基础。作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制造业是东莞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优势的保持既需要人才、新技术源源不断涌入,又需要研发生产的真实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市场。东莞选择发展新材料产业,可以让产品在已有的技术下再提升档次,实现进一步功能升级。

同样,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落在产业集群发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创新意识和能力突出、工业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东莞不一定是最适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城市,但东莞作为一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整体潜力巨大的城市,可以保障新材料在东莞更好地开花结果,促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持续政策引导是生态构建的重要一步

记者:构建“科研-产业-资本”对话平台是此次新材料峰会的一大亮点。为促进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当如何搭台,打造科研成果转化良好生态,推动创新链条、产业链条、资金链条有效对接?

付莹:此次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论坛召集了科研、产业、资本三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东莞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之路,研究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希望能三方携手打造良好的生态,构建“科研-产业-资本”对话平台,初衷与目的是好的。

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持续出台引导性政策,搭建各方融合、交流、互动的平台,从制度和资金等方面,支持“产、学、研、用”发展,这是良好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一步。

东莞政府可以加强宣传,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载体,加大引才、引资、引商力度,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平台,打造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正如王恩哥院士所说:“我们在这里要创造记忆,而不仅仅是材料”!让“新材料”成为松山湖,乃至东莞的一张闪亮名片。

林江:东莞要构建“科研-产业-资本”平台,应打造新材料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并与新材料的前沿技术研发机构一道,共同形成新材料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该产业有持续有效的投入,从而保证在技术源头上得以支撑自主创新。在这过程中,政府需要有意识地对东莞企业进行引导,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打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品牌,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新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和评价的共享数据库。

为了推动创新链条、产业链条和资金链条的有效对接,东莞需要引导新材料产业的参与商,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同时,东莞需要破除民营企业进入国家大型新材料项目的壁垒和限制,构建东莞新材料产业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让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满足新材料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确保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得以有效进行。

宋清辉:政府促进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要少干预、多鼓励。“少干预”是不干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强行要求新材料产业出成果、出亮点、出绩效,让研发、实验、生产等环节尊重市场规律,让专业人才做好专业工作。

“多鼓励”是在不干预市场的情况下,不影响产业正常运作的同时给予支持。例如加大对新材料行业人员的培养及招募,通过调研对新材料有需求的企业、产业提供指导性意见,维护行业的良性竞争,鼓励科研单位攻克难关研发新材料。

此外,定期举办新材料论坛,为科研单位、制造企业、金融公司打通新材料行业营商环境,并通过政府的产业扶持和指导,能通过金融工具缓解研发资金紧缺问题,顺利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文字/张帅

摄影/张帅 视频/无

编辑/宁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