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先行 帶動居民前行(基層治理新實踐)--時政--首頁

核心閱讀

《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要求,繼續推進街道(鄉鎮)、城鄉社區與駐社區單位共建互補,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為進一步統籌轄區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寧夏銀川興慶區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區域化黨建優勢,組織推動黨員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切實便利群眾。

一把剪刀,幾張紅紙,伴隨著輕微的沙沙聲和飄落的紙屑,不多時,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就出爐了。在寧夏銀川興慶區解放西街文藝社區市民驛站,孫春玲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看到有學員手法不對,她便動手示範。

孫春玲到市民驛站做剪紙老師已有4個多月,她的“學生”大都是附近社區的老人。“許多老人來這裡學學剪紙,也能解解悶兒。”解放西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小芹說,在市民驛站裡,類似的服務還有很多。

“群眾有迫切需求,我們就盡力實現。”興慶區委書記劉甲鋒介紹,為了進一步統籌轄區資源、提升服務水平,近年來,興慶區以黨建為引領,推出了市民驛站、社區三級微管理體系、黨建聯盟等多項創新舉措,構建起了開放融合、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整合資源

發揮區域化黨建優勢,組織黨員建設市民驛站

“兩葷一素,只要8塊錢。”在文藝社區市民驛站一樓的老年食堂裡,60多歲的杜華阿姨笑盈盈地介紹著她的午餐。退休後,上午排練舞蹈,中午下樓吃飯,週末帶著孫子上科技興趣班,這些都能在家門口的市民驛站完成。

一棟6層小樓,內有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的中醫堂、讓青少年學有所去的興趣課堂、向轄區居民提供解紛止爭服務的社區微法庭……全方位的便民服務實現了一站式進駐。

“可在以前,居民辦事多處跑、業餘生活沒地去,就是跳個廣場舞也沒有場地。”解放西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喆說,群眾的呼聲就是改進的動力,建設市民驛站的想法由此萌生。

為了更加精準地瞭解居民所需,解放西街前期召開黨員大會和樓院議事會8次,網格員入戶2500多戶,收集整理意見建議26類1600餘條,為驛站功能設置做足功課。最終,在不同樓層設置了面向“老、少、青和團體”4類對象的服務項目,讓一家老小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大部分項目都是免費的。”剛剛帶孫子玩完沙盤遊戲的劉立冬說,“我練書法、他玩遊戲,輕鬆又放心。”

可場地維護、項目運營……處處要花錢,免費開放的底氣在哪裡?李小芹說,這得益於轄區各領域黨組織的共建。為了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優勢,統籌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在驛站建設過程中,自治區衛健委、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關工委等駐區單位,以及一些社會組織、非公企業都積極響應號召,提供資源、項目支持,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科技館裡的小機床、音樂室裡的電子鋼琴、舞韻室裡的免費授課……各共建單位不僅提供了群眾所需的多樣化服務,還派黨員常駐,積極認領服務崗位。原來在興慶區人民法院工作的蔡濤,現在是社區微法庭的一名法官:“我們把陣地前移到社區,既節省了司法資源,也方便了轄區群眾。”

同時,社區黨委也積極組織無職黨員加入到市民驛站的服務隊伍裡,以黨員先行帶動居民前行,讓市民驛站成為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的“紅色陣地”和在職黨員開展社區志願服務的“紅色驛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服務機制,搭建智慧管理系統,讓基層治理效能充分釋放。”文藝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敏說。

精細治理

建立三級微管理體系,為黨員匹配合適崗位

提起姬懷禮,小區居民的第一印象就是熱心腸。平日裡沒啥事,63歲的姬懷禮愛在小區裡溜達,見人總是笑呵呵。

只是這一次,老姬收起了笑臉,板起了嚴肅面孔。“小區裡那麼多孩子,遛狗怎麼沒牽繩。”老姬語氣裡帶著責備,可話鋒一轉,又溫和地提醒,“先回家牽好繩子。”

姬懷禮是誰?退休前,他是一名老師。退休後,他是興慶區前進街道銀華社區的一名黨員樓棟長。有人房子裂縫了,他帶著業主去找物業維修;有人在消防通道上堆放了雜物,他一邊向社區彙報,一邊動手挪開。

像他這樣的樓棟長,銀華社區還有不少。銀華社區是新小區,光是塞上驕子一區就下轄2020戶3100多人。“只靠社區工作人員,要想全覆蓋服務大家,確實有難度。”社區黨支部書記閆維靜說,所以就得發動起社區黨員力量。

今年2月,銀華社區以小區為單元,整合塞上驕子一區32棟樓,成立了黨支部,464名黨員加入其中。同時,銀華社區將小區劃分為5個網格,招募樓棟長、單元管家,其中大部分都是黨員,形成了“網格員——樓棟長——單元管家”三級微管理體系。社區同時根據個人意願與專業特長,將大家匹配到理論宣傳、治安聯防、文明勸導等崗位,一同參與小區治理。

“黨員網格員、樓棟長的優勢除了熱心、負責,更多的還是與住戶熟,更懂他們的需求。”銀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吳萍說,小區裡有近2/3住戶是年輕的上班族。每逢工作日,老人們就只能獨自在家。10月23日,在重陽節前夕,社區聯合區內一家社會組織,開展了敬老活動。現場,社工為老人們提供了免費按摩、針灸服務。

以前,走在高樓林立的小區裡,閆維靜常常會擔心自己忙不過來而影響對住戶的服務。現在,這支黨員隊伍分擔了她的壓力。“社區雖大,可越來越像一家人了。”

組織共建

成立黨建聯盟,通過黨員共管、活動共辦來優化服務

“兩位老人前來諮詢橫店電影院怎麼走”“一個女孩逛街時把行李寄存在這裡”……在新華商圈紅色志願服務驛站前,志願者楊佩佩沒閒著。

小楊所在的地方是銀川有名的老商業圈。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行在勝利街上,逛街購物、觀光遊玩。人流大,商戶多,治理難度著實不小。過去,每逢顧客和商戶起糾紛、遊客財物丟失等問題發生,轄區管理人員都要忙活半天。“主要還是互不隸屬,沒有形成治理合力。”新華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蘇敏坦言。

2017年,在興慶區區委的協調下,新華街、中山南街、文化街、前進街四個街道整合資源,將156家轄區企業納入到新華商圈“大黨委”,建立運行了聯席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曬出供需清單,也將一些流動黨員納入管理,形成了“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設施共享、活動共辦”的聯合組建、掛靠培養模式。

前些日子,一名外賣小哥送餐途中手機突然沒電,來到新華商圈職工驛站求助,值班的黨員志願者拿出準備好的充電寶,這才救了急。蘇敏說,“大黨委”成立後,像職工驛站這樣的便民服務設施都是可以共享的。各成員單位派黨員來值班,既服務了群眾,也教育了黨員。

而對轄區企業來說,商圈“大黨委”的成立則激活了他們的責任感。今年初,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銀川商城的許多黨員職工主動申請參與疫情防控。

“那段時間,一個黨員要承擔很大片區,但沒人叫苦叫累。”銀川商城黨委書記兼總經理支紹鑫回憶。現在,平時街道有活動,銀川商城也都積極動員黨員參與。“要把做好商業經營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30日 1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